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晶  宋俊成 《职业时空》2009,5(1):166-167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特殊规律认知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重视价值关怀这一传统的承继和弘扬,凸现其深厚的人文意蕴,彰显出鲜明的价值特征。同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融社会发展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于一体,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曾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村是整个社会的主体,尽管现在仍处在向城市时代过渡的高峰期,但乡村规划及其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各种情况,接续型乡村规划应成为当代中国乡村规划的主流模式。这种兼顾继承与创新的规划,具有延续文脉、有机更新、成本低廉等优势。在运用该种规划模式时,要尊重乡村的内在空间肌理及历史沿革,突出与彰显人文特征,使用与乡村规模相适宜的小尺度,关注乡村社会经济的当代转型等。  相似文献   

3.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较多关注道德的协调功能而对道德进取性功能注意不够;在与父母关系上更倾向于尊重父母而较少强调个人独立;在中国传统价值与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选择上更多倾向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而对其实质了解不足;在婚姻观念上显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而对婚姻的社会因素较少考虑;对道德牺牲行为表示尊重和赞赏而较少投入需要更大道德牺牲的行为等,在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道德相对主义、自然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些与我们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存在着较大差距,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应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内涵,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青少年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认同,而政治认同这个词语从表面意义来讲,就是社会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情感上,对于所属政治体系的一种同向情感,同时对于整体也表现出行为上的支持。但是对于中国而言,政治认同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这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统一。"中国梦"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当前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政治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动力和保障,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实现"中国梦"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在此情况下,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全力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在思想上充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保证当代中国政治能够迅速发展,从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本文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中国梦"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中国梦"的内涵,同时也分析了政治发展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郑香花  邱艳萍 《现代交际》2023,(3):67-74+123
儒家伦理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绵延力、接纳性与创新性,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期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在社会稳定期成为巩固政权的手段,在国家动荡时期又成为民族的扭结,在新时代则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与学习儒家伦理思想,探索儒家伦理的当代教育价值,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教育体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欣  陈爱梅 《现代交际》2014,(3):105-105
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从一种存在类型向其他存在类型过渡、转变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转型表现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现代化进程,本文重在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转型:结构主体和结构规则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结构分化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分化的基础上重组中国社会的结构体系以适应未来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迫切要求。重组的社会结构体系特征为:统一而具有普遍性的制度规则应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一致,形成充分分化的、多元化的、自主独立的结构主体,国家发挥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于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规则的重建——国家地位和职能的转换和结构主体的重建——群体形式的创新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代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对三种责任应给予合理的定位,才能正确指导企业行为,使企业最大程度地体现其应然价值并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实关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凤仙  陈子盼 《现代交际》2022,(12):74-81+123
见义勇为得到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肯定。实践中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复杂性,不同的评判路径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差异,制约见义勇为行为评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我国有必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见义勇为行为的理性评判。应站在德法兼顾的立场上,对见义勇为行为予以综合权衡,将价值思维融入法治思维,实现见义勇为行为评判中法治与德治的协同。  相似文献   

10.
“身体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高潮。本文将从“身体写作”的定义入手,通过分析“身体写作”与女性解放、与道德观、与消费性文学的关系,来认识“身体写作”。“身体写作”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信仰缺失、精神世界空虚的必然产物,也是部分作家的一种写作策略。“身体写作”的出现带给我们对文化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殊途异类”:当代中国城镇中产阶级的类型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中国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为背景来分析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作者根据"再分配→市场"转型的二元分析框架,按照"社会结构—阶级经历—阶级认同—阶级性格特征"的逻辑,对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做出"内源—外生"的类型化区分,并基于2003年CGSS调查数据,从"代际延续性"、"政治意识"和"消费意识"三个方面讨论了两类中产阶级不同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分析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分化的类型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马晓萱 《城市》2012,(3):44-46
一、中国城市规划体系转型(一)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转变,城镇化取得较大进展。国民经济全面提升,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武汉地区在校研究生的调查,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前在校研究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强调自我价值;偏重物质利益;由理想转向现实;由单一转向多元。而中国目前正进行的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氛围的变换是研究生价值观发生嬗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这一变化的主流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其在个人与集体、自我与社会、功利与奉献、现实与理想之间缺乏较好的平衡与统一,有偏重前者的倾向,这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专业化中断”是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考察了两种观点,认为它们未能揭示中断过程的全貌。从微观与宏观结合上,作者运用系统分析展开了中断过程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与人的选择,勾挑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结构因素:社会学范式转换、外来模式的影响、展开理论的探索,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学理论转型的讨论。对中断的历史分析,揭示了学术争鸣、中外社会学理论选择、对重大发展问题的正视,是中国社会学理论成长和建树的基础。作者强调,重述历史是一种理论行为,是对中国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学再认识,这一反思使人看到了经验研究所看不到的历史,看到了经验分析的局限。反思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理论建树。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特有的心理机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的友情观也显现出不同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交友类型分为八种:城镇型、乡党型、新生型、老生型、同性型、异性型、同窗型、师生型。基于对价值变迁中当代大学生友情观的分析,建议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尊重,处理友情中的情、理、法三者的协调性三方面着手,树立信任型、进谏型的友情观。  相似文献   

16.
核心家庭愈来愈成为中国现代家庭结构的主流形式,这对于中国社会结构、国民素质、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着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民主政治的自主主体、现代文化的创建主体的现代个人。现代家庭与现代个人改变着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促进着新的社会规范体系的产生,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生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一、核心以家庭中新生个体主体地位的突出伴随着核心家庭成为主流的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便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这种带有明显娇纵溺爱色彩的现象有一系列负效应,为人们广泛泥病,但其对中国社会、中国人自身发展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愤青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群体,而且他们也代表了一种精神,反映了一种文化批评的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改造理想。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使得愤青的社会和文化土壤逐渐多元化,并促进愤青心理的成熟、素质的提高和视野的开拓,使当代中国愤青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愤青文化也正在从一个疆界模糊的群体中所展示的批评精神和批评方式转化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文化批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能动反映。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与西方思潮有密切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教育内容和客体造成了冲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要坚持方向性原则、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制度与结构: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莺莺 《社会学研究》2012,(2):60-85,243
非正式关系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之中,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本文梳理韦伯以来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研究,归纳出四种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不同路径:"特殊主义"和科层制、庇护主义、儒家社会理论与"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研究。这些路径在理论背景、研究主题和写作时间上各有特点,有些路径中还隐藏着不同程度的价值判断。梳理显示出三支讨论社会关系的脉络:侧重特定政治经济背景的制度视角、侧重伦理涵义的文化视角,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所代表的结构视角。本文认为,应当将文化、制度与结构视角相结合,分析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与伦理内涵为转型社会的科层制建设以及制度变迁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试图从分析目标管理责任制入手,探讨当代中国基层政权的运作特征及重大变化。通过分析,本文发现,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在当代国家正式权威体制的基础上创生出的一种实践性的制度形式。在实践中,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构建目标体系和实施考评奖惩作为其运作的核心,它在权威体系内部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构建出一整套以"责任—利益连带"为主要特征的制度性联结关系,进而对基层政权的运行以及地方社会的治理等产生了一系列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