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对象共有五种类型,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2.
“惩罚性和严厉性是刑罚基本的天然属性。正是这种属性 ,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上造成了威慑和恐怖的效应 ,而达成人们远罪避害的心理和行为定向 ,”②使潜在的犯罪人打消犯罪意图 ,并预防犯罪的发生。但是 ,犯罪行为的存在表明刑罚并非“威力无穷” ,而且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 ,其效力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研究的是就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 ,刑罚的威慑的实际作用如何?造成刑罚威慑作用有限性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利用刑罚的威慑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刑罚威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预防作用刑罚威摄是指通过刑罚的制定、适用和执行…  相似文献   

3.
"决定对犯罪人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活动不属于刑罚裁量活动,因而缓刑制度不应包含在刑罚裁量制度中;缓刑不涉及刑罚执行问题,因而不属于刑罚执行方法,应当将缓刑归入刑罚消灭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4.
日前,“民间神医”倪海清因生产、销售假药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后,不光倪海清本人不服,“我把癌症病人治好了,也是犯罪?”连很多患者也为这位“民间神医”抱不平,认为他拿偏方治病是为了“救人”。  相似文献   

5.
刘云伶  武敌 《老年世界》2006,(19):22-23
一个横行乡里的“土霸王”被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总共判处有期徒刑30年(合并执行20年)后,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时,竟减判为3年,并于宣判的当日释放。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调查这个离奇判决,牵出了一桩部分法官收受巨额贿赂的“案中案”。  相似文献   

6.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6,(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退休人员被判刑后养老保险待遇作出规定问:我因退休前的经济问题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请问在缓刑期间,我能否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是否可以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韩凌飞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就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已领取养老金人员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养老金发放问题的请示》作出批复:退休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被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停发基本养老金;服刑或劳动教养期满后,可以按服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退休人员在服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审判机关,既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又要强调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如何抓住两者的结合点,继而对犯罪少年进行矫治。我院少年法庭近年米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摸索、尝试,取得一些效果:1.试行暂缓判决。有了暂缓判决,少年法庭的审判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适用自由刑。少年法庭除了要达到刑罚保卫社会这一总的目的之外。还要追求少年法庭判决的特定目的即矫治犯罪少年,消除其犯罪意识,使审判人员通过考察和矫治,帮助少年走出犯罪的泥潭,做出既能保护社会又能保护犯罪少年健康成长的刑罚决定。2.建立考察基地。我院与上海…  相似文献   

8.
实施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和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进步,是现代社会对犯罪人员的更为人性化的刑罚执行活动,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而主体从事这一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是主导这一过程的主要实践者,是对已量刑并符合监外矫正人员进行管理监督、心理矫正、帮扶引导,使其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重新做人、防止再次误入歧途的主要干预人和教育者;而社区矫正不仅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且社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专业方法、责任心和敬业态度等自身能力与素质,也决定了社区矫正的最终效果以及所辖地区社乃至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1840年代,美国“缓刑之父”约翰·奥古斯塔斯向法院申请并实行的对酗酒者保释后的感化教育,开启了社区矫正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矫正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执行的主导方式。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注重接纳和促进犯罪人员回归社会的矫正理念,日益得到认同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京报》曾披露:当2004年美国政府将贪污、挪用涉案金额达4.82亿元的余振东遣送回中国时,中国政府作出如下承诺:假如余振东在中国被起诉的话,应当被判处不超过12年刑期的有期徒刑。2006年广东江门中院宣布的对余处以有期徒刑的期限恰好是“12年”。对此判决结果,有人质疑:有些贪污犯比起余振东来,数额要少得多,还是被判处死刑,而余振东却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怎么解释“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适用刑法人人  相似文献   

11.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2.
怀玉 《老年人》2007,(6):8-9
2007年5月15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一审判处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娄底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易佑德有期徒刑6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易佑德被捕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直为官清廉,是个不怕得罪人的“铁面副市长”。这样一个口碑甚好的官员,为何走上了犯罪道路呢?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理念重大变革体现之一,也是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新亮点。社工专业人才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行为、心理、思想等方面的矫正,充分彰显了对犯罪人员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这种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司法局也在实践和探索专业社工介入社区矫正的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所谓死刑复核,是一种对死刑判决和裁定进行专门审查核准的特殊制度.1995年4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聂树斌被判处强奸罪有期徒刑15年,故意杀人罪死刑,数罪并罚被执行死刑;2005年1月,真正的杀人凶手王书金被抓获,而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5.
接案 小敏(化名),女,1992年10月出生,初中肄业,2008年11月因伙同他人将女同学诱骗到某住宅内,强行要求女同学与他人发生性交易而触犯法律。因案发时未满18周岁,小敏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  相似文献   

16.
“执行迟到”案件引发争议1985年,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农民林月喜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随后,检察机关针对这一判决提出抗诉。1989年9月,原阜阳地区中级法院改判林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后,罪犯林月喜却一直潜逃在外,直到2000年12月20日才被收监执行,前后相隔11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犯罪青少年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美国在治理青少年犯罪活动中一般采取社区矫正和专门矫正机构相结合的办法.社区矫治是指将犯罪青少年置于社区内进行教育改造的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专门矫正机构有多种形式,其中训练学校是青少年矫正机关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一名在校的大三女生为完成学业到社会兼职,与“陌生父母”组成骗婚家庭,甘当“征婚女”骗人钱财。屡次得手之后再度行骗,最终被警方当场抓获,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2006,(2):50-50
问:我因退休前的经济问题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请问在缓刑期间,我能否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是否可以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相似文献   

20.
贾先生: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林某,今年已经65岁了。上月因过失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5年。自从退休后,我的远房亲戚林某一直都领取养老金。这次判刑以后,他很担心养老金的问题,因为那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请问:被判缓刑的人还能领取养老金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