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大地上,继南宋陆游、辛弃疾之后崛起为大诗人的,毫无疑义应推生活于金、元之际的元好问为第一;但如果就文学理论(主要是诗歌理论)而言,则他和南京的严羽大致同时,其建树虽各有不同,而成就差可比肩,宛似双峰竞秀,并峙于南、北。元好问的诗论主要表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论诗三十首》中。它写于三乡(今河南宜阳县西),时在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如果我们对照一下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就可发现它的写成竟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者但丁的《论俗语》近一个世纪;这便足够表明:我国文学理论的历史确乎是源远流长的。元好问著作中涉及到诗歌理论的还有诗、文多篇。这里不一一列举。它和《论诗三十首》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元好问诗歌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论诗三十首》理所当然地居于首要地位。因此,我们将以《论诗三十首》为主要部件,适当添用些其它材料,从中勾勒出元好问诗论的大致轮廓来。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张国荣元好问的诗论,集中地体现在他于金宣宗贞五年(1208)年作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中,在这组诗中他对自建安以来到宋代的重要诗人都作了比较系统的品评,体现出他独特的诗学观.本文拟就元好问诗论的审美观作些粗浅的阐析...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诗文自警》发微詹杭伦《诗文自警》是元好问的一部重要文论著作。大抵散佚于明朝。近年,孔凡礼先生从明人唐之淳编辑的《文断》和翟佑的《归田诗话》中,辑出《诗文自警》佚文15则(见姚奠中先生主编《元好问全集》附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寥寥...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在清代受到极大的重视,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体效仿。这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仿效之作,丰富了论诗绝句的内容,巩固和发展了其形式,拓展了其生存空间,推动了清人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接受,促进了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诗学对苏黄的批评与继承张进元好问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批评家。他曾在论诗绝句中批评过苏轼、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这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很大。但关于元遗山对苏黄的态度问题,却因论者对其论诗绝句的解释不同而一直存有分歧。在苏轼似乎问题不大,而...  相似文献   

6.
“切切秋虫万古情”辨胡传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曰:“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该诗并未明言所评对象,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断言它“当指长吉”,郭绍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也认为宗氏所说“近是”,但用语谨...  相似文献   

7.
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之二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角两雄”,时人每误解其义。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认为:“两雄,谓曹、刘也。”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历代论诗绝句选》也说:“两雄,指曹植和刘桢。”据这些意见,“角两雄”,就是“跟这两位雄杰相斗”了。按,“角两雄”,意谓“两雄相角”。“四海无人角两雄”,就是说,四海之内,没有人能跟曹刘一决  相似文献   

8.
周本淳先生《元好问〈论诗绝句〉非青年之作》(《江海学刊》1989年第4期)认为元好问《论诗绝句》“绝非青年之作”。主要理由有四:(1)“丁丑岁三乡作”之说源于清人施国祁的《元遗山诗集笺注》及所附《年谱》,“今日选这组诗的人,都以施说为依据”;(2)第一首之以“疏凿手”自任,“很难说是青年诗人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论《戏为六绝句》与《论诗三十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最近把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和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加以整理注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取集解形式。对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则以翁方纲、宗廷辅二家之说为主,而加以笺释。论诗绝句,毕竟是文学批评中一种特殊体裁,它的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是韵语,不可能象散文这般的曲折达意,于是常因比较晦涩而引起误解,此其一。又由于篇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是雄跨金、元两朝的文化代表、学术泰斗,诗、词、文、论、史,无不名列前茅。然而,文革前与文革中,学术界对他研究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9月间,在元好问家乡—山西省忻州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会后组建了元好问研究会,创办了会刊《元好问研究信息》,联络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开创了元好问研究的新局面,造成了从文学、史学到哲学、篇有、教育思想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全面研究的新潮。短短五年间,据知,在国内发表的研究文章百美学余,出版了山四省古典文学学会、元好问研究会所编的《元好问研究文集》(山西人民山版社出版)降大任所著的《元好问新论》(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贺新辉辑注的《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三本著作.朱东润先生的《元好问传》中部分章节于《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2期发表。此外,尚有姚奠中主持点校的《元遗山全集》,郝树候、杨国勇合作的《元好问评传》,贺新辉的《元好问诗词研究》,赵兴勤、孔繁华的《中州乐府笺注》等专著正在排印,将于近期问世。现就近五年来的元好问研究成果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所撰著的《石遗室诗话》及所选辑的《近代诗钞》等书,使他在当时享有很大的声名。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专家木铃虎雄曾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专章评论了陈衍的诗歌理论,就是一个证明。的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尤其是在近代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陈衍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陈衍的这个重要地位,既不是来自尊崇他的海内诗人对他的标榜和吹捧,也不仅仅因为他的论诗之作中有这样或那样一点可取的意见,而是由于他总结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论绝大多数是以诗话、诗评、书信、札记等“漫话”形式表达出来的。因而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们虽然用只言片语发表了隽永可喜的意见,却不成体系。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某些诗论是具有寓体系于漫话的特点的,本文试以王夫之诗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一王夫之论诗的主要著作是《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上三种合称《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另外,在他某些诗词的序言里和不少哲学、史学著作中,也有涉及诗歌的言论。《姜斋诗话》与一般诗话体例相同,分条论诗、论人;《诗广传》是他读《诗经》的札记,涉及范围很广;三种评选中的评语皆因诗而发,互不相属;其他著作中论诗之处更是一鳞半爪,了无关涉。从现象上看,他的诗论不过是这些漫话的集合而已。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同志对于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则是他的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马列“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重读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以下简称《祝词》),备感深刻和亲切。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与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元好问是金代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史学家。他晚年主要从事史学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对金朝的研究可与《归潜志》作者刘祁并称。现就与元好问史学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一、元好问的经历与史学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年),有二  相似文献   

16.
前人谈论金代文学,实际上存在着金代文学赖元好问以传的观点。这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或许同这种观点有关,长期以来,研究元好问的论著不断出现,对金代其他作家和一些重要文学现象的研究相对来说就比较冷落,通论有金一代文学的著作更是凤毛麟角。学人常引以为憾。 周惠泉同志多年来专攻金代文学,成绩卓著。我在主持《中国文学通史》编纂委员会和  相似文献   

17.
王廷相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明成化十年(公元一四七四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他是明代中期一位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廷相的主要著作,经编辑为《王氏家藏集》和《王浚川所著书》。他的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研究王廷相的思想,恢复他的历史地位,必须从整理他的著作入手。因此对王廷相的著作作一考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庄子文艺思想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而今,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望庄子文艺思想研究的百年历程,考较其得失,也许会对当下的中国文论研究和庄子美学意义的继续彰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文艺思想和审美意识是浸染、吸纳了丰富的西方文学的养分的,但他的创作和文论在总体上是典型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晚年论文特别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里,其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可以说是一本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专著,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讲话》在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和理论指导地位,早为文学史所确立。但是,随着这两年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同志为了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实现所谓文艺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目的,采用各种颠倒是非、歪曲事实的手法,对《讲话》进行全面系统的攻击,诬蔑《讲话》是“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