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讨论了英语的称呼系统和言语行,并分析了在学习和交际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对英语学习形成的潜在困难,章还分析了英语话语的信息结构以及交际中的礼貌策略对交际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传统的就词论词、就句论句的交际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根据语用学与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通过语用学理论来指导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选用词汇,理解语法,结合文化习俗等策略,使之很好地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这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跨文化交际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原则 ,探讨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犯的语用错误 ,并提出克服这些常见错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直接关系到日常交往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得当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正确使用尤其显得重要。本文从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分析了影响称呼语选择的主要因素,指出权势关系或同等关系是各种语言中决定称呼语选择的普遍因素;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称呼语体系的异同;分析了亚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情况下由于称呼语误用而导致的语用失误现象。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称呼语体系的差异,培养社会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涉及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交际行为的意义取决于交际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交际双方要共享交际环境,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外语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比较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时才能真正把外语当成工具,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仍比较薄弱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 ,调查的重点是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的内容。结果显示 ,学生在所有八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特别是在时间观念、会话原则、非语言行为、文化意蕴浓厚的词语这四个方面问题还相当严重。它们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 ,增强他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意识 ,全面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着重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二种主要障碍因素 ,即人为因素和环境背景因素是如何产生的 ,并对这二种障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负影响作了分析 ,指出了研究这二种障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劝说是讲究技巧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确保劝说的成功,除了一方面要懂得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论证、论据的方法及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和英语语言相关的社会及文化内容,促进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列举了中西文化差异,最后探讨了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交际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英企业之间在进行交往时,往往因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语用失误.从企业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和研究内容为出发,讨论企业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在语境中的变异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是言语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动态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用法灵活多变,以适应非语言语境因素的变化,如场合、身份、交际动机等。有时说话人还故意违反规则,以表达特殊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1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学者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范畴是后来的“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其实 ,“交往形式”是一个比“生产关系”更宽泛的概念 ,“交往”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前提和必要条件。《形态》中的“交往”和“交往形式”是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范畴 ,不应与生产关系范畴相等同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浅议英汉称谓语所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英汉语称谓的异同,分析研究了称谓语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日用家当》选自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Walker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国内外学者大多围绕小说的主题——黑人对待文化遗产继承的态度进行研究,但也可以另辟蹊径,运用称呼语的理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及其文体价值。小说中母亲在不同的场合下对大女儿、大女儿男友及小女儿使用了名字、头衔+姓名、物主代词+名等不同的称呼语。这些语言手段在《日用家当》中的运用可以产生独特的文体价值——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母女间的亲疏关系;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进而,揭示并深化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汉语社会面称语的语用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汉语中使用社会面称语的"得体"问题。分析了影响面称语选择的4个主要因素:交际双方各自的特征以及显性社会关系、隐性社会关系和交际场合;描写了社会面称语的语用选择机制的构成;并摹写出一份汉语社会面称语语用选择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论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总结现实生活和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表明跨文化因素在促进双方沟通思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强调人们在掌握翻译理论的同时应注意了解各地的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境遇下文化间的跨际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地球村"村民最基本的生存经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以世界公民身份生存的前提。从文化间的全球交往视角出发,通过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语言行为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意图.其交际形式多样,功能意义重要.在小说<牛虻>中,作者应用多种形式的非语言交际来刻画主人公牛虻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人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这些形式有:声音、眼神、面部表情、人的动作等,特别是手的动作以及人的衣着,随身用品和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