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港台地区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有着各自的经济和政治背景,形成了港台地区高教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教育理念。如今港台地区的大学通识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选修方式等,各校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着重介绍香港中文大学与台湾大学两所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近况,借鉴其通识教育经验,内地大学应当具有更多办学自主权,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建设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文化和大学的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分析了中国大学的基本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步晚,发育先天不足,教育模式是多国教育模式的混合型,至今还未能形成稳定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模式,中国大学的特色是“学校加社区”结构,具有办学机构和社区管理的双重属性。从此出发,文章探讨了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和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管理体制,指出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作为评价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正是中国大学现代化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有内层文化、幔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内层文化是大学的内核 ,是大学办学中所持有的理念、观念 ,包括大学的使命观、经营观、行为观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办学理想的追求 ,它是办学思想的长期积淀和哲学总结。“以人为本 ,注重内涵 ,强化特色 ,加快发展 ,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 ,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我校办学理想、思路、目标的追求 ,也是我校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无形资产与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无疑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方向标,指导着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比,通识课程与大学文化的关系的介绍,以及通识教育在国内外的现状的描述,可以显示出通识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学理念凝练后的符号表示。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上追求道德性、科学性、革新性和仁爱性的统一,而西方大学校训则融宗教思想、自由理念和责任意识于一体;在校训的表达形式方面,中国大学校训讲求对仗与押韵,而西方大学校训则更为自由洒脱、没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学传统是学校办学经验、思想、理念等社会因素的集大成,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传统与特色在现代大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具有包含和扩展的辩证关系.大学理念分为核心理念、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三个层次,成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对大学文化内涵、功能和结构分析后可知,营造人才辈出的氛围,形成学术自由的空间,把握继承创新的规律,发掘特色鲜明的优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特色办学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办学特色建设是当代大学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学的特色办学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大学在学习借鉴外国著名大学办学经验的同时,开始将特色办学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但不少大学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逐渐陷入定位模糊、理念迷失和急功近利等困境。要加强大学办学特色建设,应突破各种困境,树立“特色兴校”理念,引进市场竞争意识,完善大学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坚持多元化的特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周倩  乔丹 《南都学坛》2011,31(5):121-124
大学精神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词汇。人们之所以对大学精神内容的认识不一致,是由大学精神的特性所决定的。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和能动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现代大学精神衰落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彷徨、大学制度残缺、创造能力贫弱、人文理念缺失、学术风气不正、批判精神式微等方面。重构与重振大学精神需要重新审视办学理念、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持社会批判态度、科学与人文教育交融、创造知识改造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