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除行政赔偿案件外,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是现实中大量非规范“隐性调解”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而且不利于当事人权益的保护。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具有建立的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本位通过对此进行分析,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立提供正当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下,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司法面临的必然选择。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的重要方面,作为合意式解决行政争议、化解官民矛盾的新机制,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当建立有限调解制度。文章分析了行政诉讼调解案件使用的原则、调解的条件,并对行政诉讼调解有限适用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调解和和解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存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其必须仅限于特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同时针对适用调解、和解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民事调解制度,而且专条规定了现行调解制度,在有效地与《人民调解法》相衔接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立法衔接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种原则性的规定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括,不具备实践可操作性.文章界定了先行调解制度的内涵、指明该制度的立法缺陷,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是我国离婚诉讼中的一个必经程序,但目前我国的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导致离婚调解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应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各国有关离婚调解制度的经验与制度,首先确立离婚调解中的和解制度;其次对参与离婚调解案件法官的综合能力设置明确标准并注重对其进行法律以外社会经验的培养;最后实行离婚调解和离婚判决的分离,加强我国离婚诉讼中调解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及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法院受案数量剧增,但实际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数量则变化不大,加之诸如离婚案件诉讼内调解制度的不合理设置,使得法官工作压力过大、任务繁重。在法院人员配置暂时不能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良离婚案件调解程序,以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缓解“人少案多”矛盾。  相似文献   

7.
张建岳 《现代交际》2010,(4):113-113
把纠纷解决的司法制度与调解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矛盾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结合实际,简要阐述了调解制度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我国学界一直未有定论。本文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概念入手,找寻影响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因素,对行政诉讼证明标准进行类型划分。同时对行政诉讼法中所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标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继而以法律真实为主基调探讨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诉讼对证据合法性的严格要求,表现了对人格的尊重,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该文阐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况,重点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并为完善该规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陆地区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适时地引入了诉前调解,增加了先行调解的规定。同时,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诉前调解制度已经越来越多地适用于法院实践,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诉前调解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杨萌 《现代妇女》2014,(3):265-265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新增加了先行调解制度,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但是由于此次修订对该制度的细节问题并未有明确的规定,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该制度应如何适应的问题各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该制度如何适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以后适用该制度时可以提出一点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部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急剧增加,同时,民事、经济纠纷也日益增多。面对案件多、类型新、难度大、要求高的新情况,我国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的负面效应愈来愈突出。因此,改革并完善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于再审程序没有规定,而以审判监督程序代替,学界对二者也没有作明确区分。文中试图通过分析学界及实践中再审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听证是美国基层社会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机制。社区听证会是解决基层矛盾与纠纷的场所,许多矛盾和纠纷可以在听证会上通过居民自治的民主机制解决,达到协调各方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西方国家,当民众自身利益(如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受到侵害、威胁,或由于政府服务不能满足其需求(如公共教育、保健、安全)时,公民通常会通过常规途径诉诸个人权利,而各级政府也都有相应的机制保证公民通过常规政治参与途径解决基层纠纷。比较而言,中国社会由于各级政府的基层调解机制尚未完善,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淡薄,使得一些基层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而激化,最终导致“集体上访”、”跳楼秀”和其他一些恶性案件频发.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参照西方国家经验,建立基层社区调解机制乃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覃波 《现代交际》2011,(4):33-3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案件也变得日益复杂化。从理论与实践以及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司法解释来看,行政主体的哪些行为可诉仍有诸多不明之处,这不仅不利于公民权利的保护,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针对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思路,明确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性质,做出了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建议,以适应当代世界民主潮流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观念日益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何奇  李晓容 《现代妇女》2014,(6):173-173
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是指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程度或者深度,它体现了法院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与制约的力度和程度,实质上是行政机关和法院之间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确立灵活的审查标准;确立正当程序的审查标准;确立合法性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钱小宁 《现代妇女》2014,(3):264-264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中,对行政诉讼范围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使得法院在是否受理行政诉讼案件时显得过于谨慎小心,出现了许多行政行为丧失了可诉性,从而无法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法的完善,首先要解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现实问题,因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意味着行政相对人诉诸法院的可能性,是法院实现司法权,行政相对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直是行政诉讼法中研究的重点,更何况刑诉和民诉修改任务完成之后,行政诉修改的任务很快就会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缺陷进行分析,以期能对促进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被国际誉为东方一枝花.在上海,社区调解更是充分发挥了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09 ~ 2011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563862件,调解成功545103件,调解成功率96.7%.但是,任何解纷机制都不是万能的,社区调解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要进一步发挥社区调解的作用,我们就必须清楚:社区调解对于哪些类型的纠纷特别有效,对哪些纠纷无能为力或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