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江汉论坛》2003,3(5):9-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分配机会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按劳分配原则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1.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2.市场型按劳分配是效率性的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能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更有效;适应中国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市场型按劳分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正确说明这些分配方式存在的原因,科学分析它们的性质,有助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决好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笔者就这介问题作点引玉之谈。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特点与个人收入差别的形成与强化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明确地把按劳分配规定为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马克思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人们在社会范围内占有生产资料,以及相应的商品货币关系的消亡,劳动者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实现按劳分配。在社会范围内,劳动者提供了多少劳动,在作各项扣除之后,可以领得与他的劳动量相当的生活资料。 可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浅议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丽  肖彬 《兰州学刊》2004,(3):188-189
按劳分配原则中的劳动既包括生产性劳动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动。非劳动收入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 ,但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因此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分配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个环节,无疑要受到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中,要彻底铲除平均主义,就要十分注意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指出,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从而突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一按劳分配模式以来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其过程图示即为;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主体十多种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精辟的理论概括,既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的真实反映,又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如何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王克忠教授专著《论商品型按劳分配》一书,是在新的条件下对按劳分配作出系统研究取得的一项新成果。该书有二个突出特点:一是理论性。书中把马克思设想的产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实践中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然而,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的三个基本前提,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还不可能完全达到;在学术界对按劳分配制度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因此个人收入的分配应按效(益)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客观实际制定的重要原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作了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这种设想是建立“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一次全新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最终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仅仅是单一纯粹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既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等。总之,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还要集中财力,振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李国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会也不可能会对按劳分配有任何否定,但必然会对按劳分配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配方式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20年我国分配领域的改革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好由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共同参与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转变。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方式,对于深比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作了完整的概括,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分配方式,公民的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还有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个人收入和按劳分配的关系有必要对公民(本文着重指城市非农居民)的劳动和非劳动收入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 分配机制是激励企业向前发展和约束企业行为的一种动力机制。搞活分配机制,这是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十三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总体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如何获得个人收入?解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是凭劳动,并且只凭劳动获得个人收入,这似乎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时,提出要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都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条件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前提条件,按劳分配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劳动者的所得与他付出的劳动量相对等,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坚持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要实现  相似文献   

20.
比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唯一的分配形式,则“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主张是分配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大突破和进步。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还是不是主体分配形式,有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主体来坚持,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