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特有的古老的世界观 ,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本文侧重论述了它的思维模式中的原始的类比思维和互渗思维的遗存  相似文献   

2.
王弼的言意之辨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境界,是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魏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自觉的时代.王弼哲学,是整个魏晋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本文拟从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兼涉文化融合问题,对王迅哲学的理论内核——言意之辨作初步探讨.一、言意之辨的理论意蕴王弼哲学有关言意关系的论述,集中表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质.与西方传统的理智分析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体悟和直觉,贯通中国人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意象性思维方法.但这里首先要消除这样一种误解,即以为讲中国人重直觉,西方人重理智,似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就没有分析的精神,或西方人没有直觉精神.其实,作为人类的思维活动,理智的分析和直觉的内省总是相伴而存在的.在中国哲学里,理智是直觉的准备,直觉是理智的升华.王弼的言意之辨就表现了这种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3.
郦全民 《中国社会科学》2015,(2):139-160,205,206
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和主要载体,汉字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中国人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外在表征的基本形式,汉字表征在一些重要方面有别于基于字母的文字表征,而与图形表征比较接近。这一特点导致汉字使用者在心智活动中更倾向于类比表征以及与经验相勾连的命题表征,并与直觉、联想和实质推理模式相适配,而限制了超验的抽象概念、超验的命题表征和形式推理的发生和发展。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偏向于经验和实用,同时基于直观和抒情的文学艺术也得以繁荣。  相似文献   

4.
陈德峰 《江汉论坛》2002,1(6):15-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群体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的着眼点,揭示群体本位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价值观与思维模式剖析其存在的理由,论述现代文化建设中应如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品彬 《理论界》2010,(11):20-2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背景中的作用方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和挫折的文化根源。成功的文化根源有:对传统文化具有科学的评价和正确的态度;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深层机制上使两种文化相融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挫折的文化根源有:以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积淀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消极影响;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简单两级思维。在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应该克服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极端态度,以冷静务实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主体的理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家庭本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当今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广告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也自觉不自觉地包含了家庭文化的因素.文章从家庭文化及其衍发的四个方面,即人伦关怀、游予文化、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以及绿色意识来看其在广告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合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学科范围的纷争。本文引入释义学视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对比较文学学科方法与研究程式进行探讨。哲学释义学认为一切阐释都是从前结构出发,是基于前结构的创造活动。本文指出由于传统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文化交流,这构成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野的基础。在面对他者本文时,调动他者文化对他者本文进行阐释属于外国文学研究;而充分调动前结构中的传统文化阐释他者本文,从而跨入阐释学的横向地带,在问答逻辑中达到视域融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于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的不同 ,中国人的文化超越意识较弱 ,西方人有很强的文化超越意识 ;中国人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文化变革 ,西方人以激进的方式进行文化反叛。中国和西方在文化超越方面的差异对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元交互主义"方法是张东荪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也表现了他思维方式的根本特点."多元交互主义"是指将各方面因素及其关系全面考究、统筹兼顾,在诸因素的多元互动,互相作用,关联互动的有机关联系统整体中研究对象;在整体系统之多元交互关联的过程中研究对象.从而表现出思想方法的多元、系统、互动、历时性、生机、平衡、中和和综合的特点.这种思维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秀遗产,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中庸精神、大易精神的继承和现代化.本文对张东荪的"多元交互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理论渊源和时代贡献,做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吴立群 《船山学刊》2008,(2):137-139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相似文献   

11.
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必然与该时期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本文认为,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应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思维形态的堂奥。中华文化注重感悟。中国古诗人更是本真地体悟、诗意化生存、艺术与生命合为一的诗哲。不宜将直觉感悟排斥在思维之外,否则难以评析中国古诗人的创作。古诗人的创作显现多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诗歌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的特征;从瞬间观照生命的吉光片羽中,便可透出直觉体悟思维的灵动;既启人心智,又拓展空间、深化意境,这是类比联想和想象思维的高妙;文字的凝练和具象性,语法的弹性,表达的温婉、曲折使古典诗歌流露出模糊思维的特点。这些思维特征不是孤立片面的,一篇佳作就尽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打开中国历史和现实之谜的钥匙。本质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是已经认识到的并内化于中华民族思维中的文化积淀层。在现代,认识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思维方式,能促使我们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本文试图从思维框架、思维模式、逻辑推理方式、分析方法以及思考方式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和解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学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化流派之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近世西方文明以各种不同形式摧毁中国封建文化的大一统秩序,冲击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时候,中国人就面临着亘古未有的文化危机。为将全社会、全民族从“精神迷失”的境地中解脱出来,一代代文彦硕学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设计了诸多方案,并因此产生了各种文化选择、文化路线的流派之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自由主义、文化激进主义这三大文化流派即是他们艰辛求索和锐意追求的文化结晶。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三种文化流派的内在涵义、兴衰原因及其离合异同,以求得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内部结构有较为深入的透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是一个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日益突出的问题。虽然生态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它又具有地域化的特点。在当代,中国对生态危机的处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要用何种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万物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的选择问题,要对中国人生存方式的选择作出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和参考,对话性的话语方式是比较适合的。本文以保罗.蒂利希的生态神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作为基本坐标,试图揭示蒂利希哲学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意义,并以此为当代中国人在处理生态危机过程中进行生存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进而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珏 《江西社会科学》2007,2(5):208-210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他们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尝试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转型才最终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除了传统文化的窘境,指导并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知转变是文化现代化探索的前导。西方合作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变异与分流,反映出国人文化认知的差异与政治取向的分野。文化要素论为国人文化认知的初步转变提供了思维方法论支持。在文化辨析中,平民学社等早期知识分子为西方合作理念在中国的移植作了初步的文化国情资源的论证;民国新儒家学者为合作主义与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作了有益的学理探索与实验;国共两党为合作主义与中国政治文化资源的结合作了不同的政策探索与实践论证。这反映出文化认知从意识层面向实践层面的深入。这些文化认知的差异使中国近代文化重构与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多元格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中国人和古希腊人还无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然而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竟然同时开始了对思维本身的思考,自觉地对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工具论》:先秦名辩思潮蓬勃兴起,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人,毛泽东深受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并在人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观:既能尊重人民群众固有的民俗文化,同时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开展批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善于总结和利用民俗文化。至今仍不失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