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建构问题,是在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观念造成的强烈冲击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建设决定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新的变化,培育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创造活力,引出了社会平等观念;同时,新思想新道德观念又进一步为改革开放铺平道路,为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提供道德力量。然而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侵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和党内来,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竞争秩序,而且严重影响和败坏了社会的思想道德风尚,污染和侵蚀着人们健康的灵魂。因此,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教育干部,以形成团结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信仰支柱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完成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即变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人格教育”;变单向的“号召型”教育为“机制型”教育;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且要以其特有的价值导向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特殊性使人同动物区分开来。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的需要又不是处在同一层次的,它的结构诸层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关系。这种结构的历史动变,表现为需要诸层级张力关系的变化发展。价值主体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密切相关。需要是构成价值主客体互动关系的前提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不断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追求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离开了人和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异化成简单的工具,而失却其多种价值魅力,也必将断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前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将引起社会的深刻变化,完成这一系统工程,迎接这一工程所导致的深刻变化需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换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将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精神能量,是其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1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在承认社会存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1)树立自主意识。对于企业来讲,企业要树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为我国跨世纪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伟大变革中,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力,无疑会给社会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市场经济的影响是根源性的,也是双向的,它呈现出二重效应。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培育与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目标模式,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另一方面,迅猛发展又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活动中某些不健康思想也给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9.
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吉、嘉、宾、军、凶五礼之说。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从人类思想信仰观念来讲,西周吉礼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者通过肃穆、虔敬的宗教仪式与神灵进行精神交感,从而求得或者报答神灵的福佑,这是他们认为可以获得国祚绵长、福寿安康的方式。西周的事神致福活动反映了周人关于天、地、人关系的观念,是其幸福观的宗教建构。它既是统治者为获得王命永续、子孙多福、万邦来朝等政治目的运行机制,也是统治者为民祈福、教化民众、和合天下的手段。周人通过宗教层面的建构,为其追求物质生活幸福、政治生活幸福寻找到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精神动力。它是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关注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开始了将社会治理的观念寓托于原始宗教观念中,使宗教观念开始转化为对人自身存在的确证和张扬,又通过这一观念警戒着社会主体在追求民生幸福的道路上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逐渐形成了西周时代的伦理等级秩序、集体道德和天下幸福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向着"市场社会"的转型同时也是向着"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市场经济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基础和与这个道德基础相一致的政治法律秩序.现代市场社会内含着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套的现代机制,是市民社会的高度发展,它能够提供一个"公共领域",足以抵抗权力意志从各个方面对民间权利的侵犯.这种新兴的市场社会理念表现在政治观念上就是要摒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替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加快,而与经济相连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更明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诸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向国际惯例接轨,这就意味着我国现代化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现代的信息社会转变,这对人们观念的震荡是巨大的,同时也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自由和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人们在受到市场经济挑战的同时,市场经济也给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环境,在优胜劣汰的法则面前人人平等,个人之间具有平等的人格,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是人人追求的目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新的思潮正冲击着传统的、僵化的观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一系列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及严肃的新课题。而完成这些任务的关键是更新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来寻求活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客,新形形和新方法。美育是完成这些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建设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客到形势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转变。首先是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会变得宽松,其主要任务从原来的单纯为政治运动服务转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对资本主义既有客观现实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通过现实批判建构未来的理想社会。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更加本质地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类的历史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社会存在——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总体存在;第二,社会形态——人类历史进程变化中的经济关系和由这种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国家制度等的总体称谓;第三,人类社会——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联结的人的彻底解放状态。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实在的构成,同时也是人类可欲求的价值目标,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础和人性的动力。重温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转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到教育科学文化领域里来,其巨大的变化与发展并不亚于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中国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需要知识、更需要知识分子,市场经济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比以前几十年多得多的生存空间、宽松环境、机会选择和经济回报。然而,当市场经济及其政治、文化、社会效应所带来的自由与机会真正逐渐降临到知…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决非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市场经济的孕育成型与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关联性,这可从西方文化传统中找到答案。不仅如此,市场经济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创造着自身独有的文化形式──市场文化。市场文化是契约文化,它包括独立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公平观念、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日趋明显,思想文化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稳定,经历着嬗变与重组的震荡。这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创新和发展的契机,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要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新的实…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自立更生开拓进取的人生观,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劳动致富的保证,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富裕和发展,加强道德与纪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实现,它具有依存性、潜在性、迟效性、持久性和扩展性等特征,在新形势下主要表现为政治导向、道德规范、智能开发、生态发展等经济效益,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效益,我们就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效益观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效益理论,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20.
(1)“两手抓”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富含深刻哲理。但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首先是我国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国策;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观念模式;应当成为人们尤其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2)“两手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但其价值取向侧重点是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也要硬起来。蕴含了深刻辩证法精神,是纯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范例和实践结晶。(3)“两手抓”具有厚重的唯物史观底蕴。依据经济运动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经济问题最终要靠经济办法解决,思想文化发展也只能靠自身建设。近些年来我们理论思维的主要教训之一,即是以两者相互作用、互为条件关系淹没了精神文明的自身建设。(4)社会愈走向高级阶段,思想道德文化的功能愈大;其能动作用是一种历史性的不断递增过程;从长远观点看问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甚至是决定性因素。(5)“两手抓”说到底是党和国家如何运用国家职能、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发展问题。坚持两手抓,充分运用国家职能,要做到“全、实、紧、硬”。(6)“两手抓”标志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成功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思维逻辑,植根于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