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第一个受害者就是真相”——曾做过加州州长和联邦参议员的美国入希托姆·强生(Hiram Johnso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说出的这句话必将成  相似文献   

2.
夕微 《伴侣(A版)》2015,(1):34-35
无谓的战争 韩梦脑子里反复回响着老公聂荣在她来上班之前的那句嘲讽:想见老情人了吗?这句话像是魔咒一般一直萦绕在她脑海里. 结婚六年,相敬如宾,有商有量,就算出现点矛盾,也是大家坐下来讲清楚再照常过日子,但这次好像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3.
刘亚洲将军解析伊战的文章(准确的说是访谈录)《一场充满问号的战争》,我是在报上看到的。7天读完,便得出了如标题所示的结沦。但要说清楚,这个结论是我得出的,不是刘亚洲将军得出的,他也没说这句话。因此,本文如果有什么问题,自然与刘亚洲无关。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却对你感兴趣。”这句话出自苏俄革命家托洛茨基的《战争论》一书。在当下这个信息社会里,我们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来揭示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那就是:“也许你对媒介不感兴趣,但媒介对你感兴趣。”我们已陷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处在媒体的“有效射程”内,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对生活的深度介入已使我们“无处可逃”。我们与媒介的关系,成了解读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通道和内容。媒介改变了什么?“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机器新娘》的作者、被称为“电子时代的先知先觉”的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的…  相似文献   

5.
“你去新加坡了吗?”据新加坡《南华早报》报道,这句话成了当今中国中层公务员见面后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 《中外书摘》2011,(12):21-22
本文原题《中国人的病》,首发于1935年6月10日《水星》。国际上流行一句对中国很不好的批评:“中国人极自私。”凡属中国人民一分子,皆分担了这句话的侮辱与损害。办外交,做生意,为这句话也增加了不少麻烦,吃了许多亏!否认这句话需要勇气。  相似文献   

7.
你我都不完美潘国本第一次听到“认识你自己”,觉得很童趣,一下就记牢了。第二次看到“认识你自己”,晓得在但丁那本《神曲》上,觉得这句话好诗意,反复引来说去也不厌倦。艾过了5年,才晓得这句话原先是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的神谕。再体味这句话觉得它像磐石,压...  相似文献   

8.
很多网民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关于这句话的来历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这句话是美国著名杂志《纽约客》(New Yorker)上一幅漫画的标题,作者是彼得·斯坦纳,他于1993年创作了一幅漫画——一条狗坐在电脑前通过敲击键盘与另外一条坐在电脑前的狗交谈,漫画的标题就是上面这句话。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句话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了网络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何凡 《职业时空》2005,(10):1-1
去年联想裁员,有员工在网上发帖子说“原来公司不是家”。这句话搅动了不少人的感情世界,一度成为许多媒体甚至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人们谈论的角度和深度不尽相同,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句话真正意味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从表层上看,它提出来的是员工应该怎样面对裁员,而深层上看,则是员工和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剥去这句话的情感色彩,他真正体现的是中国员工职业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思远 《伴侣(A版)》2008,(12):46-47
正一、最值得珍惜的一句话:我爱你。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收获了另一个人的爱情。普天之下,还有比被人爱更甜蜜更陶醉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吗?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你已经  相似文献   

11.
论语     
伊拉克战争变成了一出上亿人观看,24小时不间断的《阁楼故事》。 --一家网站刊登了一篇深入分析美伊战争背后的传媒大战,称这是一场"虚拟的战争",观众对战争进程的关心,变成了对新闻秀的好奇和对战争场面的猎奇。  相似文献   

12.
匡劲草  段满堂  金强 《职业》2010,(10):40-41
“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这句话是湖北省远安县就业管理局原局长王波的口头禅,他随时都用这句话作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并告诫同事们。  相似文献   

13.
刘明钢 《当代老年》2010,(11):27-27
如今,很多文章都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而,无论查阅当年的报纸,还是回放当时的录音,都找不到这句话。那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一民 《老年世界》2010,(19):37-38
相信大家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句话可能深信不疑,即使是医务工作者,也有可能把这句话作为治疗疾病的一个指导思想。对症下药后,疾病真的能除吗?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美国媒体报道的军方虐囚丑闻至今未曾停息。媒体在世纪初战争中的这一表现与40年前在越战中的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战争对手的不同,媒体的战争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试图从媒体的报道方式、战争对手的形象建构、媒体在战争中的能动性以及报道立场这四个方面将二者作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由此预测,美国媒体在下一场战争中形成大规模反战论调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南京有这样一家三口:丈夫是美军少校,妻子是中国人,他们有一个三岁的混血儿。因为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一家人已经分离了三年。现在这三口之家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再次不得团聚,只能伤心地咀嚼因战争而造成的分离之苦。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再现疯狂 “最近,你买楼了没?”这句话近来成了很多温州人见面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18.
"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这句话流传已久,虽然不敢说这是绝对的正确,但是这句话既然能长久流传下来,必定有其流传的价值和道理。作为物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物理知识在人类后代中传承下去,引导学生学好物理是每位物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心穷     
时下有两句话颇为流行,一句是“穷得光剩下钱了”,另一句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并不是有钱人显摆,两句话的意思几乎近相悖,却印证了同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心穷!  相似文献   

20.
正A"男人是不是结婚后都会变呢?"这句话的背后,往往是一张焦虑女人的面孔。作为一名咨询师,我被这样问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在我的咨询生涯中,但凡是有关婚姻家庭的,大概有一半以上都会用这样的方式作为开头。这句话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问我:是不是男人结婚之后就会变坏、变差?说实话,作为一个已婚男性听到这句话之后,起先总是会感觉有点不舒服。不过,我还是会问她"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你所说的‘变了’又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