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烈钧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教育,兴办女子学校;二是培养体育军事人才,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三是派遣官费留学生,提出教育倡议。 相似文献
2.
3.
4.
胡栋朝是我国早期铁路工程师以及铁路工程教育的先驱。晚清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川汉、江浙、闽粤铁路的勘测工作,担任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整顿广九铁路的营运,维护了国家利益。他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岭南大学等校铁路工程专业的创办及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铁路工程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薛福成是我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一生十分重视教育.通过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体认,特别是出使欧洲悉心考察西方教育,他在研究与对比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薛福成的近代教育目标、宗旨、体制,指出了其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启蒙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一生勤于教育,兴办学校,创建书院,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经世治用的人才,开北宋一代兴学、讲学之风,对士风的转变及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各项社会改革中,教育最具成效.清政府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1904年颁行的"癸卯学制"、1906年颁布的<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实现了教育宗旨的渐进式嬗变:从确立第一个完整、规范的学制体系,到厘定全国各学堂共同遵守的立学宗旨,最终建构了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完备的立学思想系统,明确了"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德智体三育并举"的近代教育思想,大力推动了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衡量清前期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是清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在对近代化理论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基础上 ,分析了清前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征 :政府对基层社会政治控制的松弛化 ,以及普通百姓人身自由的扩大 ;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 ;与上述变化相适应的反传统观念的兴起与传播。作者认为 ,清前期的中国社会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态势。研究中国近代化史 ,不能置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成就于不顾 ,不能将 1 84 0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截然割裂。和西方社会比起来 ,清前期中国社会的变革是缓慢的 ,但并未止步不前 ;是凝重的 ,但充满了希望。持续而不间断的进步 ,正是我们民族历史独有的特色和风貌。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因传教之需要而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和参与清政府官办出版事业,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机器技术和新的出版理念,并不自觉地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出版家。近代民营出版业因之而兴,标志着中国出版从外在设备到实质内容上的近代化,它在沟通中西文化、推动近代新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马礼逊学校西式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以教育促传教活动论述中,着重分析其对华进行西式教育的探索过程与马礼逊学校的具体施教活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百多年来从近代化运动的全新视角,系统总结清朝自身改革历史进程的第一人。他通过探析清朝统治二百年间如何丧失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五次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19世纪中叶以来清朝各级各类官僚的整体素质、普遍心态以及社会风气、政治氛围,深入地探究了中国近代化运动屡遭挫败的根由。社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而当时改革之中最关键的环节刚在于政治体制的变革。从而得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近的结论:摧毁封建专制的“千岁老屋”,“别构新厦,别出新制”。这种崭新的研究取向,对于帮助20世纪之初的国人迅速转向革命,具有重要启蒙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察哈尔抗日,是本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抗日潮流起伏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但对于活跃在上海地区的李烈钧等反蒋派与该事件的关系,学术界迄无研究。本文依据历史资料揭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军侵略的深入以及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李烈钧等上海反蒋派与冯玉祥频繁接触,酝酿反蒋抗日活动。冯玉祥移居张家口后,李烈钧等积极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冯玉祥筹备举兵抗日。 相似文献
13.
吴梅的戏剧理论融汇了中国古典戏剧美学的优秀思想,提出了真、趣、美统一的戏剧创作原则,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在曲辞创作理论和表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色论推进了中国近代戏剧文学创作和舞台表演的繁荣,其戏剧批评相比同时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具客观性、整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等西方国家基督教会建立的教会学校,在传播基督教思想、进行思想文化侵略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制度、思想、内容、方法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对浙江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示范、普及和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70年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冯桂芬、容闳和洪仁玕已经提出一些新教育的主张。在他们的著作里率先提供了新旧教育交替的信息。他们对新教育的见解逐渐为洋务派所认同、所提倡,新教育逐渐成了一种思潮,它为洋务教育的开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洋务教育的进行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这一思潮的形成、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一些仁人志士大胆吸收西方较为先进的近代文明,不仅从器物上学习先进技术,而且还从思想上更新观念。与传统的法律观念决裂,选择近代法律观念,是一场深刻的法律思想变革。这一变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近现代化的肇始。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晚清女子教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女子教育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建立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晚清女子教育补充和完善了现代教育学制,扩展和丰富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启迪和深化了女子教育思想.表明了重视女子教育、建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女子教育体系、确立女子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