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受尽生活磨折的老舍,很爱怜子女,也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当为着抗战,不能不只身离开家庭后,在家书中亦常谈到对“弱女痴儿”的教育和希望问题。1942年4月刊登于《文坛》第2期上的《家书一封》中的意见就很令人深思。摘录如下: ××:  相似文献   

2.
《专业户》编辑先生:我今年已过而立之年,准备元旦结婚。在婚期临近的前夜,抽出一点时间,道一道我对您们的感激之情。八年前的一个寒冬之口,我洗澡时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倒在火盆里被烧成重伤,左手被切除了三指(含拇指),头发变秃,由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一下变成  相似文献   

3.
老舍一生中究竟写下了多少封书信,恐怕永远也无法去作准确统计了。目前,广大的读者只能从《老舍书信集》①中看到老舍的部分书信。笔者在编撰《老舍年谱》②的过程中,又先后收集到《老舍书信集》之外的三十六封老舍书信。在这些书信中,除老舍致郭沫若夫妇的八封书信外...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的四封佚信,致子祥兄(1925年9月2日)、致西南文艺青年书(1941年)、致何容(1948年2月7日)、致王静之等(1965年1月6日)未收入《老舍书信集》中。四信之间时间跨度大,从老舍先生步入青年一直到离世前夕,可以粗略地窥见老舍一生中几个阶段的足迹。四信都较具思想内容,表现了老舍对婚姻、对文艺创作及文革前下农村体验生活的真实思想和真实心态,对于研究老舍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看《骆驼祥子》,觉得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描画得不够“丰满”。于是我给老舍先生写了一封信,谈了我的意见,询问一个问题。谁也没有料到,信发出后不久就接到了老舍先生的回信。 看了老舍先生的亲笔回信后,我欣喜异常。信是竖行红格,天头上印着红字:“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6.
这是《老舍全集》等众多出版物都未收录的老舍的一封信。该信内容丰富 ,涉及老舍当年创作、社会活动、身体等诸多方面的情况。解读此信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舍研究中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7.
我大学毕业后入伍,辗转于西北。在兰州军区,年近不惑时,组织上突然通知我去司令部报到——去肖华同志身边工作。时不待人,肖华垂垂老矣,他离职返回北京后,我仍留兰州,没想到分手不久,他便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转眼间,肖华过世15年了,一  相似文献   

8.
博比·斯考特被绑架的第三天,他的父亲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斯考特先生亲启”的字样,邮戳表明信是从纽约寄来的。“这封信可能就是绑匪寄来的。”负责此案的警官伊万斯说。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然后用一把镊子夹出了两张信纸,把信纸展开,放在桌子上。信纸上的字都是用铅笔写的,一张是用印  相似文献   

9.
《专业户》编辑老师与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好:我是《专业户》杂志的忠实读者,两年来,《专业户》杂志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与支持,使我得知了许多致富信息。今天我借《专业户》一角,特向读者朋友请求援助。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专业户》杂志看到:“分33”小麦品种产量高,并于95年引  相似文献   

10.
生日的时候,一个人把我和他一年来互通的短信,全部打印出来,厚厚的一沓上,是美丽的丝带,算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初看到的时候,有惊喜,有感动,肯这样费心思保留随手发过的短信,又花了力气打印出来,很是难得。但是,再看洁白无痕的打印纸上那些规则的宋体宇时,心里忽然有一丝怅然,我说,你给我写信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草药种类繁多。下面是一封巧用60多种中药名写成的信,读来有情、有趣。白术兄:君东渡大海,独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思念否?今日当归也!家乡常山,及祖国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花红紫草苏木青,金缨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悬紫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池结有石连子、黄实子。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宝,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艺婶虽年迈而首乌,犹…  相似文献   

12.
徐润香 《老友》2012,(6):24-24
我珍藏了一封52年前来自苏联的俄文信,写信人是苏联姑娘尼娜·努达科娃。这封信不仅铭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亲密友谊,也伴随我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祝寿和创作生活纪念,是抗战后期国统区文艺界经常举行的一项活动。这并非俗套,而是在不自由的狭小天地里反专制统治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斗争手段。它对坚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政治、艺术方向,巩固和扩大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44年4月17日,由郭沫若、沈雁冰等29人发起的“老舍先生创作生活二十年纪念”,就是这类活动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当时除《新华日报》发表纪念性短评,《抗战文艺》出祝贺专辑外,重庆各报也多有纪念文章发表,其中发表于《新蜀报》的《纪念缘起》是较重要的一篇,特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14.
重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以下简称《信》),心潮仍然象初读时那样久久不能平静.这是陶斯亮同志写给已故父亲陶铸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悼词.这朵白花、经受了几多冰封霜冻,终于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的春天,破土萌芽,绽蕾开放.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悼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中,陶斯亮同志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是众口称誉的佳作之一。这封信发表时,在全国曾引起强烈的反响;如今读来,仍然可以感受到震撼心弦的艺术力量。在谈到这封信时,作者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作家,更不是诗人。这封写给爸爸的信,不是创作,只是把我所经历的一段生活如实地写下来;我没有塑造什么人物,……”。①我们知道,悼念文章不是小说,是容不得半点虚构的。悼念文章的写作,或抒发作者的哀思之情,或追忆被悼念者的生平之事,或于怀念中揭示某种事理,或在哀悼中表白一己心迹,总之,写法多样,不拘一格。一般说来,由于这种文章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只要有真情实感,有熟悉的人物和事迹,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写起来也就不很难。近几年来,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悼念文章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不  相似文献   

16.
张久英 《北京纪事》2013,(5):110-112
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在清朝末年时统称为“羊圈”,分为两条胡同以后,依规模分别命名,南边规模较小的被称为“小羊圈胡同”。1949年后,因为“羊圈”的名称言之不雅,这才改名为“小杨家胡同”“大杨家胡同”。  相似文献   

17.
曹晋杰 《中华魂》2010,(4):62-63
2009年11月21日《扬子晚报》B7版,发表了旅居德国的李仲公女儿李幼华为她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害贺龙进行辩护的一篇文章。李幼华原来的文章题目是《李仲公交出贺龙信的前前后后》,态度还有些暧昧,而《扬子晚报》将标题改为《贺龙给蒋介石“求降信”惹祸》,并围绕主题作了删节,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物价飞涨,老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样,吃平价米,穿国难服,既戒烟,又戒酒,连茶也须戒了。他在1944年9月15日重庆《新民报晚刊》上发表的《戒茶》,反映了国统区进步文艺工作者在生活上经受的折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其文如下: 我既已戒了烟酒而半死不活,因思莫若多加几戒,爽性快快的死了倒也乾脆。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建国以后,老舍除去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外,一直勤奋地坚持创作。仅以剧本而论,就有二十多个。话剧《龙须沟》是他建国初期的代表作,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龙须沟》创作难度很大,因此。这个剧本所取得的成功艺术经验,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就《龙须沟》的创作旨意、冲突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信》     
上课伊始: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短文,还记得吗?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多有趣的一封信哪。你知道信还有什么别的称呼吗?说说看:生1:电报。生2:邮件。师:同学们,大家来看一看(出示电脑课件)我们中国人对信有这么多称呼,我们来把它读一读,记下来。来,每个读两遍,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