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资讯     
正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2017年9月29日,由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厅隆重开幕。展览旨在通过将明代景德镇陶厂或御器厂遗址出土的落选品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古董工艺品市场上,瓷器可以说是数量最多、受众最广、价格最高的门类。如果按照朝代、工艺、风格等分类,瓷器的各个品类几乎都有"热"起来的时候,最近这两年,原本在瓷器中属于小众的瓷板画异军突起,市场表现极好,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兼具了器物与绘画的特性,瓷板画可谓得天独厚,但价格却一直被低估,如今大有打一场"翻身仗"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China,C大写,这是中国的意思.china,c小写,则是瓷器的意思.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我本身对于瓷器是比较感兴趣的,总觉得它能够展现中华5000年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境内瓷器产地与种类数不胜数,而在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交融与衍变过程中曾出现一朵艺术奇葩,那就是辽青瓷,即有辽一代.而今日,我们所说的辽青瓷,又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辽宁所产青瓷器,这是不言而喻的,是中华文化以及历史所直接托付于今人的一件贵重礼物.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嘉德四季第46期拍卖会日前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开拍。本次拍卖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两大门类,共有2000余件拍品。经过一天的踊跃竞价,总成交额4221万元。整体成交稳健,在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及瓷器工艺品各个板块均不乏亮点。中国书画以"减量增质"作为此  相似文献   

5.
正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使者和代言人,是古老中国献给人类世界的伟大创造之一。千百年来,通过茫茫西域和波涛万顷的海陆丝绸之路,中国瓷器震撼风靡了欧亚大陆,深刻影响了欧亚的上流社会和现代时尚。瓷器是高贵的,也是平易的。可以是人们日常吃饭喝茶的器皿,也可以是文化人士几代收藏欣赏的雅玩和文物,它是中国文化中"器"与"道"结合的完美体现。海派画家历来有非同寻常的广泛兴趣和开阔视野,他们不仅在宣纸和画布上尽情宣泄自己的艺术才华,也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7,(5):164-172
明代中叶常州人顾应祥提出的土地应该被允许自由流动的思想及与之相关的德治政府论是明代思想史界的一股清流。顾应祥认为,人之本性彼此各异,在生产劳动上的投入与产出所得也必然不同。对此,国家不该用制度限制或政策约束,强求百姓财产均平。为此,他既反对明初恢复井田制的呼声,也不同意丘濬的"配丁田法"。结合明代中叶田土兼并的情状可知,顾应祥之说,实质是面对田土受强权左右而无法正常流动的现实,精于儒学之道的士大夫为了安定社会、保障民生,而设计的一种改善思路。这一设计,因为本诸人性,既以之为保障民有的理论之源,又以之为施治于民的制度基础,故能缓解国家与百姓之间的对立,减少因财产转移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女性贞节观念的强化一直是明代妇女研究关注的重点,而由贞节观念所引发的对明代女性的婚姻、家庭、法律地位等阐述也难脱传统的"压迫一解放"二元对立的性别研究模式~①。《明史·列女传》作为正史与女性传记的结合体,往往被学者直接用来解释明代女性被官方意识形态和贞节观念束缚与压迫的事实,而其作为中国史学的一部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柏桦  崔永生 《学习与探索》2006,9(1):188-192
明代州县官在审理司法案件过程中蕴涵的"情、理、法"交融与冲突,使明代州县司法审判具有了鲜明的特点.州县官在处理民、刑案件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裁量权,在审理过程中也是"情、理、法"兼顾并用,一般都能在不违反国法情况下重视情理因素."情、理、法"的合理兼顾,要求州县官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必须掌握好"情、理、法"的运用分寸,而三者的巧妙结合成为明代州县官是否"清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8,(4):141-147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论史风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敏 《学习与探索》2007,(2):214-218
史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种体裁。它由先前附缀于史书的论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史学门类,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在明代,史论似乎突然间喷涌而出,成为学界公认的一个独特的史学现象。本文拟从"明代史论"的提出、明人对史论的态度以及后人对明代史论的评价三个角度,通过切实丰富的史料,来增进对明代史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篇调查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对明代"贵德十屯"的历史、边墙分布、堡寨形制等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并对以贵德城为中心、十屯为据点的防御体系做了初步的分析,由此勾勒出在明代大历史背景下"贵德十屯"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正下卷重点推出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论文。如何评价日常生活,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明代的社会经济变化较大,如何判断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明代生活史研究名家陈宝良作了综合考察。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栏目下发表三位日常生活研究专家的论文。李志生通过考察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就"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提出看法。许哲娜以近代致意礼变迁为中心,考察全球化视野下的礼仪、身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胡悦晗探讨了民国时期上  相似文献   

13.
单色之美     
<正>按照定义上的划分,除了白瓷和青花以外的瓷器都可以称作彩瓷。但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单色釉似乎和"彩"字相去甚远,"彩"就应该是色彩斑斓的,而单色釉尽管总体上色彩丰富,但表现在一件作品中的却往往只有一种色彩,和色彩斑斓根本不着边。但事实上,中国瓷器中色彩最丰富的就是单色釉,除了青白单色釉以外,很多"珍贵"的色彩都是在单色釉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其纯粹的色泽让人不得不惊叹窑工的神造。也正因为此,单色釉也被誉为"彩瓷之母"。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5,(4):158-164
明代郭大有所撰《评史心见》是一部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史论著作。这部书在方法论上有三个特色值得关注,一是撰述旨趣注重评论"可以为鉴者"与"不可以为鉴者"的史事;二是以"扶纲常、振风化"为论史目标;三是主张评史当观"时"、"势"与"天命人心"。《评史心见》中存在不少相互矛盾之处,究其原因,是作者评史时过于强调理学式的道德评价,忽视了事实评价。郭大有的史论是明代前中期正统史论的代表之一,对其研究可以增进对明代史学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伟 《学术交流》2015,(2):201-206
士大夫乞休现象自古有之,见诸史册始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有唐一代并不多见,宋元仍不明显。依据《明实录》等史料统计,明代从正统年间开始士大夫乞休现象逐渐勃发,明代中晚期以后呈逐渐增长态势。依据政治情态分析,士大夫乞休分为个体乞休与群体乞休、主动乞休与被动乞休、文官乞休与武官乞休等几大类别。三品以上中央文官是乞休士大夫的主体。明代中期后,群体性乞休现象代表了士大夫群体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士大夫家国观念中"家"与"族"的观念逐渐浓重,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多元化,"家国同构"观开始进入分裂状态。"国"并非士大夫自我实现的唯一和最好的途径,士大夫开始在族群结构和家族结构中审视和寻找自我认同的渠道。明代后期士大夫家国观念的变迁最终促成中国地方社会士绅阶层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清代外销瓷与早期中美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瓷器开始传入美洲。进入清代,由于中西贸易的扩展,绚丽的华瓷不断被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的商船,载往北美大陆。但是,中国瓷器畅销美洲的高峰期,却是在中美直接通商后。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到达广州,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瓷器与茶叶、丝绸、共同构成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瓷器贸易,则在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由手瓷器的特殊质地,它所凝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林外史>直接写到了许多明代的真实人物,如朱元璋、朱宸濠、王冕、高启、李梦阳、何景明等,都是以真名实姓和真实经历进入故事文本.此外,吴敬梓还以一种间接方式写到一些明代的真实人物.在<儒林外史>本文中,这些历史人物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并未直接写到其姓名的全称,使读者容易误解为作者虚构的人物,而实际上作者又在文本中留下了种种线索,循此线索进行抽绎,具可按迹循踪,找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这其中就有"工部大堂刘大老爷"(第七回)以及"中山府烈女"(第三十六回)等.我们认为"工部大堂刘大老爷"当为刘大夏,"中山府烈女"当为徐妙锦.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礼制的地方回应: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7,34(6):144-149
乡射礼在明代经历了"重射艺"到"重教化"的功能嬗变,这种变化大约在成化以后,首先自江南开始,然后扩展到各地。乡射礼虽然被制度化,但因与科举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不受士人和地方官重视,兴废无常的现象十分严重。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国家意志、地方态度与士人追求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相似文献   

20.
正明代中期,江南苏州地区经济繁华,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卓有成就的人物,其中就有影响后世千年画坛的"吴门画派"。其代表画家皆为苏州人,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早有"吴门"之谓,因此画派得名"吴门"。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几乎可以说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最高水平,故四人又被称为"明四家"。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