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娟 《民族学刊》2012,3(4):89-89
彝族的文字,是我国古文字体系中一种较为古老的象形文字。关于彝文的起源、彝文的性质、彝文的构形法、彝文的规范、彝文与甲骨文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前辈学者作过比较深人的研究和讨论,尽管如此,留给后人再思考问题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2.
《宇宙人文论》是一部珍贵的彝文历史文献。它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实践生活和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世代积累知识,先从口头传诵,然后著书立说而流传下来的。《宇宙人文论》是以彝族两兄弟对话的形式写成的,词句流畅,比喻形象。全书分为28章,内容十分广泛。首先阐述彝族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万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认识;接着论述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解  相似文献   

3.
美国刘嘉颖 《民族学刊》2013,4(5):72-73,112-117
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文之恋》如何反映了彝文读写实践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展开了思考。笔者引用柯林斯和布洛特(JamesCollinsandRichardBlot)以及斯特里特(BrianStreet)对口头传统和文字传统概念划分的批评,研究了彝族的文字读写实践是如何在本土的口头文学和文字经典之间互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下展开,并根据阿赫恩(LauraAhearn)对尼泊尔马嘉族的文字读写,情书读写实践,和其社会变迁的研究,探究了彝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彝人恋爱观的转变是如何通过文字读写实践来表达以及新彝族文化身份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白兴发 《民族研究》2003,(6):98-100
张纯德教授编著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于 2 0 0 3年 1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彝族文化研究 ,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古籍收集、整理、抢救、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收获。在古代彝族社会 ,毕摩是彝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自毕摩产生之后 ,即“兴祭奠 ,造文字 ,立典章 ,设律科 ,文化初开 ,礼仪始备。”被称为毕摩者 ,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历史上 ,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 ,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 ,同时在彝文经籍插图、绘画创作等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  相似文献   

5.
摩瑟磁火 《民族学刊》2022,13(10):73-81, 138
《此木都齐》是凉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本初具雏形的彝文医药经籍。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凉山彝族源远流长的医药传统,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彝族民间医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周边汉人的医药知识。它的产生标志着凉山彝族的医疗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认知和应对策略有了重大进步。是书在形成途径、文体形式、涵盖内容、思维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彝文经籍有所不同,是凉山彝文经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传说有一部彝族先人留下的明代彝文医药书,但藏在何处,落在何人之手,不得而知。这一线索被正在撰写我国第一部彝族药物专著《彝药志》的楚雄州药检所蔡永祥知道了,他自告奋勇,要以“踏破铁鞋”的精神,深入哀牢山区去寻访。  相似文献   

7.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近四年来,收集了一千多册古彝文书籍,其中绝大部分是彝族群众自动献出的。禄劝县彝族社员张兴,家中珍藏着一批祖传珍贵古彝文书,十年浩劫中,他把这批书装入土陶罐里密封,深埋于地下。1981年他把挖出的二百四十本古彝文书背到县城献给文化部门。武定县万德公社彝族社员杨自荣献出明、清年间的古彝文书三十本,其中《六祖分支》、《指路经》等书,为研究彝族起源  相似文献   

8.
在凉山彝族人的法律生活中,人们把操作习惯法、调解处理纠纷的人称为“德古阿莫”。德古是彝族人中有文化、有知识、品德高尚,能言善辩而又有威望的智者,他们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是掌握彝族文化的一个“阶层”。彝族的神职人员称“毕摩”,不少习惯法的条文记载在毕摩用古彝文写成的经书里,毕摩能够朗读,背诵和诠释,因此毕摩大多是德古。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用彝文著述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彝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在明、清时期的古籍中称之为“爨文”、“韪文”,近代称之为“倮文”,常用的有1000多字。据考查,流传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间原始彝文史料约500种之多,现已征集到400种左右,内容极为丰富。它们以民风古朴的语言文字和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记载的有历史轶闻、生  相似文献   

10.
罗曲 《民族学刊》2016,7(1):65-70, 118-120
进入19世纪后,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彝族文化,并有不少著述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彝族文献的搜集、翻译、整理、出版成就卓著.尤其是106部①《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出版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大.但是毕摩文献仅仅是彝族文献中的一部分,在包括译著、彝族文化人用汉语文及其他语种撰著的作品、彝文文献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相当规模的语境下,应当树立“彝族文献”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科学分类.分类是对事物从具体到一般的认识,所以对彝族文献分类的研究关系到彝族文献价值的实现.本文从《彝族毕摩文献经典译注》说起,对彝族文献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国彝文古籍保存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世代传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结晶——彝文古籍,建国以来,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和其他民族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系统抢救彝文古籍的倡议后,国家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彝族聚居的地、州、县、相继建立了抢救、翻译、科研机构,并于1982年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组,为开展抢救彝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基础。经过20多年的抢救工作,彝文古籍保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本着"救人、救书、救学科"为目的,调研组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访谈、教学参与等调研方法,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基础上,探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彝族古籍人才培养模式及彝族现代布(毕)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布(毕)摩教育教学为抢救古籍人才做出的贡献和启示,为进一步推动彝文教学发展,培养高质量彝族古籍人才团队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古代又称其为“星回节”。关于它的起源,各民族说法不同: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撤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白族是为纪念白  相似文献   

14.
在彝文典籍记载中,洪水与六祖分支密不可分。洪水与六祖分支作为彝族史学经典,不仅确定了持续几千年的彝族人的活动区域,更是承载着彝族人的族群记忆。在本文中将重新细读《勒俄特依》《西南彝志》《梅葛》等涉及洪水与六祖分支的彝文典籍,从彝族疆域观、人地矛盾、战争等因素进行研究,以天地通婚、兄妹成婚为佐证,提出洪水至六祖分支存在人口小高峰的设想,并对引发六祖分支的原因就教于国内外少数民族史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由云南、贵州、四川彝族知名学者集体编纂的《北京现存彝族历史文献的部分书目》已经刊印发行。该目录收录了北京图书馆、民族文化宫、中央民族学院三个单位保存的彝文典籍659部。这些典籍几乎全是明清两代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其中还有彝族人民作为珍贵礼品献给毛主席的。彝族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众多民族中具有本民族文字的仅有的几个民族之一。彝文又称爨文,罗罗文,是历史较久的民族文字之一。有的学者认为《后汉书》白狼五歌的原  相似文献   

16.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17.
密枝节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及周边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祭祀神灵、祈祷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原始宗教祭典活动,也是撒尼人三大隆重节庆之一(其余两节为春节和火把节)。密枝节一般从农历冬月(十一月)的第一个鼠日到马日,历时七天。“密枝”是彝文的音译,“密”有土、地之意,“枝”则有跳、酒、财帛之意。祭密枝和中国古代的汉族社祭有相同之处,都是对土地的崇拜和祭祀;不同之处是密枝节只许男性参加。 闻名遐迩,号称天下第一奇观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就在这个彝族自治县境内。电影《阿诗玛》使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勤劳勇敢的撒尼人声名鹊起,“阿  相似文献   

18.
川西南的大凉山,承载着数千年的彝族文化,小凉山,更有无数彝族的传统文化孕育其中,彝族“说唱”便是其中之一,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彝族“二人转”。彝族“二人转”产生于东汉以前,与东北“二人转”如出一辙,距今已有200多0年的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不唱山歌冷啾啾,唱起山歌闹说唱艺人在表演凉州。好个凉州闹坏了,我的山歌才开头……”“各种柴火碰到一起了,就能生出熊熊的火焰。各种人聚在一起了,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就这样,“唱”了“说”,“说”了“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彝族说唱多为两人表演,与东北“二人转”确…  相似文献   

19.
凉山索玛花     
白扬 《民族论坛》2006,(3):32-33
凉山的彝族人常常这样说:蓝天上最美丽的是金色的太阳,夜空上最美丽的是圆圆的月亮,春天里最美丽的是明艳的索玛花。索玛花是彝族人的族花,彝族人喜欢用索玛花喻女子——一个民族,竟是对这凡间的精灵如此宠爱。彝族素来就有选美的习俗,3000多年前的古彝文就曾有过相关记载。大自然馈赠给千里大凉山青山绿水,和风丽日,凉山的村村寨寨,美女如云,流光溢彩。凉山彝族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孜孜宜乍”、“呷莫阿妞”(彝族远古美女名)等民间传说,来自彝人对自然纯朴、活泼兴旺生命的崇尚。彝族民间选美,草坪为舞台,蓝天作幕布,太阳调光,风儿伴奏,…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区法》的有关规定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内党政部门印章全部使用彝汉两种文字,既然印章上使用两种文字,那么党政部门的吊牌上是否也应有两种文字呢? 实际上,现在党委部门的吊牌就未见有彝文。于是,有不少群众多次问到:“为什么党委部门印章上使用彝汉两种文字,吊牌就缺少彝文了呢?”我们曾找有关人员解释过,回答是:“中国共产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党,用汉语文就行了。”那么,既然中国共产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党,彝族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