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2.
潘健 《兰州学刊》2007,(6):192-194
对于陈其美的评价,史学界历来是毁誉各半.该论文指出,就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具体活动来看,他是无愧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经略江浙,为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辛亥革命中,为上海、南京等地的光复,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后,他更是紧随孙中山,三次举起反袁的大旗.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社会科学》从1996年起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栏,锲而不舍15年,深得学界同仁的倾心与爱慕,蔚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对拓展和深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居功至巨。值辛亥百年大庆,忝为见证人之一,感奋无似。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和孙中山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也和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分不开.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戎",革命思想的发祥地;是早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和活动基地,兴中会和同盟会曾先后在香港建立重要机构;在港筹办<中国日报>,成为革命党人从事革命宣传活动的舆论阵地;也是孙中山策划反清武装起义、输送武器弹药、筹集起义军费、联络海内外革命志士的基地.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爆发迄今已整整百年。这场举世瞩目的革命虽然离我们已愈来愈遥远,但其重要意义与历史地位却并未因此而被忽略。百年以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乃至在亚洲及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海内外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也可谓硕果累累。在百年纪念到来之际,需要我们思考的是: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更加走向深入,怎样更进一步挖掘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为此,也需要学者们以百年之眼光对辛亥革命重新加以审视,从而实现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超越。这一组笔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扩展与深化辛亥革命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与学术见解,多有启迪意义,对于促进辛亥革命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瞿秋白在对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在两个方面表现了不成功之处:一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是没有打倒一切封建势力,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政权仍旧掌握在封建官僚和军阀手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是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二是没有一个彻底的团结的真正能领导革命的阶级.  相似文献   

7.
崔华杰 《东岳论丛》2011,32(9):13-36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西方学界便对它有着学术关注,其中又以英美为主的英语国家研究最为突出。海外英文研究者群体包括英美本土研究者,也有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学者,也包括旅居海外的华裔研究者以及曾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现当代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因其所处的不同的政治环境、史学理论与思想以及研究路向,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辛亥革命爆发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比较重视政治史与外交史研究领域;第二阶段为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后期,史料文献整理、人物研究有新突破;第三阶段为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末,区域史研究成为新热点;第四阶段为20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此期研究在思想史研究出现了专门性著述并出现区域化的研究特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进入新千年后的成果却稍显薄弱。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教育理念上以国民主义为指导 ,促进了共和新国民的培养 ;在教育体制上诞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 ,为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根基 ;在教育实践上建立了各种新式学堂 ,不仅小学、中学、大学有长足的发展 ,而且实业、师范、女子教育等都突飞猛进 ,成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确立的基本标志。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又推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陈力  张永江 《兰州学刊》2006,1(10):43-46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政治革命,也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从社会思想文化角度来讲,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政治原则对封建专制的否定。辛亥革命为在中国实现彻底的民主奠定了基础,打开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相似文献   

10.
观察六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变迁,研究假设和研究取径是两个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最有效的分析概念。因为在不同时期的研究假设和核心概念之下,均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学术问题、视角方法与之相辅相成,形成具有某种规范意义的研究模型。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经历了革命史—事件史、现代化史—社会变迁史、后现代视野—社会文化研究三种模型的变迁和兴替。革命史—事件史模型的典范期是20世纪50—60年代,80年代为其发展期。现代化史—社会变迁史模型形成于80年代,在90年代深入发展。后现代视野—社会文化研究模型则在21世纪以来的辛亥革命研究中崭露头角。时至今日,方法视角多样、边界模糊的辛亥革命研究日益成为主潮。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变迁,是六十年来时代变迁的反映;辛亥革命研究的发展和走向,也必定存在于其对新的时代问题的关怀之中。  相似文献   

11.
费志杰 《学术论坛》2007,30(9):172-175
随着近代史研究的不断加深,以及学者们对晚清档案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关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研究在学术界日益深入,不少重量级的成果纷纷涌现.以研究此问题为核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隆重召开,一大批国内外代表此领域最高学术水准的专家学者都应邀积极参加,使该研讨会的学术氛围与理论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将与会专家的主要流派及观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黄侃先生既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本文通过回顾黄侃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展示了一位早期革命学者忧国忧民、勇于献身、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体现了面临内忧外患、存亡绝续危机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寻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之路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现今不应忘却并且应该不断强化的历史记忆,对于维系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及其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应该具有百年特点,不仅需要还原辛亥革命的史实真相,探讨辛亥革命的得与失,而且还应总结海内外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百年进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用长程式与总体史的眼光,考察辛亥革命对中国百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外交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可谓辛亥革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相关成果颇为丰硕.在迎来辛亥革命百年之际,重新审视有关辛亥革命性质研究的具体成果,从中获得新的学理认知,对推动辛亥革命研究迈向新境界肯定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家庭变动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自然经济的解体及新的生产方式的初步发展是此时期家庭变动的社会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出现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是家庭变动的思想根源;辛亥革命前后家庭变动最大的局限性乃是其严重的不平衡性。家庭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史学。辛亥革命史研究与社会变迁共振。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因政治主题演变、社会思潮交替和时代话语环境转换,大体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和整个90年代三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人们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和评价各有不同,从而勾画出一幅生态各异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学术变迁的画卷。  相似文献   

17.
论辛亥革命的城市起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子明 《学术研究》2001,6(10):120-124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始终坚持城市起义的战略.这一战略符合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辛亥革命取得的一些成功均是革命党人选择这一战略、充分利用城市里的革命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大陆30位专家学者汇聚广东省中山市,回顾近年来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的状况,就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研究各抒己见,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冀图推动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罗大正 《齐鲁学刊》2001,6(4):95-99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在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资助革命事业和声援、支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做出的了大贡献,展示出海外华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主意识觉醒是这一时期妇女解放的内容,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种具体表现和特色形式。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和考量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各种表现形态和她们的生存状态,以对各种业已觉醒的女性意识和自主意识作一番论析。这种自主意识主要表现为人格意识上的独立自主和自强自立,权利意识中的平等自由,以及救亡强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