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影片《贫民富翁》中,导演丹尼?波尔采用东方主义视角,对东方印度进行了"他者"形象的建构,认为西方应该对东方进行拯救和弥缝,而东方主义的出路之一应该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2.
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外交话语主要采取负面、对抗立场进行解读,东方主义框架和负责任大国框架交叉使用。既以东方主义的视角丑化、异化中国形象,又会在某些重要国际事务中抬高、泛化中国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3.
电影《喜福会》上映后反响巨大,成为王颖进军好莱坞的力作。但是剧中呈现的却是丑化了的中国形象。本文主要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角度对影片进行探索分析,揭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迎合西方的东方主义思维和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的西方科学文化高于东方,但不能就此认为西方文化一向优于东方。其实,西方最初的科学知识大都源自东方,对此我们可以在古代西亚北非的科学文化中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服饰发展的历史中,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存在着对人体进行服装装饰的实例.本文以西方服装史中女性"束腰"行为和中国服装史中的女性"缠足"现象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寻求其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7.
龙,这种源自于人类古老传说的神秘动物,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就已经是华夏大地上人类的图腾。之后的数千年中,龙更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也骄傲的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通常是贪欲或邪恶的化身。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在圣经中龙也通常被视为恐怖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尊重上帝     
比较东西方文化,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社会、经济,乃至自然和社会科学,东方有佛的各个方面,其共同点占了绝大部分。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宗教而论,东西方都信奉上帝,西方有基督耶稣祖释迦牟尼,阿拉伯有真主安那。尽管西方社会的上帝和耶稣是白人,释迦牟尼是亚洲人,非洲教堂里的耶稣则具黑人特征,东正教的始祖是高加索人,地域不同,上帝的形象有区别,但其共同点是  相似文献   

9.
当马可·波罗在监狱中口述他游历东方的见闻时,他实际上是在为西方人制造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幻花园。在他的威尼斯听众与读者中间,东方的美丽富庶与奇风异俗早就成为一个鼓动人心的神话。马可·波罗了解这个神话,也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神话,于是他塑造了一个西方人所渴慕的东方。  相似文献   

10.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人格化,通过国际舆论的传播也可以投射出国家形象. 西方人性格热情奔放,加之舆论在选举政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西方领导人常常动用各种媒体和公关手法精心设计形象.肯尼迪凭他出众的口才和俊朗的外形被称为"电视总统";小布什大多数时候把自己塑造成来自得克萨斯的牛仔;而奥巴马在竞选之初就突出黑人身份进行一系列公关活动,最终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此外,法国总统萨科齐带着自己的模特夫人出访,帮助自己和法国政府塑造了"现代、开明"的政治形象,普京开飞机、骑摩托、练跆拳道甚至公布打虎的照片,更是在打造自身"硬汉"形象的同时,将俄罗斯的强硬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黎族少女     
每每向学生讲述东方学,这个女孩都会浮现在我眼前,痛心、尴尬与自责也随之而来.那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作为一名在中国大学任教的外国籍老师,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完全融入中国,始终在努力地去除将自己当作外来者、将中国当作异族的心态——熟谙东方学的人都清楚以外来者目光看待、描述其他民族的恶劣后果. 东方学最初是西方研究东方的学科,后来却被发现它所研究的东方与现实东方相差甚远,因为研究者往往或神秘化或简单化了东方.导致的悲剧不止是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误解,还有东方人对自己的误解,他们竟然会照着西方的描述去生活与思考.这自然引来了人们的批判,因此后来的东方学也包括了对学科本身的批判与反思.东方学自身的发展历史警告人们应该完完全全地了解各个民族的真实情况,而不是无意或居心叵测地将之神秘化或简单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13.
西方权力话语通过民间纪录片对中国形象进行“驯化”,独立纪录片迎合西方主流话语对中国形象进行建构,双方的共谋使得中国负面形象不断在西方电影节生产,又不断从西方流回中国. 一直以来,西方比较关注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问题,其中中国艾滋病问题是其中常见的内容,《内视中国》、《颍州的孩子》等纪录片都涉及中国艾滋病问题的内容.正如学者徐美苓将艾滋病的媒介话语称之为“科学、文化与政治的混合物”,中国艾滋病问题一方面是重要的公共健康议题,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西方意识形态话语表述中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15.
东方主义是关于东方和西方世界关系的经典理论。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海湾战争以及"9·11"事件的刺激下,新东方主义在二元对立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延续与补充东方主义的原有内涵、强化"他者化"方式以及在传播中提升伊斯兰世界本土声音的消息源功能等手段,成为现代西方世界审视东方世界的新框架。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三家主流媒体对伊斯兰世界的相关报道,认为新东方主义叙事方式对后"9·11"时代美国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力,这种叙事方式成为美国媒体报道反恐战争与伊斯兰世界事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社会企业为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而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的社会企业最为成功,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相比之下,我国对社会企业领域的关注还只是刚刚开始,社会企业的发展端倪在我国才刚刚出现.  相似文献   

17.
将《大地》翻译成中文,让它回到中国的语境中,这是一个中国形象的重新自我建构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介入、翻译实践中对文化介入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要把中美意识形态、政治及文化冲突考虑在其中,需要对《大地》的中文译本中的文化介入现象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赛珍珠和《大地》及其翻译,然后对文化干预在《大地》翻译中的表现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强调了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文化冲突,并解析了导致文化含义差异的缘由。  相似文献   

18.
    
《安家》2007,(10):175
在中国水墨画中的东方意境和气质写意在建筑的肌理和空间中,透视在西方绘画中是定义观众和围拢他们的环境之间的关键元素,但同时也带来了空间依靠透视而形成的分离,透视中的空间是唯一的,孤立的.不同的场景山水和时间表在中国的水墨画中却是同时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类语言有许多跟动物有关系.事实上,动物形象在语言中隐含的深层次意思绝不是动物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由于东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方面的差异,动物背后隐含着的文化意义并不都是一致的.对于译者而言,在翻译有关动物形象的语言时,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考虑动物形象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内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黄珍 《职业》2005,(10):40-41
在争夺欧洲某知名化妆品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代理权时,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凭借员工们在业内过硬的职场口碑和职业形象一举夺魁;万科地产湖北分公司、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英华形象设计工作室等知名机构的形象设计培训;广东的中山集团,组织旗下所有商场的营业人员参加中国形象设计师协会举办的形象设计培训;在北京海淀人才市场,一则招聘启事尤为醒目:年薪12万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师为指定家庭的所有成员服务……一个时尚、绚丽的金领职业形象设计师,在众人"看我七十二变"的呼吁声中闪亮登场.新的成功人生理念--和谐的心灵、卓越的思维、成功的外形,让你看起来更加光彩照人,就是随形象设计师一起席卷而来的时尚飓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