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瑛 《社会学》2007,(3):62-64
“啃老族”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上的,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帮助“啃老族”走出人生误区。一是要抓思想教育,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啃老族”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是青年的佼佼者 ,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 ,不仅关系到本人的前途和命运 ,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 ,研究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是紧密相连的 ,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适应状况 ,而社会适应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素质水平 ,因此 ,本文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素质及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 ,一方面为毕业生进一步的社会适应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仅是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问题。过去,对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偏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政策只关注公平,与效率无关;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广泛实行社会政策就注定会损害效率。这两种观点看起来尖锐对立,但其实质都是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建小区的扩展、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时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多的管理作用,由此他们谁是居民利益的真正代表者,虚如何区分这三个组织的职能,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理顺他们的关系,是目前与广大社区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居委会是基层社区最重要的权威性组织,由于这个组织一开始就是作为与国家政权体系有深刻内在联系的组织而存在的,它  相似文献   

5.
寇寇 《公关世界》2010,(7):23-24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中国虽然大学生很多,但是真正的人才却不多。一个社会人才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相似文献   

6.
压力社工     
“流浪”,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浪漫的词.但对另一群人来说,流浪可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流浪者,无家可归的露宿者,社会最边缘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7.
社会记忆,已然成为当前中国学界一个颇为盛行的话题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发表了很多著述,运用社会记忆来分析某些现实问题。毫无疑问,社会记忆是一个极好用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例如,历史学家们曾以感情记忆与共同事实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近代史和中日战争问题,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思索那些被感情和意识形态所遮蔽了的、可能存在着的真正问题与事实;人类学家们以社会记忆和IZI述史为视角,逐个分析了不同地域群体和民族的族群认同、信仰仪式、传说及思想观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了解和认知;社会学家们则以集体记忆为分析维度,对上山下乡的知青和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乡村女性进行了讨论,展示了宏大的社会工程对他们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重新建构。在这里,笔者要指出,与这些独到而精彩的研究相比,关于社会记忆本身的理论分析更为重要,同时也太少了。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有两个思路或许可以引入到社会记忆的理论研究中去,一是话语,一是权力,当然,这二者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袁岳 《金色年华》2008,(6):45-46
魅力也是竞争力 中国社会中自认为高魅力指数的群体属于社会强势群体。他们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担任比较体面的社会职位。不过,如果从社会大众的感受而言,这些人却也并不见得有他们自以为的高魅力。至少虽然大多数老板以为自己有魅力,而真正喜欢自己老板的人只有大约1/3。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还缺乏对于魅力的共识,我们对于魅力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的时候,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是自然和必然的,从未真正了解所谓“中国发展奇迹”背后蕴含的意义。但当我有机会走出国门,尤其走入亚洲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去观察和了解他们的经济社会情况时,再回头去看中国,才明白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0.
“相亲”是现代人择偶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它以“电视相亲”、“交友网站”、“婚姻中介所”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它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尤其是两性在这一社会互动中的地位。社会性别理论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试图把社会性别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社会性别是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到强化或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下,青年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全国更广泛的关注。青年农民工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融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对于这一群体怎样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与这个社会融入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青年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浅析,并试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力求为青年农民工开创一条最佳道路,缓解当前城乡冲突,以实现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颖 《现代妇女》2014,(8):347-347
不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无法真正懂得这个国家语言奥妙的。反之,越深刻、细致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就越能正确地使用这个国家的语言。通过本文一起了解一下日本人生活当中与预兆和禁忌相关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曾颖 《金色年华》2007,(4):43-43
前不久,某一所封闭式教学的“贵族学校”与媒体联合推出了一个让学生“上山下乡”的社会体验活动,他们此举的目的,是想让那些自幼在封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一下社会的各个层面,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应该承认,学校的出发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们此举也是有针对性的,校董是个资深的教育界前辈;他对自己学校中的孩子们与社会现状的隔绝表示出一定的担忧,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是国企和私企老总或高级办事员以及其他各类成功人士的儿孙,他们“封闭”的时间比开放多,坐车的时间比走路多,对社情民意民风民俗的了解都很有限。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上完小学或初中就直接到国外深造,对他们来说,这些远不如英国美国或德国的社情民意民风民俗重要。  相似文献   

14.
社工招考热给社会传递出一个信号: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职业化趋势,势不可挡。这个在中国曾经冷门的专业变成了无可争议的“热门”专业。然而,在机遇背后,作为社会工作从业者的我们,头脑必须清醒。在对社会工作巨大的人才需求背后,社会转型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推手。民众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真实需要才是社会工作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 21世纪前20年,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费孝通教授长期致力于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研究,他积自己经验,得出一个结论:要认识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要研究中国的农民,不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是很难真正认识中国社会的。这一见解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中国,任何革命运动,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没有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赵虎 《职业时空》2008,4(8):138-138
一、培育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宪法,法治国家的理论正逐渐形成体系。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在未来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如果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则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甚至可能会在法治社会里犯错,这也给中国建成法治国家造成阻碍。因此,重视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让他们形成依法行为的意识、崇尚法律的观念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的由学校走入社会。笔者就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该项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