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即将到期.中央又提出在原有耕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尽可能大的产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随机抽选了黄浦村五组对其1996、1997年的土地承包进行了调查.该组总农户44户,总人口117人,总劳力68个.总耕地356.54亩,其中承包耕地288.42亩。现在主要问题:一是种田劳力正在逐渐减少,外出经商、打工者增多。44户中从事种田的劳力为ti4人.占总劳力64.7%.所占比…  相似文献   

2.
时下,许多农民反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由于一些农民对科学种田知识了解甚少,对自己承包耕作土地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及土地的酸、碱程度不了解。不能对症施肥.而是盲目地施用化学肥料,不仅浪费资金,增大农业成本.甚至人为地造成“肥害”,使土地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一、部分农民用肥观念陈旧。他们认为种田不论氮、磷、钾,有肥或多肥就能长庄稼,而且越来越迷信高档化肥、进口化肥。这些年不少地方施用农家肥越来越少,种白茬地随处可见,化学肥料几乎成了庄稼的主要肥料甚至唯一肥料,这样…  相似文献   

3.
刘国强  李真 《中国统计》2004,(11):31-32
国家关于粮食直补、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等政策出台后,农村粮食生产出现积极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湖北省城调队对武汉市新州区(原新州县)部分街镇进行的调查表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已经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一)四大纠纷1.承包关系不稳定的纠纷。据统计,实行免征农业税等政策后,所调查的区、街两级农经部门共接待因土地承包纠纷而上访的农民 52人次,此类信访件创历史新高。纠纷表现:一是重新要田要地的农民与村里的纠纷。由…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央将“三农”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中央又下发了“一号文件”, 更是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从而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于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央一系列重大支农政策引领下,我国粮食生产摆脱连续5年减产的阴影,农民增收走出连续7年的低速徘徊,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减负”是当前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全国广大民众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统计部门工作的重点。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天都围绕“农民增收减负”这一话题开展统计工作,时间长了,自然联想到基层统计工作的减负问题上来。 随着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基层统计部门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改革的需要,县乡一级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在编工作人员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工作职能,由经济建设的直接指挥员,逐步转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管理员和指导员。这就对基层政府统计部门今后的…  相似文献   

6.
大有镇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赵凤昆近几年来,响水县大有镇党委从全镇实际出发,稳定、完善以“两田制”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过于零散、部分村组土地抛荒等问题。目前,该镇悄然兴起了一股土地规模承包热。全镇种田大户...  相似文献   

7.
种菜是农民致富的途径增城农调队朱志成“老老实实种田,同样可以致富”。增城市石滩镇的农民既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多年来已认清了一条道理:种菜同样可以致富,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在生产责任田上投资出力...  相似文献   

8.
姚锦涛 《江苏统计》2000,(12):47-48
靠种田致富曾是许多农民的美好心愿 ,他们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但每每收获的却是“增产不增收”的惆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种田越来越不容易 ,农业生产已到了非调不可的地步。然而“该怎样调、调什么”的问题决非一道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尽管人人都知道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 ,要以市场为“龙头” ,但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尤其是对初涉市场的乡村干部和农民来说 ,变化的市场和动态的信息往往使他们莫衷一是 ,感到难以把握。事实也正是如此 ,许多乡村干部费心劳神 ,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农民“调粮扩经” ,但从总体上来看 ,由于种种因素影响 ,…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逐年降低与农民的负担重有很大的关系。负担与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负担重了,收入就少;负担轻了,收入就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就意味着增收。所以,帮助农民增收就必须先减负,减负是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好土地承包展期工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参照外地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土地展期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在人口发生变化时,采取“动帐不动地,两田互找补”的办法进行调节.二是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三是合理流转的原则.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二、完善土地承包形式土地展期承包后一律实行两田制,即口粮田和责任田.“两田”以现在承包状况为基础,原则上保持稳定.薪炭林地现已按要求达标的,其林权和经营权归农户所有,未达标的林田集体收回作机动地;园田地划归口粮田管理,饲料地划归责任田管理.机动地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耕地总面积的5%.上地展期承包后清理出来的口粮田和责任田、薪炭林地等要纳入机动田管理.机动田除承担正常税费外,定购粮和提留提款可以适当提高,基数由乡村确定.机动田可以在村内外公开发包,每年发包一次,合同一年一定,允许年初预交承包费.  相似文献   

11.
打造“富裕桂花”的主要路径是扩大就业。为此,桂花镇将通过承包、租赁、出让等多方式加速农民土地流转,腾出和解放更多人力;通过做大做强桂陶产业,全面推动休闲颐养产业等措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通过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让百姓增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吕伟 《四川省情》2005,(8):43-43
今年以来,党和政府继续在农村实行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许多惠民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四川省农调队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直补等政策性补贴收入人均30.2元,增加16.3元.增长1.2倍,其中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收入增长1.4倍,粮食直补收入增长4.7%;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社会》1998年第3期发表张伯汉的文章认为,农村在第一轮承包期到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没有及时开展延长土地承包的工作;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行收回承包地重新发包;在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搞强迫命令变相“归大堆”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一定要认真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及时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各地政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明确发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原则来开展工作,增强农民对土地经营的稳定感,鼓励农民对土地增加长效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好承包土地中出现的问题□文/杨连祥,杨荣祥,杨兆最近我们就农民承包土地情况随机抽选了大丰县大龙乡中洋村第三村民小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农民承包责任田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亟待解决。一是劳动力流转量大,土地承包者变换频繁,且数量多。搞掠夺性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6.
经济信息     
上半年四川农民政策性补贴收入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党和政府继续在农村实行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许多惠民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四川省农调队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直补等政策性补贴收入人均30.2元,增加16.3元,增长1.2倍。其中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收入增长1.4倍,粮食直补收入增长4.7%;同时由于取消了农业税,使农民上半年税费支出大幅减少,人均税费支出仅6.5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元,减30.5%。(省农调)上半年四川电力生产态势良好2005年上半年,四川电力工业进入较快发展轨道,1~6月全省…  相似文献   

17.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征地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征收制度,中外学者从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都是在农村税费改革没有全面推开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研究.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0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到全面铺开已历时五年.其间从减负和规范出发到着眼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完善政策,逐步推进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到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得以铺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2006年开始,在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的基础上,全部免除农业税.这些重大举措势必对农民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对皖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1992~2010年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影响安徽农民收入倍增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与农民工流动的省情对安徽农民增收影响极大,皖北地区的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而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还没有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坛、保阳两市农调队在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时发现,一些村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退田”和“无人要”的田块,有的种田大户夏收粮食已基本不种。据金坛市对132户种田大户调查,发现复种指数仅为146.2%,远远低于一般农户180%的水平;其中有40户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农田基本荒着。农田抛荒现象在部分地方又重新抬头。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粮价一跌再跌,农民收益大幅减少,目前农民手中仍有大量余粮卖不出去,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这是导致农田抛荒的主要因素。二是一些原来离土又离乡的农业人口,转包给他人或请人耕种的田块,由…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十五”计划后期。国家出台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政策,使农民尤其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