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先江  李德明 《学术研究》2023,(3):58-61+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但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新型合作化是与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合作化、是出于农民自愿和内在需求的合作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化、是面向市场的合作化。当前,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形成了推动新型合作化的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合作化与城镇化的不同步制约了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走以土地规模化为基础的“横向”合作化、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纵向”合作化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内驱”型合作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内容之一.梁启超的史学研究受到逻辑东渐的影响,具体涉及史学观念、史学研究方法以及具体史学研究领域之择取等不同方面.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方面反思、接受西方的逻辑知识和逻辑观念,体现了梁启超对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切思考和积极探索.对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的开拓,则是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革新,它为探索传统思维方式、比较中西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平原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博士论文是一个人进入学术界的入场券。而对于夏晓虹先生来说,她早在1984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梁启超的“文界革命”论与“新文体”》就已经奠定了她之后学术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三十年过去了,夏先生不仅相继出版了《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阅读梁启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等梁启超研究专著,而且还经过艰辛的爬梳整理,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兴起的时候,凤阳曾经走在前面。凤阳县武店乡的陈学孟同志由于积极领导群众搞合作化,毛主席赞誊他为“合作化的带头人”。接着,凤阳农村广大农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幢景,也积极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但是由于不切实际的幻想,激进的政策,使我们抛弃了合怍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2003年是梁启超诞辰130周年,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今晚报》社、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3年10月13日、15日在天津隆重举行。150余位海内外学者赴会,提交论文110多篇。学者们在会上研讨了梁启超的政治观、宗教观、社会性别观、科学观,梁启超的史学思想、文学思想、新闻舆论思想及办报活动、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想,梁启超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及其变革、梁启超与某些历史人物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有很多论文涉及梁启超研究中的传统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桑东辉 《学术界》2022,(8):189-195
在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中,梁启超对孟子思想非常重视,其不仅著有《读〈孟子〉界说》等著述,还曾著有未刊稿《梁启超论孟子遗稿》。梁启超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运用佛教和西方哲学理论,对孟子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某种程度上讲,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立志、存养、扩充的道德修养论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和理论基础。当然,由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建构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这一机械社会学理论之上,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深受孟子影响的梁启超新民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集体化到合作化:中国农民组织的演变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民组织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农村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政府主导推进的集体化阶段;从包产到户到成立专业合作社,中国农民组织经历了农民自主选择的合作化阶段.通过回顾和分析中国农民集体化和合作化的演变过程、体制特征和激励机制,可以看出,新时期农民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合作经济基础上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政府支持下的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他珍视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国粹派以西学附会国学的做法;认同儒学在国学中的地位,反对将儒家文化定为国教,将孔子设为教主。梁启超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在弘扬儒家文化的同时,要包容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和评价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往,由于梁启超在日本与孙中山分道扬镳后,与革命党人一直处于政治对立状态,国共两党的史学家除了对戊戌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有所肯定外,对他迭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抛开意识形态与党派政治的偏见后,认同民国前梁启超早期政治思想的意见多了起来。过去,通常把梁启超晚年的文化思想视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对立的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现在,重新发掘和阐释梁启超的文化调适思想成了热门话题,梁启超“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 ,梁启超研究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重点和热点。近十年来 ,梁启超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 ,这主要是由于史观发生了转换 ,从而带来梁启超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也与新方法、新视角的采用 ,新理论和范畴的借鉴 ,新领域的开辟 ,新史料的挖掘 ,诸多学科的整合等分不开。本文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国民、伦理、民族国家观 ,学术、文化的再认识 ,以及其他诸多贡献等方面 ,对十年来的梁启超研究进行集中探讨 ,以期勾勒出梁启超研究的概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亦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世纪初期,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观念,首倡近代多种文体的革新,提出了著名的"群治社会构想",反映在文学思想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聚合现代民族精神,展示历史进化趋势,"言文一致"语体风格和构建市民文化空间。梁启超"群治"文学观的提出及其有益实践对启蒙国人思想、推进中国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被认为是中国开一代风气的文化大师,是中国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的先行者。他的论述给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带来了深刻变革的同时,对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的思想启蒙和小说革命亦产生了深远影响。凭借着《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梁启超成为近代韩国最知名的中国思想启蒙者。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引发了近代韩国的"小说革命",而站在同情的立场上分析韩国的衰亡以及要求新民启蒙是梁启超及其著述能够在近代韩国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4.
在1898-1907年间,梁启超的革命观在激进与缓和之间经历了曲折转变,但是,随着其革命思想传播而激化的革命热潮,却在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群体中不断传染和转化,反而不以他思想的嬗变而消减。梁启超革命思想在观念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反映了知识分子虽能通过革命话语的创造吹响舆论界的革命号角,但却难以控制革命话语在社会领域中的转化,以至于无法在革命的漩涡中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激进、煽情革命论的话语。这期间,尽管现实之痛让人们忘却先前革命带来的创伤并驱使人们召唤革命的再度降临,但梁启超对革命模式的摸索及其失落却逐渐地为近现代中国政治文化铺设了一条愈发清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后期文化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梁启超后期思想的评价,不加分析地给予全盘否定,认为他不但在政治上日趋保守反动,而且在文化思想上也一反前论,从批判传统文化到称颂传统文化,从传播西学到敌视西学。老年梁启超和青年梁启超,判若两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不可否认,梁启超晚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趋时”,政治上日渐落伍;但梁的文化观,前后却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在对待中西文化上,既不是一棍子打死,也没有全盘肯  相似文献   

16.
王兆胜 《人文杂志》2003,6(5):78-85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作家少有不受其影响者 ,林语堂也不例外。林语堂与梁启超最根本的关联在于 :自我的矛盾性 ,思想观念的求新求变 ,对自由、平等、民主的信奉 ,热爱常识、幽默和趣味 ,文体的气势磅礴、饱含感情和文白相间等。二人最大的差异是 ,林语堂比梁启超更注重宗教情怀、多元文化之融会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吉田薰 《东岳论丛》2011,32(5):76-8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尚武"风潮盛行,梁启超感到必须面对"死生"问题。在探讨支撑"死生"问题的理论根据时,梁启超认为其他国家的宗教各自有死后的世界,尤其是佛教追究到终极,而中国古代思想在这方面鲜有系统论述,这是一大缺憾。梁启超试图从佛教和墨学的理论中来探寻死生观的精神依据。但在讨论轮回的时候,梁启超不谈"无我",而着重于"有我",即他重视"有我"在世间的功用。梁启超得到心理学的后盾之后才谈论"无我",还提到墨子的明鬼论,同时要援用"魂学"来补足墨子的死生观。在梁启超那里,"精神"的含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原来将"不死"作为"精神"的表现,但后来逐渐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而赋予其价值。与此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不能用西方宗教观念涵盖中国民间文化,将中国民间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晚清资产阶级文化的嬗变,其实质便是革命代替改良。戊戌时期,维新派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戊戌六君子”事变后,革命与改良日趋分野,革命成为新的文化主题。在救亡图存、追求国家富强的共同声音背后,各派在具体道路选择上形态各异。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作为既定的目标,孙中山则把自由、平等、博爱写上共和的旗帜。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从改良到革命的嬗替历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业经济是经济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大有作为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大好形势下,我们深深感到,加强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迫切的。我国农业,在彻底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实现了合作化,随后又由高级农业合作社联合为人民公社,现在已进入以实现农业技术改革为主的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这条道路,是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道路,因而有力地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子恢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改造中国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探索中国合作化道路,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农业合作思想,为我们今天研究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