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成瘾问题是我国毒品问题治理的应有之义,但当前针对该群体成瘾原因的探讨存在静态呈现个人经历和理论演绎分析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完整把握青少年吸毒者使用毒品的经历,也难以为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预防和矫治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毒品使用生涯"是西方学者审视个体吸毒经历的成熟研究范式,能够为动态理解青少年吸毒成瘾问题提供独特视角。基于15名在我国社会转型初期开始吸食毒品且目前保持良好操守的戒毒康复人员的深度访谈材料,将其毒品使用生涯划分为毒品消费阶段、毒品维持阶段和意义迷失阶段。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为个体心理演变与吸毒行为的发展变化,更是个人特质与其所处社会结构之间互构的结果。应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于协助他们重新建构起新的生命意义,不断追求和创造作为一名正常社会成员的主体立场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吸毒人数在我国吸毒人数中所占比重较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及其原因,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并具体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吸毒的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我国目前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特点及其危害、青少年吸毒的原因,论述了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吸毒问题,并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及社区等层次来探讨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吸毒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个人、朋辈群体、家庭、学校及社会这五个范畴的因素,而这五个范畴的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如未妥善处理,便会成为青少年吸食毒品的风险因素,反之,它们亦可成为防止青少年吸毒的防御因素.而要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进行青少年禁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比照香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成熟模式,或许可以为我们开展青少年禁毒工作拓宽思路. 香港青少年禁毒形势 青少年吸毒问题持续深受关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发表的《2012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大麻和苯丙胺类兴奋剂作为主流毒品呈上升趋势,而新药物和非医疗使用处方药品的滥用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香港地区,鸦片类毒品曾是最多人吸食的毒品,但其流行程度日渐下降,过去10年,呈报吸食鸦片类毒品的人数下降约50%,而吸食危害精神毒品和药物滥用的人数则大幅上升.可见,香港的情况与全球相仿,危害精神毒品和药物滥用已成为香港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滥用药物的青少年(以下简称“滥药青少年”)一直给社会大众留下了很多负面的印象,而在不知不觉问,滥药青少年也潜移默化地认同了自己的负面形象。例如,“我是有问题的”、“吸毒是罪大恶极的”、“要吸毒是自取的”、“吸毒的人是失败的”,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广西农村青少年吸毒现象调查情况,浅析了国内农村青少年吸毒原因与解决困境,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贩毒.吸毒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不断蔓延.截至1997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超过54万,吸毒人员中85%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贩毒、吸毒现象已引起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配合禁毒活动,我们于1998年6-8月在东部沿海的S市和地处我国西南的K市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两市戒毒所中的原吸毒者.调查方法是在两戒毒所原吸毒者中按10%比例抽取样本,并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原吸毒者的1%进行深度访谈.具体情况是在K市戒毒所问卷调查126人,个案深度访谈10人.在S市问卷调查103人,个案深度访谈11人.现对吸毒者的群体特征做简要介绍,并对其吸毒原因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近的盖洛普民意调查,认为十几岁的美国青少年多趋于疏离、反叛和吸毒的想法并不可靠;把青少年描述成反抗和挑衅,惹麻烦,有时甚至自暴自弃的新闻报道也并不正确,大多数美国青少年是过着一般正常生活的孩子. 他们是否拒绝宗教呢?没有那回事.盖洛普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倾向于信仰宗教的比例与成人一样,每一组群达百分之九十五.而他们到教堂去的比例比成人还高些(青少年为  相似文献   

9.
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七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可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即对本文设定的"因变量"产生作用的12个"自变量".在提取"自变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建立了一个可以分析我国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根据整合后的理论,对预防和解决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在打击吸食毒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迄今为止,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集中表现为:首先,我国已经从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消费国;其次,吸毒人员总体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吸毒人员、女性吸毒人员、无业吸毒人员、低收入吸毒人员以及农村吸毒人员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第三,新型毒品使用种类日益繁多;第四,吸毒行为与卖淫、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交叉叠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青少年吸毒问题有所加剧,主要原因是贩毒犯罪猖獗、新型毒品的迷惑与诱惑,吸毒者负面社会形象的淡化,演艺娱乐界和媒体的误导,以及不良的家庭氛围等多方面因素。中国目前也面临着如何遏制青少年吸毒现象蔓延的问题,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应当有效打击贩毒犯罪行为,加强毒品识别和危害知识的普及,加强青少年自我克制和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对流行文化中丑恶现象的辨识能力,此外还应为青少年营造有利于拒绝和远离毒品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建设的发展浪潮中,难免有"问题群体"的存在,这里讲的"问题群体"主要指的是劳教人员、吸毒人员、"问题青少年"以及关押在监狱和放在社区服刑的罪犯."问题群体"中90%的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缺乏法律知识,还有很多不良习气,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引起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的全面关注. 劳教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处罚制度,且颇受争议.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社会处罚制度按阶梯状分布,只有治安处罚、行政处罚和刑罚三种.我国则在此基础上,将行政处罚分为一般行政处罚和劳教处罚两种,就变成四种处罚制度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键”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社会键"理论从一个方面为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信朋友圈是青少年进行线上表达和建构自我的理想场域。基于虚拟民族志的探索表明,青少年在朋友圈的线上的"我"具有真实性,它存在于自我相关资讯的持续分享中,其表演方式是展示而非告诉。圈子里的朋友关系建基于交谈事件而非共享情感。总体而言,青少年在朋友圈里的"我"是其"更为真实的理想形象"。这些线上的"我"们彼此孤独地相伴,常驻于各自的心,却终究相望/忘于彼此的"江湖"。  相似文献   

15.
社会行动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预设前提和核心成分。在社会学史上,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他的理论是对在他之前的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一种努力——第一个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科学。尔后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他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重构和发挥使他垄断社会学界达数十年之久——也从社会行动出发建立其社会学体系。现在美国  相似文献   

16.
安东尼·吉登斯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著名的社会学家,其代表性学术观点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本文试图对吉登斯见解独到、论述深刻的现代性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学理解读.内容涉及到现代性的信任与风险、安全与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困境等在内的微观分析.  相似文献   

17.
默顿是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超越帕森斯的宏大理论范式,开创了该理论流派的"中层"传统,成为二战以来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默顿开创的中层理论范式充分体现了他的理论创新能力,其中层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此理论,本文将做大概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这个阶段了,而应当尽快地转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这个阶段.虽然有不少人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往往又成为描述性的解释.而解释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证明",即犯罪研究应从经验的描述转入科学的证明.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现在我们着手研究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理论设想.这是把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向另一个阶段的尝试.要保证这设证不要成为空谈,则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教授的新著《社会理论的基础》(《Foundations of Socaial Theo-ry》),于1990年3月在美正式发行。欣闻此书中文版即将在国内发行,特写此文,向社会学界提供有关本书的背景资料。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是自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37年的《社会行动结构》一书问世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学理论著作之一。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杰克·戈德斯通(Jack Goldstone)  相似文献   

20.
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家卡拉·乔伊纳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理查德·奥德里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是青少年情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