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洪伟撰文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学术领域,由于学术失语的程度深、范围广、时间长,再加之在当下西方文化全球化、西方学术独霸天下的语境下,国内许多学者面对西方文化殖民缺乏应有的文化警觉意识、学术本土意识和本能的文化焦虑,反而在所谓学术全球化、科学化的潮流与旗号下,全盘接受其观念与产品,以操持西式学术话语、采用西方学术研究范  相似文献   

2.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3.
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言说与表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裁体,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元素的有机整合,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支撑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构将话语符号整合在一起的有机语词体系.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必须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面向现实生活世界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对中国问题进行语词提炼,嫁接与推展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吸收中国古代典籍的精华,同时还要进行中国学术话语结构与方法的建构,最后学术期刊要担当公共责任,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思考学术何为、学者何为等学术精神生态问题,已经日益迫切而无法回避了.在大师之后的历史境况中,学者强烈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在当代创新话语中,创新之路在于将创新与生命多样性紧密结合.意识形态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语境,文学研究不是脱离政治,而是去思考政治语境中的文学研究何为问题.学术声誉是文学研究学术生态的思想氛围,对学术发展和学者精神提升具有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文学研究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学术国际化处境和确立本国文化立场的紧迫性.文学研究者具有多重身份,作为科研人员、文学教师、人文知识分子和本国文化代言者,在维护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生态上,他们的身份意识和职业精神将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5.
一、失语症:传统学术话语的当代问题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话语系统是该民族的思想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影响世界的思想巨匠和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这些思想巨星的精妙思想则由他们的话语系统表达,并活在其话语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在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的内在动因: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摆脱它对于外来学术话语框架的制约,从而提出植根于自身文化土壤的学术话语。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促进中国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重建和面临的三重思想任务,进一步探索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术随笔在 90年代的悄然兴起并迅速走红,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这 一文化景观的呈现与90年代中国学者的生存境遇、文化立场和文化心态有关。学术随笔的 边缘性特征和创作主体边缘化的写作姿态、话语方式,实际上是当代学者自我边缘化存在 策略的本文呈现。学术随笔热的产生和兴盛,还与读者对文化消费产品的选择、印刷出版 业的技术革命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学术随笔具有重理趣、轻抒情,厚思辩、薄叙写的文体特征。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独立 精神,强烈的良知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建立在深广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反思”意识和理 性精神等等,是学术随笔的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8.
习惯于丛林法则思维的人大多认为,国家安全危机化解的关键手段就是国家的实力,甚至只是武力。但是国家实力并不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化解安全危机的唯一手段,国际关系的“安全困境”表明,在国家实力之外,化解国家安全危机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即话语技巧的使用和语言功能的发挥。外交话语视域下,国家安全危机大致可以识别为:舆论攻击、经济制裁、战争威胁、军事包围。这四个方面即便在最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军事包围,只要战争还没有打响,那么外交行为就不会停止,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方式主要在于话语技巧的使用,即把话语技巧嵌入外交声明、说服、辩论、反驳等话语实践中,使不可能的和平变成可能的和平,使可能的战争成为不可能的战争,从而大大降低国家安全成本,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失语"遮蔽了中国文论话语,中华文化严重"西化"的危机时刻,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体认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异质性,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重塑中国文论的学术主体性、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以及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又吸收作为全人类文化成就的新型话语系统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发展在知识生产领域引起的显著变革是官学的一统江山被打破,民间学术重焕生机,蔚然而成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一道醒目风光,更成为考察乃至重写中国学术史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向度.三十多年来民间学术在当代中国的复兴,是中国社会转型及民间社会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体现;民间社会是民间学术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学术自主性是民间学术的本质特征和灵魂,因此,法理意义上的民间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对民间学术的前途及命运至关重要.而建构和捍卫学术的自主性,则是民间学术自身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师伟  曹姣 《学术界》2023,(4):42-51
中国在近代与西方两极相逢,遭遇了重重的文化危机,并由此而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态势和走势。晚清时期,中国文化安全危机的形成及其脱困经历有自身的规律及相应的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在晚清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危机根源于传统文化未能与时俱进地发生现代转换,这使得中国固有文化在先进性、民族性及现代性等方面出现了三重不适应。17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对比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历史性悬殊,在趋势上呈西升东降之势,文化先进性由中国转移到了西方。西方携先进性优势,强势打破了中国大门,从而在民族性层面上使传统文化处在藩篱破碎的破防状态,中国传统文化未能转生出现代性,国家文化危机的克服缺乏可以依赖的现代力量,晚清中国深陷国家文化安全困境,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时代背景下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的内在动因:中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摆脱它对于外来学术话语框架的制约,从而提出植根于自身文化土壤的学术话语。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促进中国文化传统在新时代的重建和面临的三重思想任务,进一步探索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已经成为非常普遍、非常严重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已近乎无可奈何。导致学术不端的原因包括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等方面。治理学术不端也必须全社会、管理界、学者自身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幼儿英语教育会从语言之根、文化之根上加深当前国家语言文化安全危机.在幼儿教育阶段,语言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加强幼儿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初步建构其民族文化身份,铸造其文化主体意识,并形成初步的文化认同.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的角度着眼,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宜推广和施行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随着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框架的形成,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国内哲学界对西方这套建立在语言分析基础上的话语系统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隔膜。进入新世纪,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走向国际化首先要了解国际学术的前沿,掌握当今西方哲学的话语系统。同时,走向国际化不仅在于学者自身的努力,而且在于掌握国家资源的相关部门为学者创造条件和环境。把握国际学术前沿与中国学术走向国际化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我们的访谈自然应当关注这样的问题。蔡曙山教授是一位在逻辑学、语言哲学、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他的“命题的语用逻辑”、“量化的语用逻辑”、“模态的语用逻辑”、“语用力量的形式系统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领域探析”、“论数字化”、“多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语用逻辑”等论文为走向世界学术前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一书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近年来,他还在“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标准的意义”、“遵循国际学术规范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我国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要素”、“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科学评价”等论文中就中国学术国际化问题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民族经济、政治等社会诸多因素的整体性问题。经济与文化的关联性,使得民族经济的不够发达成为了民族文化安全危机的重要原因。加速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关键。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积极进行民族文化资本化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本位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推动下的文化转型中知识分子地位的边缘化,一批中国学人开始了对于80年代学术界思潮林立、主义风行的繁盛时代的深刻反省。同时,摆脱意识形态话语束缚而回复学术独立地位也日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追求。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性的学术空间开始形成。“回到国学”作为某些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而主动的集体行为,标志着80年代反传统思潮的被取代,标志着90年代许多知识分子重建中国文化价值的自觉意识和学理选择的出现和时兴。然而,当下最需要的是立足于90年代的社会现实、文化现实、文学现实、文论现实,进行中西融会、古今结合的研究。从一种“跑马占地”式的急功近利到冷静深入的“专心耕耘”的变化,标志着整个中国学界的学术心态的日渐沉实和在新形势下重建文论话语、回归学术本位、确立学术范式的期盼。  相似文献   

18.
《云梦学刊》2004,25(6):13-14
金秋十月,北京,吾等来自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学人,秉持职业良知与学术公益之心,汇聚于“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以文会友,各抒己见,自由讨论,就恪守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术创新达成共识。鉴于学术规范对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感当前存在的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坚信经过不懈的集体努力以促进中国学术规范化的可能性,兹谨向学界同人发出如下倡议:———恪守职业道德,扎实治学,老实做人。摒弃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浮躁心态。反对抄袭剽…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一种综合的、高品格的学术话语形态,具有民族性内涵、科学性内涵和大众性内涵。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其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其"走出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统、道统和学统,使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主流,成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中国现代性建设没有完成.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就缺乏合理性.当代反现代性学术思潮主要为后殖民主义和国学思潮.后殖民主义认为中国的启蒙主义运动是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产物,国学思潮认为儒家代表的中国文化可以弥补甚至取代现代文明,它们都具有反现代性的倾向.为了建设现代文化和现代学术,必须批判这两种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