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小津安二郎电影语言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波德维尔提出过著名的"360度空间"的说法.这篇文章考察了小津电影中轴线表现从1929年直到其晚年的状况,对波德维尔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津的电影语言是一个从传统走向先锋,然后又从先锋回归传统的过程,并试图探寻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津安二郎导演的《我出生了,但……》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社会现实主义作品,开启了日本电影中庶民电影这一重要类型,他聚焦日本家庭这一基本单位,将其内置于社会人伦的变迁中。影片代表性地展现了小津对现代性的凝视、再现、表意与反思。他以“社交中的权力法则”为故事核心,通过建构四层叙事空间,运用三幕剧叙事结构,完成了对现代性下日常生活世界的呈现。影片最后父子的和解,体现着其“泥中之莲”的创作哲学。这也正是小津为现代性开出的解药:“找回人类本来丰富的爱”。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该原则背离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如果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不加以适当限制,就会根本动摇信用证制度,也不利于保护善意的当事人,因而出现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例外情况。我国最新的关于审理信用证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即明确规定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4.
维米尔的静物绘画作品静谧、清新、宁静,以画面中的具象元素暗示主题。本文通过对维米尔画中静物的图像分析,研究静物种类与社会、经济、人物身份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寻维米尔在静物形式上对表现内容的精心安排,从而解析画面静物的抽象语言及具体动态的内涵,最终综合看待维米尔画中静物对主题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为遏制信用证欺诈,各国在坚持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的前提下,承认"欺诈例外",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给予付款或承兑汇票,允许法院颁布禁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欺诈例外原则逐步确立发展。但由于各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差异以及法律实践的不同,信用证例外原则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不一,因此对这一原则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山林 《南都学坛》2009,29(6):66-70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信仰、道义、真理、责任,这一切都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他生命的坚强支撑,是他的精神家园。屈原形象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把精神信仰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屈原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屈原引领了中华民族及至人类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私密性是调解机制的基本特点也是其一大优势,它客观上要求对调解中所涉及的信息保守秘密。调解中的任何信息不应被用于调解之外的其他程序,无论在调解中是否最终实现争议的解决。但是,出于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及对调解诚信的坚持,调解的私密性也应该有所例外。调解私密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当事人的私密利益,而例外规则的设定可以极大地降低调解私密性所固有的负面效应。保密制度旨在维护调解制度的私密性这一基本优势,作为例外的披露机制则成为调解这种私密性争议解决机制健康发展的必要辅助。两种制度一主一辅,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着调解体系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例外论思潮,对日本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例外思想的指引下,日本冲破亚洲藩篱,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走上了与众亚洲国家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日本例外论的成因而言,既有政治传统因素,也有地理位置和国际体系的边缘化因素,这其中也充斥着特殊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9.
论WTO环境保护例外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WTO关于市场准入与环境保护例外问题,正确理解与适用例外条款的若干规则,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抵制绿色贸易壁垒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WTO环境保护例外条款的法律特征、适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例外论乃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的对华政策同样以此为基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美国对华例外论经历了从特殊例外论向传统例外论的转变。所谓特殊例外论 ,即侧重使命行动的美国外交方式。传统例外论则强调使命感与强硬手段并举。通过分析特殊例外论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 ,本文试图揭示美国对华政策中这一转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2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条件良好,农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且他们对未来生活有更强烈的期待和信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中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他们接触较多的是传统传媒,更注重中国传统节日,近一半农民所谓的宗教信仰是非正式的世俗化的。而是否信教与年龄无关,且城乡无显著差异。农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考虑到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心灵生活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剖析了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并着重分析了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对当前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信仰与人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仰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信仰的确立出于人们自身的要求.信仰在人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赋予人生以意义,赐与人生以定力,给予人生以动力,为人生提供奋斗的方向,能充实人的精神生活.人们应当依据某种信仰是否理智、是否现实、是否崇高、是否健全等标准进行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灵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断奶"的生命成长关键时期,其核心的生命使命是完成"精神断奶",实现"精神成人"。"精神成人"的根本内涵就是自己灵性生命的觉醒,即基于自己自主思考和决断的信念系统建构、价值观建构和人生意义建构。这种灵性自觉可以从知、情、意、死四个方面展开,这为大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治国智慧,或者是以“人伦教化”来“化成天下”,历史的工具性和政治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张扬,生命关怀却被严重地削弱和深度遮蔽。其实.历史教育的本真价值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凝聚意志力量,在历史熏陶中获得生命意识、情感慰藉和终极关怀,从而构建现代人的意义世界。所以,在大众文化急速转换的现代社会,彰显历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统一,寻求历史文化与精神家园的内在沟通,也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基于云南、河南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云南、河南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考察了农民生活质量及其地区差异与民族差异。比较分析发现,农民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地区、民族间差异明显,云南高于河南;少数民族高于汉族;云南省贫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最高;河南非贫困地区高于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是中国艺术创生的关键词,更是艺术家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它不是"形器"之游的物质生活方式,而是艺术家心灵"神游"的精神生活方式和生命放歌。在这样的精神"逍遥游"中,"深情"提供不竭动源,"童心"是其生命本体,"神游"呈现精神内核,"大美"是其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18.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虚无的、幻想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才能将其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显著优势,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战略性有利条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国特色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富有提供坚强保证,发挥好这些显著优势必将能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大优势,要增强党的领导力,发挥好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核心优势,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理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党领导下的精神文化领域改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科学指引,要增强理论凝聚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推动人的精神世界的理想样态变成现实,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中国特色文化治理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要增强改革创造力,发挥好中国特色文化治理的制度优势,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建设,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治理。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经验,要增强实践引领力,发挥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经验优势,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其服务水平质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精品,注重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要增强文化影响力,发挥好中华文化优秀基因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概念,是两个标志着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具有关节点意义的重要概念,特别是"精神青春期"概念,它与人的创造力直接相关;"精神青春期"的阙如,意味着人的理性精神文明的创造力的匮乏。面对当下中国年轻人普遍缺乏创造性这一现实,彻底反思和改革我们的中小学(包括幼儿)教育和大学教育,把"精神青春期教育"纳入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