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电影广告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植入广告在广告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将当今广告形式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微电影广告往往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让观众能够对产品和品牌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和记忆度。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微电影,不过是广告行业创立的一种概念——看起来像故事片,却总是有意无意传达某个产品或者品牌的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电影植入广告的微缩版。事实也确实如此,从香奈儿的《巴黎—上海狂想曲》、普拉达的《一年之际》,再到迪奥的《蓝色上海女神》、爱马仕的《随时》,确实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搭上了微电影热潮这班车。微电影改变了电影的生态,也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广告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何炯 《国际公关》2012,(1):82-82
微电影在2011年的影视娱乐和企业品牌传播上风生水起,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层出不穷,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载体和模式,微电影如何更好的为企业品牌所用呢?让我们首先从其三大核心特征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宝马汽车的电影短片与广告的跨界创举,飞速发展于微博客服务普及的时代。微电影广告建立了自己的叙事法则,凭借精准的理念融入,服务于品牌形象建设,日渐成为消费时代的强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男孩》的一炮而红,“微电影”这个名词随之进人大众视线,从此,大众开始喜欢上这种易于传播、方便观看的艺术形式。然而,微电影“速成”的传播效果,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看至旷了它的商业价值,甚至有人认为微电影就是一个马甲,承载了广告效能,于是微电影如何兼备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刘匕意义成为营销行业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赵思媛 《国际公关》2024,(1):128-130
在新媒体时代,广告不再单向传播,而更多的是一种双向互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特点,通过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方式的变革,发现广告传播呈现交互性、实时性、个性化和数据驱动等重要特点;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特点的营销策略。通过个性化策略、互动策略、跨平台整合营销策略以及数据驱动策略的应用,品牌可以更有效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升广告的精准度和效果,增强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端白酒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要想寻找出路,除了生产技术方面的革新与改进外,以广告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对此也应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整合营销视域,对泸州老窖广告进行了考察,从两个方面对白酒广告如何做好整合营销的问题展开论述:一方面是泸州老窖广告对产品横向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着重讨论其在系列产品品牌整合方面如何做广告推广;另一方面是纵向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主要探讨泸州老窖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推广品牌。  相似文献   

8.
微电影广告叙事系统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以微电影名义的广告作品大量涌现,但“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核心特征尚未达成明晰严谨的共识。对“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误解与滥用使得业界实践中所谓的“微电影广告”鱼龙混杂,许多作品缺乏科学有效的叙事策略,阻碍了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入剖析“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中“微”“电影”及“广告”这三个关键词对其叙事系统提出的创作要求,才能科学地总结出微电影广告领域可行有效的叙事策略,推动微电影广告作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和营销载体早已备受关注,而其在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作用刚刚崭露头角。特定城市空间内的微电影在本土化叙事中彰显城市现代性的追求,展示城市地理景观以及塑造城市群体形象,本土微电影本身亦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城市媒介地标。利用微电影呈现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传递给受众地方感审美和城市精神认知的双重体验,蕴含着城市现代生活的市民话语,牵动市民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福州本土微电影的城市形象建构,丰富了形象传播的维度,值得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底以来,微电影在网络上兴起并迅速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全国,大量的微电影作品蜂拥而出,各大网站亦纷纷启动微电影计划。为了对这一新兴媒体的传播效果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根据微电影的基本特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息息相关,同时作品的创意、制作技术、演员水准及作品定位也是影响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379位农户的调查,基于农户认知视角,分析零售店内知名农资品牌对其他农资产品的连动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测量了赊销和价格折扣策略对连动效应这一过程发生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农户对农资知名品牌的认知(知名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会影响农资品牌连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引荐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和行动力);零售商赊销政策正向调节知名品牌忠诚度与行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价格折扣不能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农资零售商可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适时适当的选择促销方式来提高店铺总销售量或销售额;知名农资品牌产品生产商应利用“吸引力效应”,避免“稀释效应”,保证零售商及顾客的忠诚度;弱势农资品牌生产商可通过“攀龙附凤”提高其产品影响力和销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标广告功能的内涵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即包括消费者基于消费体验而对商品的自发传播与推介,也包括将商标作为广告的对象实现对商品的传播和推介。前者源于商标应用于商品这一事实,属于商标基础功能之一;后者源于广告中商品需要明确的指代媒介,属于商标发展历程中新增添的经济功能。对商标广告功能予以法律保护是既是对商标所有人财产权保护的需要,也是对市场竞争平衡关系维护的需要。商标广告功能的法律保护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加强了对商标广告功能的重视,《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应通过对商标淡化行为、比较广告行为等的规制来为保护商标广告功能提供相应的可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一代数字通讯技术手段,3G牌照的发放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必将加速与报纸媒体的整合。手机媒体与报纸媒体的整合现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彩信版模式,二是手机报订阅用户浏览手机报的WAP网站,三是最新出现的掌信型模式。手机报广告具有"一对一"广告加强,信息服务个性化、即时接收和动态传播、商品信息生动,更具有可读性、广告反馈快速及时等特征。手机报广告模式存在广告信息3G化、广告互动性和自主性加强、手机报广告产业链完善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商家对外宣传的重要利剑之一的广告,如何能够打动、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是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围绕广告设计中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展开研究,说明广告设计内容只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才能创作出更具有实效性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主民族品牌存在着缺乏独特的品牌文化,品牌内涵不够清晰,自主开发能力不够,品牌意识不强,品牌保护不力,过分依赖广告宣传等问题,为此,应塑造良好的品牌文化,自主研发技术,打造民族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对品牌的法律保护,制定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方向的广告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电影片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顺应了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语言结构、片名的广告性和定位读者的期待视野。指出:任何一种片名的翻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触媒习惯的改变,企业营销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兜售产品转向吸引受众精神层面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故事营销利用传播渠道的创新与“情感差异化”的内容来聚焦受众内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娱乐需求,又不失巧妙地植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微电影营销兼具广告的智慧和电影的从容,其“高级定制植入”的光环背后是“谋局于伊始”的巧妙。其中,赋予故事主角“广告代言人+微电影主演”的双重身份、构建“与己有关”的故事内容、设置具有“意外奖赏”的故事结局等三方面的筹划与把握是微电影营销制胜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品牌广告和地方促销广告联合投入对需要的影响引入到一个制造商和多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易逝品供应链,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品牌广告、多个零售商地方促销广告联合投入和订货量博弈的模型,并指出了易逝品供应链中品牌广告投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宝马的系列网络电影广告短片拉开了网络电影广告的序幕,而雅虎搜索则使这种广告新模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广告模式,网络电影广告在传播上具备很多的优势,其庞大的信息容量、内容的娱乐化效果、受众的主动参与以及借此形成的口碑传播效应等,都是传统的广告模式所难以比拟的。通过对这种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应该可以为广告找到一条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