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绿洲沙漠化发生的潜在因子分析民勤绿洲地处西北内陆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下游。西、北、东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所围绕。民勤盆地总面积2386万亩,而绿洲仅296.9万亩,占16.6%,荒地达2018.6万亩之多。降水少、蒸发大,空气相对湿度最大为55%。民勤绿洲自然于旱相当严重。全年降水量仅115mm,不仅大气干旱,而且土壤干旱。由此可见,干旱的气候条件,(大气干旱、土壤干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较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一般年份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体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 1/6。而农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因而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产业,洪涝、干旱、病虫害、风沙、雹灾、低温冻害等均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不利自然条件,是我国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自然风险的根本原因。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旱灾受灾面积达1-5亿亩,成灾面积2亿亩,损失粮食200-250亿公斤,受灾人口达200-300万;每年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1.5亿亩,成灾面积1.2亿亩,粮食损失约100亿公…  相似文献   

3.
在党中央“三靠”方针指引下,黔西南州科技兴农正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尤其是以农业技术部门为主体,技政物结合,全程服务,双向承包有突破性发展。据农业部门统计,1990年全州技术服务承包点275个,参加承包人员1173人,承包各种作物面积31、89万亩。其中州直12个点,承包技术人员41人,承包面积为杂交稻丰产栽培18020亩,杂交包谷丰产栽培24081亩,烤烟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栽培试验4600亩;推广两段育秧2163亩、半旱式栽培560亩、地膜包谷11041亩、营养袋寄栽包谷2875亩。技术承包面积之大,分布之广,工作之扎实,成效之显著,都是前所少有的。不仅在技术推广方面起了示范作用,而且为农村科技新体制的建立探索了组织模式。但是。从我们调  相似文献   

4.
永城是一个农业大县,在一百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92%以上,在160万亩耕地中,低洼易涝面积占95万亩;素有“九湖十八洼”之称;在140万亩小麦播种面积中,亩产多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农民的收入低而不稳。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永城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小麦良种繁育作为实施农业“一优双高”开发,强农富民的突破口,小麦的良种繁育面积先后由5万亩逐步扩展到100万亩,平均亩产由224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农民纯收入由1990年的385元提高到1995年的918元,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加快了永城撤县设市的进程,走出了一条小麦“一优双高”开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昭平县有宜林山地409万亩,为农业用地的12倍。1986年林业二类调查时有宜林荒山144.96万亩,是全区的荒山大户之一。1986年冬贯彻全区农村工作和林业工作会议以来,昭平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确立“以林为主、林粮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造林绿化、消灭荒山、发展山区经济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使山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山头由荒变绿。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03万亩,使有林面积达到253万亩,森林复盖率为51.9%,绿化程度提高到61.9%,人均有林面积为7.75亩,活立木蓄积量1099.7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34立方米,居广西前  相似文献   

6.
飞播林在林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抓好飞播林的抚育,对于保持可采资源的接续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就昭平县的情况,谈点个人的看法。昭平县地处桂东,全县总面积491万亩,其中山地面积439.5万亩,占总面积的89.5%,而耕地面积只有20.5万亩(水田18万亩,旱地2.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4.1%,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60—70年代飞播造林29个播区,面积达149.6万亩,1987—1989年又新  相似文献   

7.
<正> (一) 鲁西北,由菏泽、聊城、德州、惠民四个地区组成。农业人口占山东的31%,耕地面积占全省的38%。这里一片平原,土地辽阔,气候温暖,积温较高,无霜期长,又有黄河川流而过,很适宜种植棉花和粮食;但由于春天旱,夏天涝,秋天又旱,加上地形起伏甚微,排水不畅,全区时常受旱、涝、碱的危害。虽然这里的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适应和改造了这里的自然条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和发展。在旧社会就有“金高唐、银夏津,铁打的临清”标志富裕的美名。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土地面积3,389.4万亩,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4%。其中,耕地面积680万亩,占地区总面积的20.3%,人均耕地近5亩,森林面积280.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面积47万亩,覆盖率8.3%;草场1,023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07万亩;养鱼水面3.75万亩。人口140.6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4.6%。其中  相似文献   

9.
江村调查     
近几年来,每年都要去江村——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作社会调查,1991年10月,我们又去村里住了5天,现将了解的情况整理出来,供关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参考。一、水灾江村位于太湖之滨,村内河汊交错。今夏的大水灾,对这个村有什么影响,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据县里提供的资料,全县受灾面积7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6,225万元)。据70岁以上老人谈,1931年(民国20年)那场大水,全村农田被淹,灾情惨重,有的外出讨饭。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其中旱灾是困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类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内蒙古自治区旱灾频率的变动趋势是:轻旱发生次数递减,中旱和重旱频率递增,严重旱灾增势明显.旱灾灾情的变动趋势是: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受灾范围在2000万亩以上的只有8次,1978~2006年受灾2000万亩以上的年份达16次,进入21世纪,每年的受灾范围都在3000万亩以上,受灾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由于各地区抵御旱灾的能力不同,因此成灾与受灾不一定成正比例.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灾面积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52.5%),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在2.0以上、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干旱地区,几近国土面积的1/3(30.8%),其中的一半,即约占我国土地面积15.5%的是沙漠、戈壁和沙漠化的极端干旱的土地。 干旱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别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和10.9%,它们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7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干旱气候事件日趋严重,例如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1982—1983年澳大利亚发生的一次严重干旱,导致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美国西部1977年也发生了严重干旱;这使得各国朝野对干旱气候严重关切起来。  相似文献   

12.
崇义县,位于江西赣州西南赣、湘、粤三省毗邻之地,山多地少,素有“九分山林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山地面积二百九十三万七千多亩,占总面积百分之八十八,耕地十四万多亩,人平十九亩山地一亩田。主要自然资源是木材、毛竹和矿产等。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年以来,崇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一片片森林青翠碧绿,郁郁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持续发展影响极大。据前美国科学院院长、总统科技顾问普雷斯教授统计,全球70-80年代的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300万人丧生,8亿多人生活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我国1994年1-8月统计,受灾面积7.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1/2。其中,成灾面积4.1亿亩(旱灾3亿亩、水灾1.1亿亩),损失近17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松脂生产的基本情况松脂生产是藤县最大的多种经营项目,总产量居广西各县的首位,在该县的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一)松林资源丰富,松脂生产发展快。据该县1972年林业普查,全县山地面积422万亩,人均6.3亩,其中有林面积344.6万亩,人均5.1亩。森林复盖率达58.2%,其中松林面积288.8万亩,占现有林总面积的83.8%。根据最近抽样计算,资源虽有所下降,但仍保存有200万亩左右。可割脂的松树约700万株,还有30万亩飞播松林处在边远高山,尚未开采。  相似文献   

15.
读唐慧敏同志《试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一文(载于《贵州社会科学》八三年第一期),颇受教益,其中“土地之有偿使用问题”分析得很中肯,但读来好似意犹未尽,特写此文,愿继续就教于唐慧敏及其他诸同志。让我们从现实的问题谈起。据报道,我国侵占宝贵的耕地资源的现象十分惊人。在最近二十年间,由于工业建设、城乡扩展、农田基本建设等等的需要,已经耗用了大约五亿亩耕地,相当于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的33%,平均每年减少2500万亩左右,相当于浙江全省的耕地面积,这就是说,以每年16.6‰的速率在“消失”! 在首都北京,解放初期911万亩耕地,三十年来征用了近三分之一,目前只剩下640万亩,粉碎“四人帮”以后乱征、乱占农村土地的现象并未减少;据清查,自1979年以来,有九百多个单位,非法占用耕地17,000多亩,其中菜地近5000亩;上海市三十年来仅仅经过城市建设部门核拨的建设用地已达24.3万亩,在那里,非法占用农田和私自出租土地的现象一直都很严重;辽宁全省三十年来耕地由7100多万亩减少到5670多万亩,减少了1400多万亩;安徽减少了915万亩,相当于全省原有耕地总面积的12%;福建,耕地减少11%。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土地面积约304.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将近三分之一。这里草场资源和牲畜品种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草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70%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据1985年统计,五省区草原面积有20.25亿亩,占土地面积43.5%。其中新疆约计12亿亩,青海5.6亿亩,甘肃2亿亩,宁夏0.39亿亩,陕西0.26亿亩。五省区有大牲畜1943.8万头,其中宁夏73.3万头,新疆517.6万头。1985年末羊只存栏数5 323.7万只,占全国羊只总数15 589万只的34.15%。其中新疆2 431.9万只,青海1 328.2万只,甘肃912.8万只,陕西341.1万只,宁夏309.7万只。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看,加快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加速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铁里木乡位于疏附县南部,离县城中心直线距离25.5公里,土地面积有16.4万亩,总耕地面积3.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0.6%;林地面积有1.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78%;种植用地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48%,休闲地O.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73%。全乡设有4个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1个林场。1990年,全乡人口3802人,802户;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省农村呈现一派大好形势,一个农业生产新高潮正在全省广大农村深入发展。这个高潮的主要特点是:动手早,声势大,工作扎实細致;既抓了农田基本建設,又抓了各項具体增产措施;既抓了粮棉生产,又抓了多种經营;既抓了当年生产,又抓了来年准备和长远规划。据省有关部門了解,去冬以来,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三百零五万亩,除涝面积三百六十余万亩;午季作物一般都追肥二至三次,綠肥面积已达五百余万亩;春播作物的选种除稗工作做得較好,不少地方已經实现了水稻良种化;春季造林面积达一百六十余万亩。总之,許多方面的工作,都在蓬蓬勃勃的发展。我省农村中这种兴旺景象,是人民公社集体經济优越性的日益发揮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几年来,青海省林业建设持续稳定发展,势头很好。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林绿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六五”期间,年均以53.2%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1986年造林面积达到78.4万亩,质量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农田林网建设的规模扩大,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部分乡村开始实现烧柴、木材自给。一些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坚持种树种草,自然环境有所改善。二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造林保存面积129.2万亩,四旁植树7384万株,封山育林80万亩。林木覆盖率有所增  相似文献   

20.
一、畜牧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草场资源及其利用。新疆是我国主要草原牧区之一,据1986年草原普查资料,全区天然草场面积为8.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3.4%,占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86%,其中可利用面积7.2亿亩,约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4%。按质量来分,在7.2亿亩天然草场中,优良草场占37.6%,中等草场占28.5%,劣等草场占33.9%,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但季节分布不平衡,优良草场大部分为夏草场,低劣草场则大都属于冬春场。由于干旱,除夏草场外,冬春草场产草量一般都较低,亩产干草约40多公斤。全区有天然打草场2000万亩,经改良的打草场和人工草场约1000万亩,目前每年可打储冬草32亿公斤。 新疆天然草场均为季节性放牧利用,一般夏草场利用时间最短,只有3个月左右,冬草场利用时间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