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公平就业第四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五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章就业援助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  相似文献   

2.
关于授权《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公开发布四川省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根据《四川省行政执法规定》关于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公开发布"的规定,现决定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由《四川劳动保障》杂志予以公开发布。凡经公开发布的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具有正式文本的法律效力。特此公告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相似文献   

3.
就业形势严峻的要害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就业促进法》出台的重大背景因素。然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认  相似文献   

4.
由省市劳动保障、司法部门和工会组织联合主办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宣传月活动最近在成都隆重启动。省政府副秘书长敖玉明出席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有关领导向用人单位代表和职工代表赠发了两法宣传材料。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还进行了现场政策咨询。  相似文献   

5.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扩大与促进就业历来得到高度重视。从广东就业工作的实践看,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关键要做到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原则,健全三大体系,创新四个机制。紧紧围绕充分就业总体目标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这一总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定《就业促进法》的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5个方面来看制定《就业促进法》的必要性。第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亟须制定就业促进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99年—2000年,一直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  相似文献   

7.
■总体评价主持人:劳动保障立法这几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去年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就业促进法(草案)》又一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天特地请几位专家针对《就业促进法(草案)》的内容进行专题座谈。先请你们就这项立法,特别是草案的内容和结构谈谈总体看法。  相似文献   

8.
为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作出了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的就业援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充分体现国家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关怀。《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2010,(1):33-34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各地积极推进《就业促进法》配套法规制定工作。2008年底以来,江苏、天津、河南、江西、宁夏、湖南、吉林等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就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这些地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就业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就业政府责任、政策支持、就业服务和管理、就业援助等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为稳定和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灵活就业,根据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在劳动时间、收人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  相似文献   

12.
青年就业:我国就业战略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湘泉 《中国劳动》2005,(10):12-14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青年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就业研究中都普遍将青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德国雇员转让法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10年里,借用劳动在欧盟各国都是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劳动法改革的对象,一方面修改了法定的框架性条件,另一方面为外借雇员进入劳动力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并为其提供了合适的劳动条件。德国于1972年就劳务派遣即雇员转让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对经营性雇员转让作了规范,并在其后不断  相似文献   

14.
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广东洋快餐对兼职大学生的“薪水门”事件,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的争议焦点就是兼职大学生是否属于非全日制用工?能否适用《劳动法》及有关最低工资的保障?那么,究竟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其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都有哪些?对于那些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企业来说,如何进行正确的管理?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平 《中国劳动》2007,(8):9-12
除了非正规就业,我国还使用灵活就业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使用非正规就业概念,而官方主要使用灵活就业概念,这主要是考虑非正规就业带有一定的贬意,考虑到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观念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因此一般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使用(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  相似文献   

16.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其与全日制劳动关系在法律适用中有相同亦有差别。非全日制用工中的加班、工伤等问题该如何处理呢?对此存在大量的地方性性规定,这些地方性规定有何差异呢?法律适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以案论法即对上述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耀光 《中国劳动》2006,(11):21-22
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疾病和其他各种原因,这一群体处于贫困生活处境中,迫切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帮扶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就业,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在强力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勇于突破就业工作难点,为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有特色、见实效的再就业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26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司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就业形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的研究成果、2016年国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趋势、转变就业模式和终结贫困状况、转变就业和收入模式的政策、新就业形态等议题。人社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郝斌、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司代理司长马穆德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分别作会议致辞。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世界,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把政府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