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 ,江阴市构筑区域资本经营通道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 ,逐步使地区经济整体融入资本市场 ,从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动员能力和资本市场的机制优势实行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紧紧抓住资本经营和结构调整这个关节点 ,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主题 ,不断开展市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从而构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企业家群体优势、机制优势和体制优势相结合的地区竞争优势 ,创造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江阴经验  相似文献   

3.
风险资本市场效率是指风险资本市场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大范围内动员风险资本,将其配置到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或产业部门,并实现风险资本增值循环的有效程度。风险资本市场的效率由风险资本动员效率、风险资本配置效率和风险资本循环效率三方面的效率构成,它们不仅共同决定风险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而且还存在着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效率的风险资本市场应具有三大类十一项要素。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全球新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及其结构优化浪潮背景下,有效促进产业转移和实现地区产业聚集发展能力提升,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生成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最终实现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上的区域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战略性关键问题。文章通过产业转移的资本补缺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就业创造机制及其市场作用的引导、政府政策的作用机制等,从理论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阐释,并提出有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中国内地九省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以“市场主导、自愿参与”为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扩大开放的区域合作新框架。福建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通过建立区域统一市场和产业合作机制,加强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形成双向互动的竞合关系,有利于做到产业布局结构合理、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建构与系统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6):109-116
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生态系统研究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现有研究系统构建要素筛选效率不足,且尚未运用区域品牌生态系统理论对绿色食品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构建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尤为重要。在剖析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梳理出系统内二级驱动机制和非线性能量输入、输出机制以及四条因果反馈回路。据此,可通过三种途径推动中国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生态系统优化发展:拓展企业动态能力,增强企业资源吸收能力、资源利用和成果转化能力;发挥政府公共营销和市场维护作用;做大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协同营销和资源协同配置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区域碳交易市场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提高减排效率的重要工具,有效发挥其资金配置功能对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交易市场自身发展具有双重意义.从资金配置视角分析,由于我国CDM项目定价权缺失、碳金融创新不足以及区域限制导致的市场主体减排成本差异小等原因,我国区域碳交易市场在发挥国际、国内融资潜力和优化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当下加强机制创新、促进区域市场间的合作是我国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区域合作是一市场交易过程,它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进区域合作参与各方的福利,区域合作中市场交易费用的大小将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状况,资源配置机制的选择对区域合作十分重要.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例,对区域合作的基础、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大、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不合理、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机制不健全,要实现该区域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应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区域产业规划与区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构建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人力资源集群优势;加强区域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发挥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外贸结构视角运用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就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主体结构和区域结构四个具象化体现的外贸结构对广西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广西产业结构处于第二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具象化的外贸结构对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均印证广西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状况。因而,提升劳动效率、增加资本引入与积累、建立产权清晰的竞争市场、发挥要素外部性功效以及扩大贸易区域等不失为调整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创意经济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以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区域面临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旅游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扩展消费市场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城市品质等多重功能,成为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为加快长三角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和新策动力。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 《社会科学》2006,(8):48-51
本文在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深化,形成长三角经济新增长极和新高地的理论,进而通过对长三角金融合作、金融资源配置现状的剖析,提出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应慎言“以产业优惠代替区域优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齐祥  尹合伶  尚红敏 《学术界》2012,(3):100-108,284,285
在促进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将税收区域优惠政策作为刺激投资的主要措施,我国在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初期也不例外.在区域税收优惠方面,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梯度递减的方式体现,使东南沿海地区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远高于其他地区,形成了我国税收区域优惠政策的格局.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开放,已造就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其发展态势和增长速度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税收区域优惠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刺激作用,造就了一批民族品牌,扩大了社会就业,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在我国应实行税收区域优惠政策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而不应简单的“以产业优惠替代区域优惠”或“淡出税收区域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08,28(1):142-146
本文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提出了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这一新的理论命题。本文的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才能为制造业集聚及其升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制造业的良性集聚和升级发展。这也是京津唐地区赶上或者超越长三角地区可能需要经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和范围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三角的目标不仅是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体化中获取范围经济。其推动力是由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的的体制一体化,其依托是区域内相同的产业基础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和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共同市场的有效作用。范围经济产生的合力是由合作和共享产生的。合作就是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克服以邻为壑、过度竞争的现状,从有限领域的合作进入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共享就是要求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和基础设施实现共享。长三角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向区域外转移,在区域内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是获取更大的范围经济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以及经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问的功能协调。上海区县功能定位问题的考虑,应该突破旧地区主义的思维约束,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跳出上海布局上海,形成外向内联的总体格局。整体功能定位于:依托长三角,面向全世界,合力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中心城区的能级提升是核心,应该放在首位;浦东-南汇地区着力构筑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开拓发展,示范带动,全面体现“继续走在全国发展前列”的排头兵功能;郊区五县是产业拓展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并重,西连长三角,南拓杭州湾; 崇明三岛是生态涵养区,提供战略后备空间,同时打通北上通道。整个格局是“东引西联,南拓北通,中心崛起,形成合力”。近期抓WTO后过渡期结束的机遇,加快引进服务业外资;中期关注“两岸三通”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重点落实自由港政策;远期在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基础上有效建成真正意义的“一都市、四中心”。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种群的环境容量,但长三角地区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报告从世界经济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中国经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视角,研究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20年可能处于的大环境.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未来20年期间,世界经济将处于康氏长周期的衰退一萧条一复苏期;中国经济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三角地区的上海都市经济圈有可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纽约都市经济圈的世界第二大都市经济圈.浙江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环境将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加且多变的时期,正视危机,抢抓先机,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