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特征、基本的大学组织结构形式以及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的不同之处。以研究为重心、永远培养精英、办学特色鲜明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特征。基本的大学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职能式、事业部式和矩阵式。这些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在研究型大学也同样存在 ,此外 ,与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特征相适应 ,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与非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型大学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与虚拟结构中。  相似文献   

2.
重点学科建设: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强弱休戚相关,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学科是反映研究型大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工作之一。重点学科建设应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科研活动执行主体之间、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研究型大学内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公开、公平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发挥大学评估和排序的资源导向作用;优化研究型大学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分析新老工业化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研究型与研究型大学的区别,指出新型工业化是催生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催化剂,研究型大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在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工业化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求,提出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高效而又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科研资源。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科研活动执行主体之间、研究型大学之间以及研究型大学内部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公开、公平的政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发挥大学评估和排序的资源导向作用;优化研究型大学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对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和英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历史与实践都证明了其对本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发起高校规模应在15~20所。联合会主要承担高等教育研究、政策咨询和行业自律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型大学建设必须要有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相匹配。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文献总量丰富,文献保障中心地位突出,开放程度高。构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要有先进的理念、充足的经费、丰富的馆藏和创新的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人才集聚软环境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才集聚软环境是研究型大学的灵魂,是研究型大学未来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本文通过对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研究,阐述人才集聚软环境的理论基础,人才与软环境的辩证关系,介绍了前人在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的经验,试图找出建设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软环境的基本因素,并介绍了我校在建设人才集聚软环境方面所做的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大学因其丰富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目前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还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急需完善的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二是研究型大学应承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责任;三是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产生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探讨.美国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动力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19世纪后期美国研究型大学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我国要建设研究型大学,传播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要比直接借鉴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 2 1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如何看待它 ,如何实施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标准 ,必须为素质教育服务。认清二者的关系 ,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基于现阶段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面临的弱势地位、生源不足、经费短缺和毕业生"下不去"等困境,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准确把握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分层次突出重点,加大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支持"985"、"211"农林院校重点朝着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目标加快发展,使若干所院校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一流大学水平,重点支持省属地方农林院校建设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力鼓励和扶持以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专科学校,继续坚持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建设成教学型大学,为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面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当采取切实的措施,建设好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科研师资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造型人才奠定师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治校”方针 ,必须履行好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任务 ,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纵深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任务也开始从数量满足型向提高质量型转变。教师职后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继续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须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明确教师继续教育目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还须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的探索,优先建立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先生不仅是一位人们熟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人类学家。是他首先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纳入到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教育与家庭、亲属关系、种族、社区等人类学研究主题同样的重视程度。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人类学精神和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当我们把他的“文化自觉”理念引入到“教育自觉”中时,我们开始尝试对本土教育的反思,并在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探索一条既不“复旧”又不“他化”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研究是研究者个人所求和社会所需相连通的创造性活动。高等教育学及其赖以栖身的一级学科教育学要走出次等学科的困境需要明确合理的研究旨趣来引导。研究旨趣指向高等教育学科本身,有助于建构学科堡垒,增强学科的"合法性";研究旨趣指向公共教育政策将增强研究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人受惠;研究旨趣指向教育实践,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多重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家是教育者的最高典型,理应成为教育理论的重要研究范畴.通过研究教育家,既可以使教育理论趋于完善,又可以为教育者指出成功的道路.文章指出,教育家可以分为行政型教育家、管理型教育家和教学型教育家三种类型.但是,不管哪种类型的教育家都要符合以下标准有实践、有素质、有创造、有成就、有影响.教育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二是对教育同行的影响;三是对教育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