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世荣 《生存》2020,(6):0155-0155
初中美术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引导学生去欣赏和感知美术作品,还要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且运用美术语言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注重美术赏析课引导,可以通过丰富教师自身情感体验来传递情感和感染学生,还要捕捉生活中的情感元素,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歌唱艺术的声情并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斌 《唐都学刊》2006,22(1):128-130
歌唱的声音与生活中的自然讲话声音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要准确到位,音色、音区应用自如,才可能论及其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丰富多样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声情并茂的最佳表达效果才是欣赏者听觉审美标准的要求,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的交流和共享,使歌唱艺术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欣赏的过程 ,即是人们对音乐本身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 ,也是人们自己的感情和音乐家所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所以说情感体验是人们进行音乐欣赏的动力、中介及归宿。并且 ,音乐欣赏是培养人们高情商、高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数据结构、智能系统、信息网络等新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变化。在文化艺术领域,作为艺术作品创作者的艺术主体虚拟化、虚拟主体间性的形成,展示了艺术生态的转型:数字化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让艺术作品创作者的身份不再依附于特定的地点,不同的“语境”近在咫尺,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创造和重置“语境”的过程中,艺术作品变得具有“非物质性”和“交互性”,从而改变了艺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不再是“施动”和“受动”的关系,而是“交互”和“对话”的互动关系,此时的艺术主体不再是孤立封闭的形象,而是动态开放的形象,艺术主体间与欣赏者之间成为艺术共生平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主体认识结构作为认知要素与非认知要素的统一,是构成主体的本质力量。尤其是非认知要素,作为创新活动内在动力,是创新活动产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创新过程中,以灵感、直觉、情感为主而形成的激发、诱导与定向作用,以情感、意志、直觉为主而形成的调节、评价和选择作用,以灵感、直觉、情感、意志为主形成的创新、激励与推动作用,三者相互联结交融,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合力作用,从而形成一股推动创新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黄伟 《生存》2020,(15):0011-0012
高中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可谓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构成,语言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融会贯通,能够传达出更多思想感情与内涵。所以,要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单将语文写作当成是一项学习任务,更不能抱有想要获得更多分数而学习写作的想法。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是内心感情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诉说。他们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与读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打动读者。所以,要优化写作技巧传授途径,不断学习,从而使写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美术课首先给人的是美,语言要美,内容要美,形式要美。语言要美,要求简练正确,并不缺乏幽默;内容要美,要求欣赏的作品形式完美,有一定的思想性;整堂课呈现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有感染力的;形式要美,课的形式结构与课的内容和谐统一,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反对空洞的理论阐讲。因此,我们的美术课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教于乐,以情动人是教学中的好方法,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法是心灵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氛围倾听学生的心声,一堂看似简单的美术课却渗透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多欣赏美术作品,在课前,针对本课内容,教师可多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可共同欣赏和切磋,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它必须调动起每一个人(欣赏者)所掌握的全部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社会生活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学音乐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以求更快推进全民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院华 《生存》2020,(15):0171-017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初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美术学科的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接触经典的过程中愈加完善自己。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感悟,需要学生具备美术鉴赏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展开美术鉴赏教学。美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鉴赏,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鉴赏美术作品的基础。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美术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合理建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逻辑和实践起点,儿童的道德教育决不仅是一个知识教育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能力培养问题,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培植有德性意义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的过程就是德性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体验情感、理解语言、感悟童话、学会游戏就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生活路径.体验情感首先要丰富儿童的情感,其次要引导儿童体验情感,最后要鼓励儿童正确多形式地表达情感.理解语言就要正确把握儿童语言的特点,加强与儿童的对话和交流.感悟童话就要用童话来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品质的适合现代儿童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童话,切实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入手,不断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学会游戏就是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游戏的本质.尊重儿童的游戏习性.积极加强游戏伦理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本文主要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美的氛围;就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总结了几条原则,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3.
蒋晓城 《社科纵横》2012,(5):69-70,79
唐宋婉约词中,雅词与俗词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雅词在情感内容上,寓庄于媚,在男女之情的描写中蕴含深厚之思和高远之意。在情感表达上委婉曲折,含蓄风流,常采用"意境化"的艺术手法,在语言运用上温厚文雅,耐人寻味。雅词具有深婉隽永、含蓄蕴藉之美。  相似文献   

14.
共情心和慈悲心应该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心型!学家费什巴赫对共情理解的疏理,依据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给予共情一界定,共情是一种具有更广大慈悲情怀的深度共情,包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及关爱他者,深度地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怀特海的哲学为这样一种更宽广的深度共情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撑。在怀特海那里,宇宙是情感的海洋,感受他者的感受是我们与他者建立联系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互不相识的老人在花鸟市场里对花草盆景谈得挺热乎;一部优秀影片会获得各国观众的感情共鸣。这种现象表明了,艺术能打破个性间、情感间和地理间的局限,使人们产生共同的感受、情绪和语言,从而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艺术为什么会有这种社会沟通的功能呢?这是因为艺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整个社会和大自然中,无不存在着线条、色彩、韵味、节奏、语言、心灵、动作的美学意义,并且只要是社会的人,无不在处处感受着这些。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有意识的。人们欣赏艺术,先由欣赏者与艺术品或艺术家发生沟通。艺术被个体接受后,还要与别的人们沟通。这种沟通因为它的广泛性,才使艺术的社会沟通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正由于艺术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所以艺术与社会的沟通随时都在进行,只不过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城里的小孩可以去听音乐会,农村小孩可以听大人唱民歌,虽然途径不同,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能力同样得到培养,使相互的情感、思想得到了沟通。许多沟通形式由于进行的反复性和广泛性,已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模式被固定下来,如欢迎国宾时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当前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知识性、启迪性、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心理.  相似文献   

17.
曲士英  张辉 《学术交流》2006,46(12):183-187
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德育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理性的价值、功能和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对理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何以可能的根据、意义和底蕴进行哲学思考,是理性教育存在的哲理性依据和它的实践的自觉性前提。理性的力量就是理性在追求、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所呈现、发挥出来的功能和力量。理性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德育要在理性与情感的交融中寻求合理张力,反对和防止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去的作文教学大多数集中在重视学生作文本身而忽视了写作文的学生。“一切写作活动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研究写作“不仅要注意成品——文章,更要研究形成文章之前那段看不清,摸不着,充满矛盾,反复的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①这复杂的心理活动,当然是指写文章的人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尚光进 《生存》2020,(14):0063-006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间段,他们的三观树立基本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更是要做好情感方面的渗透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式教学已经成为一大主流,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升综合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主题统帅说”是前人写作经验的结晶,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意义。文学作品的主题包含思想、情感、形象三个因素,是三者相互渗透、交织、融合的有机统一。它对创作的统帅职能是通过上述三个因素的统帅作用在其相互制约、求得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的。陈老萌同志把主题的审美性特征和认识性特征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号召作家挣脱“统帅说”的“绳索”,必然招致理论上的混乱不清和实践上的无所适从。正确的结论只能是:主题是统帅的观点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