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史学传统悠久,内容绚丽多彩。如果说以《春秋》、《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的先秦史学还处于童年发展时期的话,那么,到了汉代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学,则标志中国史学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我国正史之首,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前无古人的。《史记》体现了汉代史学巨大的创新性,开辟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开创了科学、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这些史学成就的取得,与作者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有直接的关系。司马迁具有兼容诸家又自成一家的先进史识、大一统的历史观、进步的自然循环论和强烈的反暴政思想,这是《史记》之所以成为后世史著楷模的最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萍 《文史哲》2003,(2):85-90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等史家的史学活动 ,《史记》、《七略》、《汉书》、《汉纪》等史学名著的相继推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学说的沾溉、启示和影响 ,并折射出道家思想在汉代演变、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另一方面 ,汉代道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日趋深化和不断完善 ,也往往得益于史家的努力 ,得益于史学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动 ,相得益彰的。我们研究汉代史学史、思想文化史 ,对此应该有所关注 ,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4.
《史记》之不朽,是因其创例发凡、卓见绝识而不朽,更是因其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而不朽。人们对这种精神作了各种概括,或曰“实录精神”,或曰“司马迁精神”。从总的方面看来,多种关于精神方面的概括,都是为了充分体现蕴涵于《史记》之中的一种“求实”精神。倘若对《史记》作一次总体的感受,便不难发现有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在支撑着“求实”精神,这便是充溢于《史记》之中的一种为人生而史学,为社会而史学的史学精神。正是这一精神赋予《史记》以永存的勉力,也是这一精神铸就了中国史学的风貌,塑造了中国史家的灵魂。史学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5.
朱志先 《兰州学刊》2011,(3):147-150
李贽《藏书》中充分展现李贽史论及其历史批评的精髓,他以原情论势的方法对汉史文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的观点予以驳议,以全新的价值观对汉代历史人物作出评断,不以成败论英雄。李贽在精研汉史文本的同时,《史记》对其著述在叙述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朝鲜文人金泽荣对司马迁与《史记》非常推崇,不仅从史学、文学等角度高度评价《史记》,在评价他人时,更是以司马迁与《史记》为准的,论述他人文学渊源时常常追溯到司马迁与《史记》。在编撰《韩史綮》、《校正三国史记》、《韩国历代小史》等朝鲜历史著作时,金泽荣积极向《史记》学习,践行司马迁的史学观,秉承"实录"精神进行撰写。  相似文献   

7.
张晨 《北方论丛》2001,(5):37-39
从史学与文学两个角考察,《史记》中充分地体现了司马迁的《诗经》观,《史记》与《诗经》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史学角度看,《史记》不少处借鉴利用了《诗经》,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又评论探究了《诗经》的诸多问题,作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典籍,探求《史记》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汤城 《东岳论丛》2007,28(3):98-100
邵晋涵是清代浙东史学的后起之秀,也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史学家。他在明代邓以讚《史记辑评》本的基础上,著成《史记辑评》,形成了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本文拟就其晚年所成的两部史学名著——《读通鉴论》和《宋论》来阐述他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贡献,以就正于大家。一、封建史论发展的一个圆圈“史论”在我国史学领域中可谓渊远流长,自《左传》、《史记》发其端,而后代代有之。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史学理论和一般性论史事人物、文物制度的作品。本文所言“史论”指后者而言。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史学思想新探王成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确指出《史记》的总纲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总纲实际上高度浓缩了司马迁的史学意识。本文参照西方史学思想,从比较史学的角度,拟对司马迁这一治史总纲所蕴藏的高度发达...  相似文献   

11.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4,17(6):49-54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刘冬颖 《学术界》2005,(3):293-296
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一向是史学和文学研究的重镇。从西汉算起,《史记》研究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一时间里,司马迁及《史记》研究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乃至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及史学研究中的显学。回顾《史记》研究的历史,其成果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无论是司马迁生平事迹考证、文本章句阐释,还是思想义理研究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些成果一方面为推动《史记》研究走向深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内容上的重叠也给《史记》研究带来了困惑。近读张强教授的《司马迁学术思想探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我以为,这部专著的问世从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的伟大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早为学界所公认,无须赘述。其中,它最为学者称道的,是它忠实于史实的“实录”精神。稍后于司马迁的汉代史学家班固这样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一部史书,能做到“文直”、  相似文献   

14.
《阎宗临史学论文集》序姚奠中我国古代最早谈及海外情况的,当推战国齐国的邹衍。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记邹衍的言论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乃有太瀛海环其外。”这些话的根...  相似文献   

15.
霍林东安徽肥东人,193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与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等以及论文、评论百余篇。陈宗胜1954年10月生于山东省威海市。1990年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后证书。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长、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已出版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IOO多篇。其中有G篇获不同层次学…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中包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集中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名篇。它是为春秋末到汉代初年以工商业致富的人立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这一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已谈的不少了。本文想就《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与司马迁审美理想的形成谈一些看法。一、关于《史记》中人物的悲剧美。悲剧美是美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涉及社会生活和艺术两个领域。在前一个领域,它是一种表现为特殊冲突状...  相似文献   

18.
<正> “变通”思想,是《史记》里极为明显而且重要的思想,历来为学者所瞩目。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很明确地提出,撰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深入的分析。事实上,《史记》的“变通”史学思想,内含丰富,特色鲜明,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述了建国三十余年来关于《史记》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特点、不足,以及当前关于《史记》若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对今后的展望。文章特别指出,《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而我们对《史记》的研究水平、状况,同《史记》的地位、影响很不相称。今后,应当成立一个研究中心,加强对《史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伟大的史学家,这一结论被普遍认可。显然,这两个判断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那么,《史记》一书自然应该是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范本了。可是,我们不难理解,由于文学与史学各自规律与法则的不同,它们从来也没有,永远也不会结合得让人十分满意。《史记》没有例外。通过分析《史记》优秀人物传记的超历史指谓性,我们发现,《史记》里最为人称道、流传最广的人物传记,往往最愧为“实录”,最不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