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们对晚清外交的研究大都从外力冲击的角度出发,强调其被动性,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随着同列强交涉的频繁和国际法的传入,晚清政府的传统观念开始向近代观念转变,其外交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保护海外华人就彰显了晚清观念的变化和其外交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性。事实上,保护海外华人成了晚清后期对外交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晚清政府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政治领域,国际威望既是各国政府所追逐的战略目标,也是谋求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国际威望的树立取决于良好的威望政策的实施。二战后、尤其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在诸多威望政策中,从对外宣传发展出来的文化外交越来越成为关键的一环。本文将从现实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视角转换来阐明文化外交在国际威望的树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公共外交的运作模式经历了由基本运作模式向改良型运作模式的转变。在基本运作模式中,一国讯息由政府主导下的相关机构及人员发出,经对方国家的信息传播节点后抵达普通公众视野。这种方式在冷战结束后,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动员更多的非政府行为体参与其中,构建跨国共同体网络,借助商业模式来传播本国的价值理念,以及将象征本国国家形象的组织嵌入对方基层社会之中,已成为冷战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日本公共外交运作模式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向。通过在这些方向上的摸索,日本最终形成了“议程设置式公共外交”“商业模式公共外交”“嵌入式公共外交”三种改良型运作模式。虽然这些运作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且有些模式真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别国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其至少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获得了成功,提升了别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 相似文献
4.
鸠山一郎作为日本战后有远见的政治家,在旧金山体系下,果敢地选择对苏调整关系的外交路线。在他执政时,积极、主动地展开日苏交涉活动,特别是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果敢地选择了暂时搁置待日后谈判解决的对策,使日苏复交得以实现。日苏复交为日本真正迈入国际社会创造了条件,鸠山一郎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是晚清杰出的外交人才和务实的政治家,他提出的研究夷情,探讨对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酌情度势地处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等观点在晚清洋务派中具有代表性.曾纪泽在外交实践中不惜个人性命和声名荣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经过双方的反复考虑和酝酿,中美两国最终决定于1973年5月互设联络处。中美互设联络处,是外交史上的一个创举。联络处具有过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双方在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既坚持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又保持了联系的有效性。中美双方以联络处这种独特的方式跨越鸿沟保持联络,直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有限政府指权力受制约的政府,小政府指职能与规模精简的政府,有效政府指行为高效的政府。这三种政府理念各具不同的内涵,也各有其价值。以往学者们在探讨中国的行政发展时总是偏重其中之一,然而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能够也应该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与小政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9.
体育既是竞技项目,又具有群众性,更是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曾担任26年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看来,体育还是外交的组成部分。因此,他十分关心体育事业,不仅推动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而且,通过体育又推动了外交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霸权支点结构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关乎国家权势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外交战略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霸权体系中拓展外交资源,营造有利国际环境,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霸权支点结构"是霸权实行对整个体系控制的重要凭借。通过对此结构的分析,作者认为,尽管我国永不称霸,但从支点结构出发,可以增强中国外交的广度与深度,有效减缓美国霸权的敌对态势。 相似文献
11.
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软权力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者最早意识到 ,文化是国际政治中的一种软权力———文化力。从这一角度看 ,美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向别的国家所展开的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侵略、以及“文化殖民”等文化外交行为 ,从实质上讲 ,是软权力 (文化力 )的运用和实施。由此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霸权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试论贸易与政治的相互渗透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政治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球化加速推进的今天,贸易与政治的交融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方面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冲突甚至战争都不可避免地把贸易优惠或制裁作为外交制衡杠杆。本文将通过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例,分析论证趋向政治化的国际贸易和以贸易制衡国际政治的新型国际关系局势,并提出国际政治外交走向商务外交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危机事件在中国频频发生,对中国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失衡的2004年日本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4年日本外交处于失衡状态 ,其具体表现有二 :第一 ,威胁观的变化较大 ,但在思想上有待走出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和东亚地区不足的误区 ;第二 ,对美外交和对联合国外交的变化幅度较大且进展较快 ,但对东亚地区外交和对华外交的变化幅度则居中。至于对俄外交 ,其变化幅度和进展都不大。日本外交的失衡状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 2 0 0 5年。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思想家。他和许多人类智慧的思想伟人一样,居于历史潮流的洪峰浪尖、社会生活漩涡的中心地段,高瞻远瞩,探索历史的来龙去脉,解答扭集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系带上的一个个症结问题,构成了一座丰富的思想宝库。但是,鲁迅并不是一位自成体系的有完整的哲学著作的专门家,他的宇宙观、方法论以其独特的个性形式表现与渗透在他的科学论文和文艺性政论中,实行于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他的哲学观点的构 相似文献
16.
13本智库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后呈相对缓慢发展的态势.许多迹象表明,一些专门研究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智库对13本外交决策过程开始施加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把握日本外交未来走势不能不密切注意日本智库正在研究的重大课题.但鉴于日本决策机制等制度层面上存在的局限,智库在日本外交决策中尚不能扮演与其欧美同行同等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1558-1603是伊利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这时的新教英国为了在军事上对付西班牙等天主教势力,经济上开拓地中海贸易,主动和奥斯曼接触,寻求外交同盟和海外市场,但奥斯曼人凭借军事优势,不肯与之结盟,但对与英国的经济贸易有兴趣,两国在合作与对抗的微妙关系中,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与奥斯曼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1778年美法结盟是美国赢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关键,法国的突出贡献与"盟友"形象深深植根于美国公众的心中。随着美国革命的胜利与法国革命的深入,两国的亲密关系也随着共同目标的消失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发生了变化。作为美国建国初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与外交事件,发生于1793年的以法兰西共和国首位驻美特命全权公使热内不断挑战华盛顿《中立宣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为核心冲突的"热内事件",直接导致了美法关系的走远。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是美法关系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外交路线的选择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和成功开展民间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在构建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中.民闻外交同样能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重视发挥民间外交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是由民间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昌耀是“一个 1 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 ,但他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是在 80年代。评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也是他复出后的作品。然而 ,昌耀早期的作品与他复出后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诗人在早期创作中以自然为主要题材 ,表达了他雄奇壮美的、质感坚硬的、粗朴自然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