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已发展数千年,至今,已形成多种多样流派和风格,并以其众多的数量而取得辉煌的成就。武侠小说则是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世纪五十年代,台形、香港的新派武侠小说风行,涌现出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为代表的大量名家作品,进而形成新派武侠小说的兴盛繁荣。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里,有相当长的时间,视武侠小说为洪水猛兽,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极不科学、极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估见。事实上,新派武侠小说拥有读者之众多,流派领域之广阔,是任何一种流派和风格的小说所不能比拟的.人们从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派武侠小说 ,学界毁誉不一。本文试图从香港文化语境的角度阐释新派武侠小说的品格 :1949年以后 ,香港继承发展了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 ,商业性既激发了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 ,也制约了它的内容风格 ;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独特文化语境又衍生了金庸、梁羽生的现代观念 ,他们对于农民起义的不同观点 ,对于“夷夏之辨”辨析、对于伐恶复仇的探讨 ,对于人性的新的挖掘 ,都是他们对于旧派武侠小说的进一步的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源起唐朝,进人民国以后,武侠世界出现了“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 还珠楼主擅写奇幻仙侠,对现代醉仙楼主、墨余生等人影响极大;宫白羽、郑证因擅写技击招式与帮派斗争,对当代许多武侠作家都有极深影响;王度庐擅写侠胆柔情、悲欢离合,然不免小家子气;朱贞木情节曲折、故事诡异,对当代古龙影响甚大。 五十年代,梁羽生举笔破乾坤,大侃“龙虎斗京华”,一时间,群雄并起,人人捉刀。但见武林中烽烟四起,旌旗林立,开创了一个武侠的崭新时代。几十年间,江山数易,人才代出,各诸侯、各流派争斗不休,但真正做到曾一统天下,叱咤风云的却不过五个人而已.这五个人便是: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于东楼。他们可谓“春秋五霸”。  相似文献   

4.
《华人时刊》2009,(4):36-36
据中新社消息,3月4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公布了本年度首个大奖,85岁高龄的金庸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金庸是华人中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界的"泰山北斗"。他的新派武侠小说自创一格,塑造了无数雄奇宏丽的艺术形象,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暴雨专案”即“暴雨项目”,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特别针对单一文学体式武侠小说展开清查、厉禁的一次政策性行动,定案于1959年年底。1960年2月,台湾全省七个县市同步实施扫荡、清查工作。这是延续着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所实施的“戒严法”“出版法”而来的一项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谓“附匪”“陷匪”作家的作品在台湾宣传、流播从而不利于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思想,但剑锋所指,则系针对当时普遍流传于台湾的金庸武侠小说,连带波及了当时香港的诸多作家。香港作家武侠小说之遭查禁,是对原已被封禁的大陆旧派武侠小说雪上加霜,等于完全斩断了台湾武侠小说与大陆血脉相连的脐带。厘清“暴雨专案”始末,对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而言,无疑甚具观察、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剑仙型武侠小说或剑仙神魔型武侠小说中,剑术、仙气、魔气是主要的,“内功”只是造成高明剑术、造就剑仙、魔头的根基;而到了金庸笔下,“内功”本身就变成了剑仙或魔头的直接本领,“内功”成了金庸作为“新到仙派”的最本质特征,也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最大卖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台湾新派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古龙的创作与之有着明显的同构性。古龙武侠小说创作史可分为探索期、成熟期、鼎盛期、衰退期。“求变、求新、求突玻”是古龙创作的内驱力,并进而使他形成独特的风格,但最终却又成为制约创作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8.
新派武侠小说的生成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当时中西方政治矛盾尖锐对立、而港英政府采取“无政策”的政策的背景中,香港的文学语境既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也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这不仅要求作家具有较敏锐的政治视角,而且也为其创作思考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此时的南来文人满怀被放逐的失意,在文学中展开了对现代国家、民族的想象,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梁羽生与金庸因家变等因素亦产生类似的心态。种种原因加之一定的“触媒”作用,他们终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但这一小说流派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古龙武侠小说力图对传统复仇模式进行借鉴的同时,又有所突破,从而不仅在审美上给人以新鲜之感,而且思想上能给人以启迪和升华,主要表现在(1)传统叙事文学中友情服务于复仇,古龙小说则注重表现仇人之间的友情;(2)传统文学多写“女性勾引不成则诬陷”,古龙写出了女性的报复来自于真爱,以及“育仇人之子使相残以报复”等模式;(3)借鉴金庸,古龙对传统“儿子长大后复仇”模式也有超越;(4)在中外相关母题滋哺下,古龙小说较自觉地将“忍辱复仇”模式回归到侠文学,如“恋酒色惑乱仇敌耳目”、“忍辱为仇敌亲信伺机报仇”、“自辱以激发复仇信念”等。古龙武侠小说创作,对传统复仇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10.
古龙是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台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他以“求新求变求突破”为创作宗旨,在武侠小说的主题、叙事、语言等方面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龙研究已走过30年,古龙的生平创作和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都得到了细致的探讨,出现了现代观念、文体创新、金古比较、创作影响等热点议题。现代性视野的进入和研究方法的丰富,使古龙研究获得了领域上的拓展和学理性的提升,但总体上看甚显杂乱、不成体系,面临着类型学上的困境。探究古龙小说类型特征发现:现代都市平民生活体验的武侠意识形态,是市民文化和政治环境的产物;侦探推理模式和“浪子/游侠”模式形成的武侠形式结构,体现了事件中心建构方式到人物中心建构方式的转变;古龙武学和市井江湖组成的武侠专门知识,革新了传统武功设定和江湖背景构建,三者共同构成古龙小说的类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可从武、侠、情三条线索来把握。“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武功知识系统、习武过程、武打场面。金庸在民国武侠小说基础上对“武”的创新,尤其是在创建武功知识系统方面,金庸创建了“以内御外”的武功基础性概念,新创了新时代“武功地理学”构架,厘定武功层次并新建武林秩序。他呼应多元化社会进步的现实,将成长模式引入武侠小说,对武功顶端人选秉持开放立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范式,强调了贵在创新的理念。金庸不仅把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推上了高峰,也将武侠小说中的“武”推上了高峰。  相似文献   

13.
金庸,原名查良镛, 1924年生,浙江海宁人。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在其十五部作品中,从陈家洛、郭靖到萧峰,再到令狐冲、杨过,最后通过韦小宝,展示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侠之正”到“侠之变”再到最后的“侠之反”。  相似文献   

15.
“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平江不肖生、白羽到古龙、金庸的百年"反武侠"历程,作为对武侠小说人文内涵的持续追问与反思,构成了武侠小说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其思维路向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通俗小说边缘与中心互动的努力,启发思考其过程中创作个体与文类整体的价值差异,进一步延伸为"反××",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属是大师,古龙是才子。他们的武侠小说同是侠义与人性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但又有所不同。在精神内涵上,金庸寻求个群关系的统一,在历史加工中表达对世俗纷争的批判和无奈,古龙强调个体生命意识,靠激情建构理想中的社会;在人物形象上,金庸笔下的人物在磨砺中成长,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古龙笔下的人物一出场便是高手,他们寻求的是理解;在创作形式上,两者情节结构上的缜密架构与散文化取向、文体上的近视传统与聚焦西方、语言风格上的古雅典丽与飞扬灵动均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武侠世界自然是一个独立自足且又千奇百态的艺术天地。尤其新派武侠小说,作为“成年人的童话”,更多虚拟幻想色彩,又讲究通情达理,成为对世相与人情的一种象征,事实上武侠也是文人写,是文人便跳不出文化环境这个圈子。对于金庸,这一点则显得格外突出。他的文化观念,几乎构成了自己武侠小说的本体论,自觉置武侠小说于文化环境之中,而武侠的功夫又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意味,侠非侠,武非武,武中有文但武又在文中。我们认为这正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是类似武侠小说的古典小说名著,又是金庸的最爱,因此他初次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时,就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水浒传》借鉴,并以此推陈出新,成就了这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文学界解放后有无流派,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以赵树理为首,西戎、马烽、李束为、胡正、孙谦“五战友”为中坚的“山药旦”派,我认为早在文革之前就业已形成。多年来,山西作家群在我国文艺界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是一个既有理论指导又在创作上获得较大成就的创作流派。认真探索其成长过程及创作风格,对这一流派今后的壮大以及我国其它流派的发展,将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20.
金庸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化熏陶出来现代作家.他的15部武侠小说,在扣人心弦的故事后面,隐藏着作家对封建时代现实社会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这一点,在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尤其突出.该文认为,《鹿鼎记》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正是这一特点,使读者不再沉迷于虚幻的武侠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消解了武侠小说所特有的成年人童话的特色.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重要之处.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现实批判精神正是金庸武侠小说雅俗共赏,受到各界人士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