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玲 《管理科学文摘》2011,(21):153-153
开放教育改变了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各司其职。开放教育不仅是对学习者提出了挑战,更是对从事开放教育教师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但是,如今的教师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育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3.
李勇 《决策导刊》2007,(4):29-30
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这是因为教师是课改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在课程改革中,成功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而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加强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就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相关途径和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研究者,因此,整个社会对教师寄予厚望:新课程需要新教师,新教师需要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影响;二是内在影响。教师反思显然来自于教师的内部因素,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等自我完善的内心渴求,因而它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源泉。本文对教师反思试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掀起了各地新一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热潮。《标准》为中小学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 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城市教师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而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又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如何依据《标准》对农村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以期通过培训来缩短城乡差距,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师资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快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孔子,首先要纠正对教育的错误认识,教育是培育、教化人的;而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充。本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是做人的工作。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小学阶段。加之经济待遇不匹配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导致教师们在工作上、生活上压力大,不愉快,这是可以理解的。如何调整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状态,形成良好的形态去育人教书、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0.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的“三爱”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的立场来做教育,这是做教师的本职工作,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忘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准则。在无意问就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不经意间就无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让学生成长和教师教育背道而驰,伤害或是阻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是鼓励孩子成长,我们的教育是支持孩子成长。有些教师总是认为我们是教师,就应该这样做,其实真正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多重角色,协助孩子幸福成长的。  相似文献   

12.
冯晓旭 《科学咨询》2007,(12):15-17
在学校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发展素质是教育的主题,而实施这一主题工作的是教师,而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今天的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师德已经成了教师素质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潮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技术和教学过程关系时,指的是现有的教学过程对技术的选择与制约,以及技术对现有教学过程的改造和影响。由于实施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具有临时发挥的、随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讨论技术与教学的互动关系时,首先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技术与作为教学过程主体的教师的关系。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了信息技术之后,才会对教学、教育真正产生影响。这一点也说明教育技术研究的东西不应该是技术的先进性,而应该是教育的先进性,也就是技术对教育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范平 《科学咨询》2007,(17):51-51
心态,是人们面对事物的一种心理态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心态和情绪对教师的工作及工作绩效影响是极大的,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而,只有教师拥有正常的心态,才会有正常的教育,相反伴随不良的心态只能是不正常的教育。本文重在分析不良心态给工作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教师过度心理焦虑引发的职业倦怠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性话题。它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影响到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养。因此,探讨并寻求解决教师过度心理焦虑而引发的职业倦怠对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以德为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原教育部长周济曾经指出:“百年大计,教育是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已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而师德师风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不断加强师德校本培训,在改变学习形式,提升师德培训实效;打造“发光发热”的师资团队,提高师德素养;以“光热”文化为载体,渗透师德教育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黎万江 《科学咨询》2009,(6):I0002-I0002
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以解决实际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实际,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管理和组织;在为教师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突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促发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感悟,开启教师创新教育的潜能,培植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这项制度实施三年多来,对提高教师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在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学校干群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使得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法制社会的要求;是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应如何尊重学生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