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产力布局是社会生产的空间形式。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地域布局上的体现,就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生产力布局属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具有全面性和长远性,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布局合理则百年受益,布局不合理则百年受害。中央制定的“七五”计划,对全国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已作出了决策,指明了方向,但要具体落实,还有待于做许多较长时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就延边来说,对延边的国土资源状况、经济  相似文献   

2.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量实践,给民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就是一个新课题。诸如生产力的结构和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组合和地理分布、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等等。研究各民族生产力布局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民族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关于研究民族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议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是它的领域。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经济地理学界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最早的提法是“生产力布局”(或称“生产布局”),谓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其后也有人提“生产地域综合体”,类似的提法还有“生产的空间组织”、“生产空间结构”、“生产空间秩序”、“生产地域体系”等。这些提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地区综合的观点出发,研究生产力分布的规律性。解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它在揭示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分布条件、特点及地域组织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一定问题,由于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在生产活动方面,因此实际上等于把经济地理变成了生产地理,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只重生产、不重流通、更不重消费的情形在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4.
经济区域是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地域分工的加强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经济区域都是在全国的经济地域分工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协作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划即根据上述要求,依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及相互组合的特点与规律对国土进行有计划的划分.我国目前进行的以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城市为核心组织区域经济活动,这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及分布的状况而进行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新探索,它要求在不改变现行行政区划的领导体制下,按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及相应区域的综合发展的各种优势,逐步把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广大区域内的城乡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协调起来,组成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一区域有机结合——互为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城市经济区,进而逐步形成我国有系统的合理的经济网络.科学而合理的城市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条块、城乡分割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振兴我国经济的作用.这是目前我国在体制改革中在经济的地域组织体系上进行根本  相似文献   

5.
城市腹域内的经济个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的布局遵循地租衰减规律,这种地租衰减过程由于经济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导致城市经济个体向外围空间的分布密度逐渐降低,该过程同时形成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个体分布空间的差异,最终形成城市的最大扩展边界。在排除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为谋求效用最大而实现地租均衡从而形成城市边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国土开发和基本建设以及生产力布局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考察,从中展示了我国三十五年来发生的历史性的社会经济变革和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其中,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的变革和成就,文章还作了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规律生产力在空间的布局是有客观规律的,人们在进行生产力布局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规律,进行合理布局。违背了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生产力布局规律有适用于各个社会形态的共同的一般规律,也有只适用于某一社会形态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8.
人口分布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要素,离开人口分布就无生产力布局可言,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分布义决定着人口分布的状况。研究武汉市江岸区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旨在协调两者的关系,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人口分布,以提高全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效益。一、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江岸区是武汉市7个城区之一,位于全市城区北部,东临长江,与武昌区、青山区和洪山区相望,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黄陂县、东西湖区和江汉区接壤。北宽南窄略呈扇面,土地面积64.2km~2,辖15个街办事处和2个乡,属于城带乡的建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615906人,人口密度9644(单位:人/km~2,以下略),人口分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城乡人口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唐山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依托传统产业,壮大比较优势;依托京津优势,加强基地建设;依托港口优势,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从政府善治、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安全4个方面,构建了和谐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测算了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指数,并从区域、空间分布、“三纵两横”战略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分析了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因地制宜,把建设的重点从经济转到社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及其方法,对徐州城市句法集成轴线与全局吸引子耦合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徐州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发现徐州城市空间的句法集成轴线与全局吸引子布局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老城区内部全局吸引子主要沿智能度较高的全局轴线布局;在运动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全局吸引子在老城区内呈现块状布局特征;全局吸引子在分区的布局主要沿老城区延伸轴线周围分散布局,其分布类型较为单一。最后针对全局吸引子与句法轴线协同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安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诸如工业布局的重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直是研究者的中心论题。研讨这些问题,对于制定我省正确的工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腾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安徽工业布局的重点在哪里? 这是安徽工业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理论前提,即在工业布局上是继续信奉“均衡布局论”,还是坚持重点布局论? “均衡布局论”曾在我国长期流行,它主张在我国广大地域空间平均部署工业生产力,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目标和方向,是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方式根本区别之所在。受这个指导原则的支配,我省工业生产力布局过去是四处开花,既无重点,也无“白点”,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国内外城市扩展与产业布局的相关理论和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演化规律,对无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分布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无锡城乡空间结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力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无锡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统筹无锡城乡一体化空间形态结构与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出发,扼要阐明诸因素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区域的部门经济结构及经济地域体系,从而为我国区域经济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京九铁路沿线江西段产业、城镇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论述了京九铁路沿线江西段的基础设施布局、组建地域经济联合体、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建设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关於合理分布工业生产力诸原则的正确规定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实施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大步骤,是全国人民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个伟大经济纲领。这个伟大计划的实现,将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目标前进一大步;同时,也将大大地改变我国工业生产力分布的不合理状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是要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特别是重工业建设;这就是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以便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样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从设计、施工到投入生产都必须考虑到合理分布工业生产力问题,卽必须依据社会主义生产力分布规律来确定我国工业地区的分布,才能顺利地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工业地区分布问题给予很大注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正>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备,有些基本理论问题尚难作定论,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探索。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正在迅猛发展,给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地。经济地理工作者通过国土规划、生产力布局、经济区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各项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丰  相似文献   

19.
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城乡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冲击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农村经济相互渗透,城乡界限已趋消失。沈阳在改革中加快向城乡一体化迈进,以城带乡、城乡结合,使城市和农村、市区和郊区逐渐趋为一体,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城乡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它历经城市乡村化、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到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乡村化。在古代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本的城市,虽然已有了农业同手工业的简单分工,但城乡在地域上的分离还不明显。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由于商品交换突破了地区的范围,发生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并聚集于往返必经、联系方便,便利生产者买卖活动的地方,出现了乡村化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原始的城市一体化。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化。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业集中在城市,城乡地域逐步明显,初期的城邦通常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乡村地区,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共同体。随着大奴隶主作坊和大田庄制度的盛行,排除小农和小手工业经济,破坏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区位与城市土地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地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换言之,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地理学中,自然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周围陆地、山脉、河湖、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自然地理位置为城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提供极其重要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位置的优劣影响人口、城市与产业的宏观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