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要、容纳国家数量最多、活动涉及面最广的国际组织 ,在国际多边机制的构成和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联合国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多边机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0多年的历史证明联合国作为最有效的国际多边机制 ,在冷战结束后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应当维持和平与促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历史上新的一页开始了。随着新的要求的出现,世界组织的使用更加频繁,也更加迫切。联合国这部机器曾一度因冷战的作用而失去效力,现在骤然间变成了国际力量的核心,去应付过去几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当今和未来所要面临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裁军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联合国在国际裁军领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也应看到,冷战后新的国际军备形势使联合国的裁军活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以前由于冷战,联合国的功能陷于瘫痪。现在要攻克难题,解决过去几十年悬而末决的问题,树立新的形象,在国际联手处理未来问题时发挥核心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联合国寄予新的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国家出现多种形式的还政于民,这是非洲民主化后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是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等多因素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其中,主要因素有冷战之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联合国、非统、非盟以及非洲地区性组织与非洲主要大国的态度,军人对待政治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联合国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大国否决权"制度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制度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现有大国否决权的不可撼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联合国改革陷入了种种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面临维和行动失效、军控与裁军艰难、反恐能力不足等重重困境。在这方面,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决定了联合国难有作为,联合国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尽管遇到诸多危机,但联合国是不可替代的国际组织,将继续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联合国的建立、发展、成就和当前的困境,作了高度的概括与分析。作者指出:世界格局正处于一个新旧转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导致过去被两大阵营所掩盖的一些矛盾逐渐激化;冷战终结后,世界仍未安宁,一个不安宁的社会使联合国不堪重负!联合国将背着沉重的包袱,带着人类的希望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冷战时期宣告结束,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世界性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潮流正异军突出,强烈震荡与冲击着转换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和重组中的国际关系,在强烈的国际动荡和各种各样的冲突中,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深受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困扰,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当前的发展态势,以及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影响略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在军控、维和、反恐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长远来看,联合国必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应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健康发展;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增强本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联合国发挥作用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从冷战结束至今的十几年里,国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包括国际发展主题继续呈现和平与发展的态势。国际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过渡,世界经济不断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也从原有的产业经济结构,向以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实现历史跨越等。这些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世界的每一国家和民族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其在未来的地位和作用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世界新秩序概念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世界新秩序是20世纪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始终追寻但尚未实现的目标。冷战后,美国正式把建立世界新秩序确立为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的剧烈变化,尤其是90年代初海湾危机的出现,为美国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一种具有新泛美主义色彩的原则,世界新秩序概念主要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制止地区性武装侵略、组织集体行动和建立大国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世界新秩序是20世纪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始终追寻但尚未实现的目标。冷战后,美国正式把建立世界新秩序确立为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局势发生的剧烈变化,尤其是90年代初海湾危机的出现,为美国建立冷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提供了有利时机。作为一种具有新泛美主义色彩的原则,世界新秩序概念主要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制止地区性武装侵略、组织集体行动和建立大国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国际化、科技一体化和政治国际化的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联合国作用的增强以及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抬头,国家主权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冷战后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都进入了自治道路的选择发展期,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和国际间合作的加强,并没有限制国家主权,更不是主权的转让,而是主权国家间在平等互利、承认对方主权为前提的基础上的交往与合作。冷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国家主权的本质和原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主权弱化论”和“主权转让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承认国家主权的非弱化性和不可转让性,既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和维护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秩序,也可以在实践上澄清某些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 ,联合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 ,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出现的“联合国终结论”是错误的。随着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 ,联合国必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使命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的沧桑巨变中,20世纪将给历史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两次世界大战的热战浩劫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磨难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惨痛而深刻的创伤,如今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生活的人们无法想象在当时战火纷飞或超级大国对峙的年代,人们对持久和平的急切渴望。冷战结束,美苏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主要大国关系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这些无疑给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表明,尽管世界总体局势继续趋于缓和,爆发大规模世界…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它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冷战结束之後,随著国际政治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各国要求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意见和作用,在经济上形成统一贸易管理制度,将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以有利於世界各国更公平的竞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世界加速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地区之间冲突仍然不止,民族、宗教矛盾十分尖锐,惜在不稳定因素很多,世界并不太平。这种情况,对联合国在国际、政治新形势中所扮演…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抗,逐渐发展为冷战。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朝韩关系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波三折。双方由最初的对峙到后来一系列民族和解政策的出台,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双方存在的严重的不信任和祖国统一方案中的巨大分歧,因此在整个冷战期间朝韩关系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朝韩双方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带有深深的国际烙印。直到冷战结束后,才为朝韩关系的改善和双边政府高层会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作为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俄关系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建构的新范例,两国相互借重,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共同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抗,逐渐发展成为冷战。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朝韩关系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一波三折。双方由最初的对峙到后来出台了一系列民族和解政策,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双方存在的严重的不信任和祖国统一方案中的巨大分歧,因此在整个冷战期间朝韩关系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特别是朝韩双方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深深的国际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