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一直都是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我国现行立法模式下所产生的"同命不同价"现象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而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这种争论并没有完全停止。以"命"与"价"的关系为出发点,可以发现"同命不同价"是符合侵权法原理的赔偿方式。从法理上讲,"死亡"上的公平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同价"实现,还需要面对个人独特性和法律普遍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现行司法实践中,死亡赔偿金是对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理论依据是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的语言表述词不达意,易被误读,引发“同命不同价”的争议;现行的死亡赔偿制度对生命权本身的损失没有补偿,违反完全赔偿原则。应当将现行的“死亡赔偿金”改称为“预期收入损失”,保留“死亡赔偿金”称谓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实行平等赔偿、定额赔偿。  相似文献   

3.
论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权具有不可恢复性和平等性两个特征,然而现代民法规范和民法理论均无视生命权的这些特性以及实际生活中生命被侵害的事实,这与现代人权思想相悖.而古代命价制度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侵害生命权行为的惩戒.因此,现代民法应当继承这一制度所蕴含的理念,即对生命权受侵害提供惩罚性赔偿的救济方式,且赔偿金额应为定额.  相似文献   

4.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在同一个侵权行为中死亡,受害人因城乡户口不同而获得死亡赔偿费相差巨大的情况。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命不同价和同命同价,从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来讲都是不成立的。破解同命不同价的法律困境,赔偿体制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近现代哲学中的主体主义其实是实体主义的表现形式, 指出主体是实体这个概念的内在矛盾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发展出来的。这一思路显然与哲学史研究中的所谓本体论 认识论 语言学转向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认为, 上述 “三种转向”的提法已经成为哲学史研究中一个亟待克服的 “教条”  相似文献   

6.
论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华 《南都学坛》2000,20(4):18-21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 ,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 ,认为胡适只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 ,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 ,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不得不承认主义有作用 ,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 ,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 ,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 ,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是上世纪 80年代尤其是冷战后同时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现象 ,学术界对两者关系主要有“冲突论”、“兼容论”、“过渡论”三种看法。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区域主义的初始内涵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和放大 ,经过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 ,封闭性的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等不同阶段对区域主义内涵的改造 ,其当代内涵与全球主义日益接近。新帝国主义披着全球主义外衣为殖民主义张目 ,对区域主义造成一定冲击 ,我们在推进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同时 ,应坚决反对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生命的宝贵性和其他特性,我们认为对生命权的损害赔偿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受害人生命的补偿,生命虽无价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价值,不可用金钱衡量,所以在此我倡议可以变通命价制度以为今用;二是对受害人近亲属的赔偿,一个生命权得到丧失对其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带来物质或精神上的伤害,这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执政新理念,它的提出为解决中国共产党的“实质上的国家领导核心”与“形式上处于法律权力之外”这一宪政上的“悖论”提供了可能。依法执政体现了政治价值与法治价值的统合。依法执政的关键在于如何以合乎立宪主义的方式去实现“依法执政”。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实质积极主义前提下,党的执政存在形式积极主义与形式消极主义两种立场。从宪政的一般原理上看,立法、行政与司法在公法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且在开放性、能动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要真正实现依法执政就必须依照立法、行政与司法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在形式积极主义与形式消极主义间进行灵活选择,而这一切端赖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谦抑立场,如此方可实现将依法执政的政治价值与法治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目标进行和谐统合的终极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文学从来就不是只讲破坏不讲建设的文学,只讲解构不讲重构的文学。它是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的真正的努力。由于现阶段“社会性的人”向“精神性的人”的历史蜕变还不充分,可以预言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精神主义”对“物质主义”的顽强对抗和超越,依然是21世纪世界文学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网络社区账号作为网络社区的通行证,其法律属性尚无定论,账号的归属、流转、继承和救济规则亦缺乏相应的规定,立法空白导致司法实践缺少裁判依据。将网络社区账号定位为民事法益,认定网络用户的占有利益,同时建构账号流转、继承和救济的系统规则,对于保护网络用户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网络社区账号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就构建相应的法律适用规则提出建议,以期为网络社区账号的司法实践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中国刑事司法制度逐步建立了梯度简化的诉讼程序体系,其结构呈现出鲜明的阶梯式特点。“阶梯式”诉讼程序体系建构的前提条件,是不同案件的证明难度不同,梯度简化的诉讼程序恰好能够分流不同证明难度的刑事案件,同时能够保障所有案件适用相同的证明标准。根据司法实践的统计数据可知,碍于简化范围和简化效果的限制,尽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程序简化程度依次递增,三种诉讼程序审结刑事案件的能力却是依次递减,这是中国刑事司法资源一直得不到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因。改革刑事诉讼程序简化范围和简化效果的限制存在两种方案,一是将简化范围前伸至刑事诉讼的审前阶段,二是建立更具灵活性的控辩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是一个既富理论价值又具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涉外仲裁的司法监督制度,赋予国家法院对仲裁进行干预和协助的权力。因此,在涉外仲裁领域,就产生了法院和仲裁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现行涉外司法监督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应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先进做法,通过修订《仲裁法》,以完善我国的涉外仲裁司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价格歧视行为通常表现为经营者就相同商品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方实行不同的交易价格。其交易相对方应包括最终消费者,但对同一交易相对方实施的差异价格不构成价格歧视。在具体认定时,交易条件应考虑交货时间、交货地点、购买数量和付款条件等因素。判断"相同产品"的基本标准是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具有相同性,有微小差异的产品原则上应视为相同产品。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审查与司法独立--美国司法审查制对司法独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司法审查制的国家。美国司法审查制是在继承英国普通法的司法传统和探索实行分权制衡政体的实践中形成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是该制确立的标志。美国司法审查制使西方司法独立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在实践中为西方各国司法制度乃至宪政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将更多地转移到有法必依或者说法律实施上。法律职业者是法律实施的中坚力量,法律职业伦理对于职业者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法治发展新阶段热切呼唤法律职业伦理的振兴和法治信仰的确立。在制度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法律职业伦理滞后导致的司法渎职和腐败问题已成为法律实施的严重障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振兴我国的法律职业伦理,面临着"理论基础—制度规范—体制设计—机制运行"四位一体的研究架构和实践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现行法科考试制度使大学法学教育沦落为应试教育,既丧失了法学教育的独立性,也造成了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社会适用的严重脱节.本文通过对现行法科考试制度和法学专业考试所特有的弊端分析,提出了对教师加强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命题的技能;建立健全相关考试制度;更新法学专业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司法员额制在改革的进程中遭遇了不同的声音,甚至有误读。误读的高频词语,当属"案多人少""僧多粥少""挤占名额"。这些被误读的词语没有反映员额制改革的真实面貌,容易让人对司法员额制度设计的初衷产生误解。兰州市两级法院司法员额制改革推进后近三年的司法数据,为明辨误读的概念、展现司法员额制改革在西部地区的部分实践成果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进一步巩固员额制改革成果探明了有效路径。当前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充实审判辅助力量、保障员额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应当探索创新考评方式,构建审判业务量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界关于司法制度的研究也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顾培东基于其法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与诉讼法学的学术背景,对我国司法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研究,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司法学说体系。顾培东的司法学说以法治自主型进路为顶层设计,进而衍生出司法公正学说、司法开放性学说和司法改革学说。其司法学说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对于我国司法改革与法治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刑法学界关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论争中,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因其富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的构造深受追捧。但其能否成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重构的基石和核心,亟待司法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