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在文化背景、含义及渊源、服饰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指出这一时期服饰风格对现代时装设计及服装审美的影响作用,提出我们研究西方民族服饰文化其意义在于能融合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以提高我们的服装设计及服饰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产生根源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带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文化矛盾,市场化引发了由于利益差别而带来的文化矛盾,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也引发了文化矛盾.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意识形态的矛盾是核心.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构成了差异性社会文化矛盾的内在机制.解决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必须实行文化整合,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实现差异性社会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影响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从而影响世界时尚格局及服装设计话语权的变化。建立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乃至东方服装设计话语权是新时代服装设计者历史性的选择。中国当代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提升的重要载体,提升中国服装设计话语权的标志是提升中国当代时尚与服装设计创新力,途径是挖掘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混搭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村寨生活世界的基本样态。生活世界是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进行意义追问的基础,箐口村哈尼族村民的日常服装世界是传统与现代混搭的,多元性存在的服装所表明的正是当地人丰富的创造性,乡村中存在的民族服饰时尚的有限竞争所表明的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乡村的影响及现代性在乡村的表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寻求延续的表现。无论是传统服饰还是现代服饰,其真实的文化意义都只存在于日常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30-134
作为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方的旅游者与作为供给方的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购买能力和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可以将文化旅游者分为四种类型;同时按照生产者是否为当地人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分为四种形式。这样分类可以找到旅游者与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选择,以及不同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差异性适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具有现代意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理论批评,伴随着东北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历经五四到“九·一八”以前的新文学、沦陷时期文学、解放战争时期文学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时期跳跃性、性质差异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特别是在东北遭...  相似文献   

7.
对全国31个省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存在梯度差异,且各省间差异亦较为明显;在全国层面,人力资本、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度、市场化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皆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而该行业内国有产权所占比重对其发展有负面影响,且地区间文化差异性对技术效率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克成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 999年第 5期撰文指出 ,胡汉分治是辽国统治者根据境内有着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经济文化各异的多民族特点和维护各民族统治的需要而制定的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的政策。这一政策所产生的效果 ,已经远远超过了辽朝统治者的初衷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胡汉分治为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历史经验 ,对现代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完善 ,仍有某些借鉴作用。一是要认识而不能忽视民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重视而不能忽视和掩盖各民族地区存在的不同利益要求、利益矛盾与冲突。二是加快民族地区经…  相似文献   

9.
赵景梅  胡健 《江淮论坛》2012,(4):188-192
通过《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战争诗歌可以发现,东西方在战争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异性:从战争的目的来看,东方主要是保家卫国,西方侧重于暴力扩张;从战争的审美来看,东方尚武,西方嗜血;从对战争的反思来看,东方厌战、渴望和平,西方则对战争无限向往。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东西方的地理条件、政治意识和社会文化的显著不同。东西方的战争文化特征在当今中外领土争端中得到了强烈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与上海不同的文化环境形成了1930年代京派作家与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差异性。京派作家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作家较多地认同于西方现代文化。然而,在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京派与海派作家或者因为对政治的失望而远离政治,或者因为对政治的恐惧而放逐政治,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体现出自由主义文化心态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1.
索贵彬 《河北学刊》2008,28(3):151-154
本文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作了一般性考察,并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产权安排进行了分析,运用现代产权理论,结合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的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提出了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各种产权形式同时并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设计应立足传统文化,在设计中既要尊重民族的独特性,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现代设计中应不断寻找传统艺术文化的气韵精髓,以独特的感悟力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为现代设计赋予时代内涵和精神气质,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同时,要坚持民族性与国际化的接轨,在交流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陆蕾 《兰州学刊》2011,(8):193-195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我们古老民族创造精神和审美本源特性,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在哲学、考古学、历史学、关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借鉴与弘扬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精髓,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将对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设计艺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对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中的关羽是后代关羽形象符号化的载体。《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则使关羽形象在文学领域逐步象征化、符号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最终,在关羽崇拜中,关羽形象演绎成至圣至神的宗教神灵,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地理环境在欧美近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地理大发现、经济发展及人们的思想文化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地理环境在欧美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增强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是提高公共管理质量的基础,为此,政府行为必须体现时代性。经济全球化不仅能带来比较利益,而且给政府经济行为方式的选择提供新的空间。与此同时,竞争实力差异的国家,不仅意味着利益的不平衡,而且导致政府调控重点的不同。即使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也受经济环境以及文化变动的影响,使政府的经济行为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现代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拓展,改变的只是利益多元化的实现形式。面对多层、多元、复杂的利益结构,政府的组织形式选择必然是顺应或给予导向性的配合,从而强化了政府组织的复合性。此外,现代社会必然是文化开放的社会,政府行为离不开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开掘核心理念的文化功能,并以此链接多形态文化,这也是政府行为体现时代性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美国消费文化转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立珍 《北方论丛》2010,(1):137-141
20世纪初期是美国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受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分期付款消费方式广为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基本完成了由以节俭、量入为出、理性等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消费文化,向以追求享乐、超前、符号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消费文化的转型。消费文化转型的基本完成对美国20世纪以来消费行为、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大学制度历经政治化、行政化和法治化三种形态,现代大学制度呈现法治化形态。与法治建设一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路径上的相通性。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这个法治图景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指引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而也将从三个层面实现法治构造,即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以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主体平等为重点的现代大学理念建设,以理性文化和权利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