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李渔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渔是清初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更重视对其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的研究,而对其小说创作,特别是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地位则有所忽视。甚至有些权威著作,评价也不够公允、确切。本文在中国小说史的总体观照下,从李渔与他的前辈与后人的比较入手,在指出李渔小说种种局限和不足的同时,从李渔小说的“社会反论”问题,李渔第一个完成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立创作问题,以及李渔的小说观念、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风格、李渔对话本小说形式的革新与推进等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李渔对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贡献,从而肯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自觉地致力于喜剧创作且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这种自觉的戏剧行为与他对戏剧艺术的理解、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的剧作的服务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渔虽然身负盖世才华 ,却始终与功名无缘 ,不得不以近于帮闲的身份为达官贵人演剧佐觞 ,在悲剧的人生面前 ,他却以喜剧创作自娱娱人。他对现实不满却不能与所厌恶的社会现象一刀两断 ,因而 ,形成了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这种思想矛盾导致了创作中的喜剧精神 ,从而驱使他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3.
《闲情偶寄》是李渔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他的喜剧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戏剧理论和见解,并对戏剧,主要是喜剧的特殊规律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4.
(一) 鲁迅是杰出的喜剧艺术大师。为了击退“可诅咒的时代”,他一生用了种种喜剧体裁:杂文、历史讽谕小说、讽刺诗、喜剧性的小说和散文诗。他大力倡导漫画,还写了许多有关喜剧理论的文章。他在这方面大量的创作和富于美学独创性的理论,构成了他那崭新的博大精深的喜剧观。  相似文献   

5.
李渔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和创作家,他以文人兼商人的身份,把戏曲的娱乐性与教化作用相结合,其戏曲理论从结构、词采、音律等方面进行论述,突出了戏曲的商业性质。李渔的戏曲理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的创作和实践经验,具有独创性,在深度和完整性方面都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6.
李渔与莎士比亚分别作为东西方喜剧创作代表人物,其创作既有相似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李渔善于从人物的共性中提炼个性,从而使人物形象“典型化”,莎翁则善于重点刻画人物的个性,将共性作为点缀,使“典型人物”更加饱满立体。李、莎喜剧中的“关键人物”塑造相似之因可归结为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使然及人物原型源于俗世,中西方不同文化所致的戏剧创作系统之分野则导致其差异性。李渔“风流道学”之心性使其刻意摹画喜剧中的“典型人物”和“关键人物”,莎翁“写实”特质则令其喜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对应着现实原型。李、莎喜剧正因为都取材生活、通俗入世,才有广泛的受众。探赜二人喜剧创作的不同侧面与奥秘,也有助于当今的戏剧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具有浓厚的喜剧氛围,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皆能体验到一种重要的喜剧性情感,即旺盛生命力所带来的快感。李渔的小说情节多是沿着愕然大惊继而释然大悟这一基本轨迹一波波层出不穷、张弛相间的喜剧性节奏展现出生命力动态的持续平衡。他还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机巧智慧,激发喜剧灵感和生命活力,使思维幻想化、趣味化,在设计与解决尖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展示出生命力的活跃与强大。李渔小说中的人情、事理又常以新奇为特点切入人们的心灵,充分调动读者紧张、兴奋的心理机能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世界观与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同时又是戏曲创作和导演的实践家。他的《闲情偶寄》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导演和表演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理论的宝贵遗产。要正确认识李渔戏曲理论的价值,必须从李渔的世界观和艺术观谈起。  相似文献   

9.
李渔认为话本为无声的戏剧,那么他对戏剧剧本的认识同样适用于话本,用他的戏剧理论观照其话本创作,我们发现他的话本带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结构集中紧凑,针线细密,语言通俗易懂,务求肖似,注重喜剧情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科诨是我国古典戏曲构建喜剧性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李渔在戏曲中以令人发笑的科诨来构建他的戏曲中的喜剧性情境,形成李渔戏曲独特的喜剧性品味。李渔戏曲《风筝误》中科诨的主要特点是:人物上场时自述式的滑稽语言和动作,属于与故事情节关系不大的科诨,往往采用外交流系统与观众直接对话;每出之中的人物之间的科诨,大多与故事情节结合紧密,构成喜剧性情境,属于内交流系统;李渔以谐音、谚语、熟语等方式构成科诨之"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渔与高乃依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两人都重视戏剧结构,对戏剧题材的处理提出自己看法,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平常题材的运用;二是古今题材的处理;三是悲剧与喜剧的选择。但两人在戏剧的功能和审美特性上出现分歧,李渔认为戏剧应该具有舞台性、大众性和娱乐性;高乃依的关注点则在于戏剧的悲剧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2.
在爱情婚姻上的重欲轻情,对现实矛盾和人类真情的虚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是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3.
喜剧艺术家的机巧智慧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其创作出成功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未清初著名喜剧作家李渔机智、幽默,善于在剧作中运用多种逻辑技巧,在特定情境中对正常的逻辑规律加以超越和背离.他借助偷换概念与论题、自相矛盾、虚假理由和机械类比等方式,违背了正常的逻辑规律,以此制造不协调和乖讹之感,取得了极佳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曹禺有着丰富的喜剧舞台经验和杰出的喜剧创作才能,同时他还就当代喜剧发展现状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曹禺关于喜剧本体、喜剧创作和喜剧表导演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梳理和探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曹禺的喜剧艺术和整体戏剧创作,而且对当下喜剧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渔是清初著名的曲家。芥子园主人《弁言》说:“海内文人,无不奉为宗匠,鸡林词客,孰不视为指南。”包璿《李先生一家言全集叙》甚至说:“天下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湖上笠翁矣。”李渔既然如此为当时文人乃至妇孺所推崇,当然不会只是由于他在戏曲理论方面的建树,而主要是由于他在戏曲创作方面的成就。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只是专力于他的戏曲理论的研究,而对他的戏曲创作则几乎无人问津,偶尔论及,也只是以庸俗肤浅而嗤之以鼻;“创作是蹩脚的”似乎已成定论。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我们习惯于只是简单地在古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和李渔虽同属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且都精于小说戏曲理论批评,但两人的性格为人、生活态度、人生道路等许多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金圣叹与李渔的文学思想也有明显的不同,呈现各自独有的特点。金圣叹服膺司马迁“发愤著书”的创作理念,推崇悲剧,肯定《水浒传》与《西厢记》都是以悲剧结尾的杰作。李渔则表明并不认同“发愤著书”,宣扬“唯我填词不卖愁”,极力肯定喜剧创作,甚至认为自己的诗文“皆属笑资”。  相似文献   

17.
骆兵 《南都学坛》2002,22(3):66-70
李渔主张词的创作应该雅俗相和。他的词集《耐歌词》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李渔词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点铁成金 ,化腐朽成神奇 ;脱落窠臼 ,推陈旧出尖新 ;别开生面 ,变质实为清空 ;寓谐于庄 ,引意趣入词篇。在词学方面 ,李渔算不上一位“大家” ,但是 ,他的词在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清词中毕竟独树一帜 ,为清代词的中兴做出了不容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们重视李漫的戏剧理论,却轻视他的小说创作,这对于文学研究无疑是一种缺憾。由于李渔传世的戏剧作品并不多,所以他的创作理论更多地体现在短篇小说之中。李渔的短篇小说创作较早地表现了文化审视的自觉精神,对封建本季封建家庭关系和社会人情关系的畸形与霉变,作过深刻的批判,对资本主义萌芽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生动的表现,因此,具有独特的社会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渔的小说自成一体。他既汲取了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小说的营养,又在其文艺观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创作个性,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李渔说过:“吾于诗文非不究心,而得心应手,终不敢以稗史为末技”。显然,李渔十分重视小说创作,且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编织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渔的十种曲不仅在戏曲技巧方面有突出成就,也能够反映出李渔人格的多面性。结合其他的创作和编辑作品可以看出,李渔戏曲在娱乐性之外还蕴含着他的处世态度、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审视。李渔在复杂心态的支配下选择"隐于市"的生活方式,同时怀有"经世"之才,积极思考政事,并且提供了不同于官方的历史视角。这些多角度的投射提供了全面认识李渔的途径,也提供了认识李渔戏曲创作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