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三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基于反对平均主义的非均衡性;二是理性设计的可控性;三是为社会主义"正名"、发展成果涵盖最广大人民的包容性。科学、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一、文化的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文化并非诸成分的机械拼接,而是各要素有机组合的生命整体,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的动态开放系统。文化除有共时态的综合特征外,还有历时态的积淀特征,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双重品格。一个民族或国度的文化系统只有在其生命运动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求得延续与变异,稳定与动态的对立统一,方能生生不已,昌盛繁荣;反之,则有可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相似文献   

4.
我曾多次写文谈论“现实主义”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国评论家都不得不对它有所发言,从而使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别的问题上耗费如此之大的精力.但某种意义上似乎又必须如此,因为这里面集结了我们文学理论、文学思想的所有梦想和疑难,你可以赞成它,也可以反对它,但没有人能够绕开它.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三题     
汉乐府三题于迎春一乐府的设置不自汉武始1976年,秦始皇陵出土了错金银青铜编钟一件,钮上刻小篆体“乐府”二字,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秦朝即有“乐府”机构。广州南越王墓又有铜铙一套八件出土,皆铭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字样。这“文帝”当指南越文帝,不指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为几度春秋、几经周折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开辟了广阔天地,为德育工作上台阶,收实效,培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面对迎面扑来的强劲东风,我们德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契机,围绕三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创造出不辜负时代和人民期望的业绩。一、理想、信念——德育工作的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互动、互联、互为涵盖的概念。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观念形态上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是人们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三题傅书华一“现实主义”的尴尬最近两年,随着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形成,现实主义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又重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由于对现实主义没有一个大致相近的见解,所以,对这一“冲击波”在评判上就往往出现名词缠绕、以名误实或各执一端...  相似文献   

8.
文思三题     
1.信仰就是激情将人类一切生活统一为一体的是激情,而信仰就是激情———克尔凯郭尔这句话可以说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人类生活的真正动力始终是内在的,一切外部现象诸如社会、文化、宗教、道德、政治等等都是人类内在激情的外化与文化而已。中国人文化想象力的衰竭,实际上就是内在生命激情的衰竭。中国人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也因了内在激情的衰竭。中国人生命衰竭的重要表征之一,就是想象力2.关于想象力3.应该建立怎样的政治想象的衰竭和丧失。无论是精神文化的发展还是科技文化的发展,都需要伟大的想象力作为创造的条件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法制建设三题甘源改革15年间,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五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42部,六届立法52部,七届立法62部,八届人大又列出了从1993年至1997年间152项的立法规划,基本形成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在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绑架罪三题     
绑架罪所侵犯的客体为人身自由权,该人身自由权包含了被绑架者的身体活动自由权和第三人的意思决定自由权,所以这决定了绑架罪为复合行为犯,即只有实施了劫持或扣押行为与勒索行为才为既遂.关于"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其应该数罪并罚,而不能作为绑架罪的加重情节,另外,为了根除争议问题的症结,绑架罪应做全面修改,主要是降低法定刑起点和增加加重情形.  相似文献   

11.
一、艺术风格的成因艺术风格是创作个性最突出的体现。创作个性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所特具的兴趣、爱好、能力、人格(此取狭义)、气质等心理因素的总和。大致可以说,艺术家的兴趣、爱好直接制约着他对题材的选择,人格品位较多影响到他对生活的评价,能力高低从他驾驭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中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个体气质外化而形成作品的独特风格。艺术家的兴趣、爱好不能决定其风格的独特性,兴趣、爱好是多变的、纷杂的,艺术风格则是恒定的、单纯的。艺术家的能力固然是形成风格的基础,因为风格是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但是它几乎…  相似文献   

12.
玄学三题     
<正>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魏晋玄学亦不例外。玄学家们所铸造的一套新的思辩哲学的体系,开辟了一代哲学新风。这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和跃进。一、“天人之际”的新义从先秦到两汉,“天人之际”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被汉武帝“独尊”的新儒学,其天人关系的基本模式便是神秘的“降命”与“受命”。在这里,自然之天丧失殆尽,神灵之天耀武扬威,所谓“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春秋繁露·顺命篇》)毫无疑问,“人”是屈从于“天”的。魏晋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仍然是“天人之际”,然而它对天人关系却赋予了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三题     
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对象的范围和层次不同,但它们都是科学。我国目前关于哲学对象的不同意见,如果把它们看成关于一门学科的对象的不同意见,那么,它们是互相排斥的,不相容的,如果把它们看成谈的是多门学科的对象,那么,它们则是相容的、互补的。为了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也为了建构哲学的科学体系,我们应以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考察和讨论为起点,按照哲学的科学体系的要求,构建进一步完整严密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力求使哲学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三题     
前年曾写了《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一文。现在因为《江淮论坛》正开展对桐城派的讨论,故再就几个问题,略陈鄙见。其中一些看法虽也博采通人,但多出于胸臆;订谬砭愚,望之贤哲。桐城派在历史上的革新意义“桐城派”曾被誉为“一代正宗”,但后来又被目为“桐城谬种”。其实,把它目  相似文献   

15.
歌词三题     
今日的词坛,刊物之多,人才之盛,堪称景况空前,形势喜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三十多家词报、词刊,每月发表歌词有千首之多,但从发表出来的作品来看,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实在太少,而大最的是平庸之作。针对当前歌词创作现状,笔者想试谈如下三题。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三题     
1 关于腐败的定义,各国的政治学家们意见不尽一致,大约有三种观点:一是以公职为轴心的定义。这一类定义认为,如果一位政府官员接受贿赂,做他本不应做的事情,或为不正当的理由采取合法行为,那他就腐败了。二是以市场为轴心的定义。这一类定义产生于对现代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研究,因为这类国家政治发展程度较低,公职或者说政治体系不健全,有的甚至不存在。依据这种观点,一个腐败的官员就是一个商人,他把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即所谓“权力资源”,获利的多少取决于市场行情。三是以公益为轴心的定义。这种观点认为,公共和公民秩序体系的共同利益高于特殊利益,为特殊利益而侵犯共同利益即为腐败。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在达尔文以前,他今天的信徒们所强调的正是有机界中的和谐的合作,植物怎样给动物提供食物和氧,而动物怎样给植物提供肥料、阿姆尼亚和硫酸气。在达尔文的学说刚被承认之后,这些人便立刻到处都只看到斗争。这两种见解在某种狭窄的范围内都是有道理的,然而两者都同样是片面的和褊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这种介于“报告”与“文学”之间的独特的文学样式,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它能堂而皇之、毫无愧色地登上文学的殿堂,还是近十年来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报告文学作家多注意于某一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应该为报告文学创作的这种发展态势唱赞歌。本文却想提出几个问题,似供报告文学作家和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三题     
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社会历史经验的不断反复,都以最尖锐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哲学理论问题。在认识论领域,人们也正在进行着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建国三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促使人们:要加强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要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对许多现象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粗浅分析。一三十年来,在哲学战线上我们的基本经验教训是什么?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我们主要应该记取怎样的经验教训?这个问题既抽象而又具体。说它抽象,除了间题本身的性质之外,是指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许多话要讲,以至于一时还不能取得共同语言;说它具体,是因为这个间题同生活实践本身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乃至于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寸步难行。假如不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过去所付的学费就白费了;假如我们对历史经验总结得不正确,那就有可能重蹈覆辙,再犯错误。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三题     
作为人类表意行为的特殊方式,隐喻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原则把语言从部分的有限性带向了整体的无限性,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隐喻是人类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实体化结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完整地创速性地认识世界的必经之途。文学层面上的隐喻是“审美的”隐喻,它通过反常化的途径向读者心智发出吁请,以隐喻自身的“复活”激励着人们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进行。隐喻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人类全部创造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