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义灭亲”之举,常常作为义举典型被歌颂,但是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司法解释中规定亲属的行为可以成为犯罪嫌疑人酌定从轻处罚的依据,鼓励“大义灭亲”行为,却并没有得到社会的一致赞同.反而有了更多非议。本文兼顾这一问题的合理性,着意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华 《领导文萃》2007,(1):21-26
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物权法,辗转8年.6次提交审议。围绕物权法的诸多争论,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在最新的法律草案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在儿子眼里.陈士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一位对妻子缺少关心的父亲:一位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父亲:一位“大义灭亲”的父亲……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度生活在“上流社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最后走向破碎。作者在讲述自己的家庭悲剧。也似乎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1,(14):25-27
日前.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上通过了多项地方新法规。其中,“改革创新失败免责”的条款在最终表决草案中被删除。有关部门称,原闲在于“该条款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容易产生规避法律的行为”。“革新失败免责”到底该不该人法,这样的免责条款在地方性法规中是否可以有呢?  相似文献   

5.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14):15-15
3月25日,《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据称.江苏省就发展规划制定地方性法规,不仅开全国之先河。而且填补了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制度空白。规划上升至法律层面.意味着今后发展规划不能再随意修改.避免“换一任领导就换一套思路”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一部法律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一般就会付诸表决。但是,物权法草案却在反复修改后进入五年来的第八审议。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3):10-10
环评体系分为“政策环评”、“法律环评”、“规模环评”和“项目环评”。目前,国内“政策环评”仍处于缺位状态。《经济参考报》11月2日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处获悉,新一版《环境保护法》草案讨论稿将被视为“政策环评雏形”的条款删除。  相似文献   

8.
在旧《形势诉讼法》中排斥亲属相隐权利,然而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超出了期待可能性,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在赋予亲属不作证权利非常具有必要性,而且会取得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15-15
4月9日,广东省住建厅透露,该省将力争于年底前颁布实施《广东省城镇住房保障条例》。根据《条例》草案.将“每年提取土地出让收入5%以上的资金”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这与此前国家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用于保障房建设”有明显进步,将使土地出让金用于保障房建设的额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39):15-15
9月28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会议对《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落实选举经费的保障以及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的问题,是《草案》的两大亮点。《草案》同时提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罢免代表采用无记者的表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趋势     
“国企高管收购”将有明确规范近几年,在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中,由于“内部人操纵”、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出现了管理层自卖自买,暗箱操作,人为压低转让价格,隐瞒或转移资产,违规融资,损害投资人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等现象。物权法草案明确提出:国企高管以低价收购等手段进行财产转让,造成国资流失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我国首次在重要法律中就国企高管收购做明确规范。是将规范国企高管收购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这是我国对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进行规范的又一重大举措,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它使国企产权向管理…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2,(26):2-M0001
6月26日至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人大6月26日审议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法律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分量日益加重.媒体涉及法律案件的报道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记者、编辑错用法律术语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如“罚款”.“罚金”这两个不同的法律术语就常常被误用,误导了许多不熟悉法律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18):2-M0001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相似文献   

15.
一周声音     
个税体制设计极其简陋.甚至“弱智”——个税修正案草案正在征集公众意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刚出版的5月号《新财富》发文表示,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必须全面、彻底、系统地改革,不能只是局部的修补。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是新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一种依靠群众收集信息的新方式,实践表明、“人肉搜索”运用到侦查中可以大大缩减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但是一旦运用不当,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法律问题。因此,要把“人肉搜索”运用到侦查中,必须使之在法律的规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想二则     
筱陈 《领导文萃》2011,(6):126-126
(一) 用高尚的道德养人治心,用周严的法律制度管人治世。古人曾经这样论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客观地揭示了法与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公共和私人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的物权法是1954年以来,继宪法、合同法、婚姻法之后,第12部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这个草案自1998年3月着手起草,至今历时8年,终于在今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六审,在诸如公、私财产有无轻重之分、对国资是否需要特别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现已比较成熟,有望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物权立法不仅丰满了民法体系的羽翼,而且必将渐进地推动整个中国宪政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立法公开是法律体现民意之前提,近几年来,人大通过公开征集立法项目、专家参与立法、公布法律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等形式,使立法过程更为公开和透明,立法为民理念更为突出。立法的过程也是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此种博弈无疑能使立法机关更为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以制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3-23
最近.有关媒体在苏皖川等地采访时发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方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解决小城镇建设“缺钱”、城市发展“缺地”的矛盾.使城镇化“变味”成了大拆大建和圈占土地,导致农民的产权、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三权”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