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因明在藏区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已逾千年,文献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因明学在藏地的本土化过程中,藏族学者投注了极大的热忱,翻译、研习、批判与发展,学风始终未辍.可对因明学在藏区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突出藏族学者对因明学在理论上的完善与拓展,为同仁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展示藏传因明学蕴含的丰富的理论生成力和多元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分别传承了印度的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百年来国内外因明界对陈那因明的误解,直接影响到汉、藏因明的比较研究。必须如实地还原玄奘的因明成就,弘扬汉传因明中保存的陈那学说的原貌,以回应某些藏传学者的诸多疑问。  相似文献   

3.
因明学是古代印度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认识理论。因明随着佛教的传入以佛教典籍的译介方式传入蒙古地区并与蒙古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蒙古因明。蒙古因明属于藏传因明,它是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藏传因明。但它不完全等同于藏传因明,它是蒙古族学者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解读、研究的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因明,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分支。  相似文献   

4.
唐代名僧玄奘长期在印度留学,回国后继续研习讲述因明学,翻译印度因明学文献,发展了因明学理论,使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因明学研究的高峰和因明学东渐的源头。中国近代出现了世界逻辑史上罕见的逻辑、因明、名辩三个逻辑传统相互激荡、比较研究的现象,玄奘传入的因明是形成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佛教逻辑是佛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佛家修持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以章嘉国师若贝多杰的因明思想为主,结合陈那、法称的量理学说探讨佛教如何依止因明逻辑思想进行修持,从而求得解脱和遍智的殊胜果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陆汉地因明研究的总结,从历时性来看,是由因明教学式研究发展到因明的义理研究,前者是为培养因明人才的因明教学成果,后者是对于汉传因明文本所做的逻辑研究。从来源看,汉传因明研究的三大主流为:接续民国时期逻辑式因明研究而展开的研究、基于汉语语系下的藏传因明研究和日本因明研究。未来汉传因明研究除需要在汉语、梵文、藏文、日文等多语种下展开外,如何以“诸子集成”的方式研究唐代因明集释及唐代学者佛学注疏中的佛学论证研究,是一个亟待开展的重大选题。唐代因明集释应以《因明正理门论》为原典,选取《因明入正理论》和唐代学者的因明成果,借助于“扎根理论”方法做文本田野工作;唐代佛学论证研究则要在鉴别非因明文本基础上,对唐代佛学著作做因明分析。   相似文献   

7.
周叔迦的因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三本书中:《因明新例》将因明中的概念等用新的、较为贴近当时人们生活的例子代替原本的宗教意味浓厚的例子;《因明入正理论释》在阐释《入论》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明学表解》将其分析因明理论时用到的图表集中阐述,采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因明中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佛教的传播,因明之学作为佛教逻辑也广泛传入藏区,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因明学也实现了本土化,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学,为藏族历代学者所传承和研习.千百年来,藏族地区因明大师不断辈出,因明著作层出不穷,研究领域之广,研究层次之深,研究水平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印度故土.但是,传统也需要创造和革新,只有这样,这一优秀传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作为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传因明学.同样不能回避这一问题.鉴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就藏传因明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因明学。当时因明学翻译著作的情况,刘勰本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心雕龙》的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由于受因明学的影响,使《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理论巨著。然而,《文心雕龙》受因明学的影响,仅在于它的结构安排上,因为《文心雕龙》毕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关于唐代汉传因明(佛教逻辑)的一篇概论。玄奘是汉传因明开创者,他又是当时印度因明的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因明著作。本文对玄奘弟子所撰的三种疏记中的因明思想钩玄提要,全面评介其成就和不足,并从中总结出玄奘的因明学成就和汉传因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个不同阶段,揭示汉传因明是解读陈那因明的一把钥匙。第二部分评述了百年来国际因明学界对陈那因明的错误解读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了本论作者的一家之说,说明与美国理查德·海耶斯教授的陈那因明研究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揭示梵、汉、藏因明文献所反映的因明义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因明的语用属性发乎自然,无可争议,此一属性也是因明别于西方逻辑和中国墨辩的一大特色。这样的特点尤其在陈那新因明的过论中得到了集中的彰显。新因明的宗九过,无论是以语用学的社会公约性为参照还是以语言的合作原则为标准,都具有语用学的因素和色彩,而对此方面的探寻研究可以挖掘因明学研究的新价值,拓展因明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我国目前因明研究中的四个比较突出的误区作了较深入的评述 ,认为应从理论科学的角度来阐释因三相及其他因明学理论 ,因三相在本质上属于逻辑公理而非论式规则 ,因明概念与命题不能混为一谈 ,因明概念所指称的内涵与外延也应明确区分开来。这样 ,才有可能准确理解佛家逻辑的真正义蕴  相似文献   

14.
根敦群培是20世纪藏族文化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学术大师,他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在藏族现代学术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涉猎近十个学科领域,且独领风骚、自成一体,他是一位学术功底深厚,特立独行,最具现代感的学者。本文通过因明学的视角,探讨了根敦群培在宗教、历史和文学学科领域中所受因明思想对他治学方法及思维的深刻影响,提出了推理论辩、判别考证、澄清事实的因明思维方式是根敦群培学术思想的根基,也是他富有特质的叙事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论因明学之喻与墨辩之理类曾昭式中国先秦时期的《墨辩》与古印度的因明学适应当时社会环境而产生.与古希腊逻辑成为逻辑学产生的三大源流。三者对逻辑学理论的探讨各有其特色。同时,由于思维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他们在许多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本文就《墨带》的“理”、“...  相似文献   

16.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因明是“五明”之一,是古印度内外各宗教派别共同习学的一门科学,于公元8世纪前后,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因为它混杂在佛教哲学著作——量论之中,故而有人误把量学当作因明,使因明染上了佛教色彩。 我们在探讨研究因明时,首先要剔除一切宗派之见,将其同佛家思想、尤其同佛教小乘经量部的哲学观点——量学区别开来,并从因明在探究人类思维形式、规律上寻找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汉传因明代表作《因明大疏》研究的百年历程,总结了该研究从普及到专题研究再到全面研究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各自的成就,认为郑伟宏新作《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代表了《因明大疏》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从四个方面概括《因明大疏》的成就与不足,对它的历史地位作了较为全面而精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逻辑史上,因明(亦称因明学)同古希腊的逻辑、中国古代的名辩学是三颗瑰丽的明珠。因明不仅在古代印度佛教和人们思维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世上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利用翻译、注释、论文、著作等形式探讨和推广因明。在介绍和研究因明方面,中国的学者首当其冲。过去有人把中国逻辑史粗略地划分为先秦的名辩学,隋唐的因明和明清以后的逻辑学三个阶段。而今中国已故著名逻辑史家汪奠基先生在其《中国逻辑思想史》和周文英同志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稿》里也都列专  相似文献   

20.
因明传入藏区 ,经藏族学者的精心研习、补充完善 ,形成独具藏民族特色的因明理论体系。它不但发展了印度因明学说 ,而且拓展了世界逻辑学说的研究领域。文章分析了历代藏族因明学家的研究成果 ,旨在说明藏传因明不同于印度古因明和汉传因明 ,藏传因明是佛教逻辑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