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MutS表型的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血管生长抑制素,表达阶段流加甘油-甲醇混合碳源以提高菌体密度和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水平,菌体密度可达174g/L,约是表达阶段采用甲醇为单一碳源的发酵过程的3倍。菌体密度的提高导致表达阶段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下降很快,当发酵液中的铵离子浓度低至40mmol/L时,影响了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改变pH调节方式并在发酵后期添加25mmol/L(NH4)2SO4使发酵液中铵离子浓度维持在150mmol/L以上,血管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产量达到108mg/L。  相似文献   

2.
克雷伯氏菌(K lebsiella pneum on iae)分批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根据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补料可将发酵过程分成4个阶段。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底物浓度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菌体生长阶段(阶段II)底物浓度控制在6.0 g/L最适合菌体生长,产物主要生成阶段(阶段III)底物浓度控制在18.9 g/L最适合产物生成,菌浓可达7.83 g/L,最终1,3-PD的浓度为68.5 g/L,摩尔转化率为61%,生产强度为2.21 g/(L.h)。  相似文献   

3.
采用卡拉胶包埋具有环氧琥珀酸水解酶活性的诺卡氏菌菌体用于生产酒石酸。固定化的最适卡拉胶浓度为20 g/L,菌体浓度为200 g/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5 g/L,固定化后的酶活回收率可以达到70%。高浓度的环氧琥珀酸对水解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游离细胞的米氏常数(Km)为0.234 m o l/L,抑制常数(KI)为0.22 m o l/L,固定化细胞则分别为0.31 m o l/L和0.21 m o l/L。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0和8.5。细胞固定化以后,耐热稳定性增强。30°C 0.2m o l/L的底物浓度下,摇瓶中连续转化25批,L(+)酒石酸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pH和温度对重组毕赤酵母表达retep lase(rPA)发酵过程中的降解现象。在低pH(4.5)诱导条件下,由于蛋白酶活性高,rPA降解严重,表达量几乎为0,提高诱导pH至6.5,蛋白酶活性降低,rPA的表达量最高达到122 m g/L。通过将诱导温度从30°C降低到20°C,rPA的表达量从153.2 m g/L提高到207.9 m g/L。降低温度能减少细胞死亡率,从而减少了发酵液中蛋白酶的释放,降低了蛋白酶的活性,抑制了对目的蛋白rPA的降解。另外,低温使胞内AOX酶活性提高,从而增强了r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技术研究了回流温度时(76°C)1,2,3,4,6-五-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的超声溴化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液中初始物半乳糖的浓度随超声辐照时间的变化,采用一次法和初速度法分别建立了该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方程:r=9.348×1-0 31ρ(一次法),r0=1.07 8×1-0 21ρ,0(初速度法),确认这一反应对初始物半乳糖为一级反应,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根据推测的反应机理得到的动力学方程为r=K1ρ,(K=2k1k2ρNBSk5),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菌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及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并与最终放瓶效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发酵前期(±50 h)pH变化为判断依据的新的快速筛选菌种的方法,即发酵前期pH下降到谷底较早的菌株高产的可能性很大(概率接近70%),并在双亲株灭活种间融合法选育利福霉素SV菌株中进行了应用,筛选到了高产融合菌株F-3及F-16,两菌株分别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了11%和17%。同时,得到了两个亲株(利福霉素SV产生菌U-32、利福霉素B产生菌X#-1)的酶解条件(U-32:10 m g/mL、34°C、2 h;X#-1:10 m g/mL、34°C、3 h)及原生质体双灭活标记条件(U-32:UV 20 m in;X#-1:60°C、50 m in),双灭活原生质体用500 g/L PEG融合,融合频率约1.04×1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碳源和氮源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实验设计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蔗糖是法夫酵母生长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虾青素在细胞内积累的最佳碳源,其最佳浓度为30g/L;最佳的氮源组成是硫酸铵4.9g/L、蛋白胨6.2g/L、酵母膏1g/L,虾青素的含量达6.78mg/L,摇瓶发酵产率提高了1.8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应用恒温系统及缓冲液体系 ,考察了温度及 p H值对分泌过程的影响 ,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添加葡萄糖、金属离子 Fe2 +、K+和 Mn2 +以及超声波和微波处理的效果。实验发现 ,p H=7.4,温度 34°C,以及添加 5 g/L KCl或 5 0 mg/L Mn SO4 都能刺激庆大霉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锰(Ⅱ)催化溴酸钾氧化溴百里酚蓝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2.27 ×10-6g/L,线性范围0.5~5.5μg/25mL,方法简便,适用于铝合金、发样、米粉、水中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推广的Tanh-函数法,即Sechq—Tanhq方法,给出了多分量Schrōdinger、Klein—Gordon方程组及Kdv方程的孤立波解,即给出方程(组)的下述形式的孤立波解,φn=∑Nr=0αn,r^u^r+∑Nr=1bn,rνu^r-1其中u=sechq(·),ν=tanhq(·)。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氮与番红花红T体系的分光光度测定,提出了1种测定硝酸盐氮的新方法.在2.0 mol/L的硫酸介质中,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104L/(mo1·cm),质量浓度在0~10.0 mg/25 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此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亚硝酸盐氮测定,结果与经典的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谭莉 《中南论坛》2006,1(2):87-88,121
通过把方程变形为向量形式,从而引进无穷小生成元和局部Lipschitz条件,结合Sobolev嵌入定理,利用经典的半群理论得到了方程{ux+Δ^2u+u+ut|ut|^m-1=u|ut|^p-1 (t,x)∈[0,T]×Ω,u(t,x)=0,(t,x)∈[0,T]×aΩ,u(x,0)=φ(x),ut(x,0)=φ(x).的局部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 ,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乳化剂及基膜等因素对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纳滤膜在 0 .6MPa的操作压力下 ,对 1 g/L的 PEG60 0、Na2 SO4 溶液截留率分别达到 90 %和 95 % ,通量为 45 L /( m2 · h) ,同时结合接触角测定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滤膜表面的测定结果 ,讨论了纳滤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金属离子对皱纹盘鲍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设计,以组织块增殖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M199和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添加Ca2 ,Mg2 ,Zn2 金属离子对鲍的外套膜和上足触手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Ca2 和Zn2 对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g2 的作用不明显;对上足触手细胞生长最好的组合为5 g/L的Ca2 ,1 g/L的Mg2 ,20μg/L的Zn2 ;对外套膜细胞生长最好的组合为1 g/L的Ca2 ,1 g/L的Mg2 ,60μg/L的Zn2 .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rCHO细胞(Ch inese ham 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在批培养和谷氨酰胺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的生长、代谢特性。实验发现随着谷氨酰胺浓度的下降,谷氨酰胺的比消耗速率以及氨和丙氨酸的比生成速率显著下降。与批培养相比,在谷氨酰胺限制流加培养过程中,培养时间延长,活细胞密度增加,达到2.4×106cells/mL;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代谢副产物生成明显减少,YAmm/G ln由1.04 mm o l/mm o l略微下降到0.92 mm o l/mm o l,YA la/G ln由0.35 mm o l/mm o l下降到0.08 mm o l/mm o l,YX/G ln由0.383×109cells/mm o l增加至0.504×109cells/mm o l,YAmm/X由2.59×1-0 9mm o l/cell下降到1.85×1-0 9mm o l/cell,表明谷氨酰胺代谢的能量利用率显著提高,也证明其参与细胞合成代谢的分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麦冬药材中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去木糖-14-hydro sprengerinin C、麦冬皂苷Ra、penogenin-3-O-α-L-吡喃鼠李糖(1-2)-β-吡喃木糖(1-4)-β-D-葡萄糖苷、14-hydro sprengerinin C和慈溪麦冬皂苷A 6种麦冬皂苷的质量分数。色谱条件为lunna NH2色谱柱(4. 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流速1. 0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为室温。该条件下上述6种麦冬皂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 96~9. 60μg/m L,0. 92~9. 20μg/m L,0. 97~9. 70μg/m L,0. 94~9. 40μg/m L,1. 04~10. 40μg/m L,0. 92~9. 20μg/m L。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 1;方法回收率为98. 59%~101. 77%,RSD为1. 15%~1. 98%。所建方法可用于麦冬药材及相关制剂中麦冬皂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L9(34)正交表建立了适合于樟树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μL ISSR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dNTP0.25 mmol/L、引物0.3μmol/L、Mg2+2.0 mmol/L、Taq酶1 U和模板DNA50 ng.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 s,58℃退火1 min,72℃延伸2 min,42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8.
当PCR反应体系中Mg2 +浓度为 2 5mmol/L、dNTPs浓度为 2 0 0 μmol/L、引物浓度为0 2 μmol/L、TaqDNA聚合酶为 1 5U、DNA模板为 2 5ng(反应总体积 2 5μl)时 ,可得到比较稳定的RAPD谱带 分别从白鲢 (Hypophthalmichtysmolitrix)血液、肌肉、肝脏、生殖腺等组织提取模板DNA ,其RAPD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古丁诱导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s)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本研究用1μg/ml,10μg/ml和100μg/ml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干预PDLFs细胞24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尼古丁试验组(1μg/ml、10μg/ml和100μg/ml)作用于PDLFs细胞24h后,nACh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尼古丁剂量的增加,nAChR的基因表达水平随之增高(r=0.948,F=254.231,P=0.000)。结论尼古丁致PDLFs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nAChR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Ⅰ、Ⅱ、Ⅲ、Ⅳ4组,分别缓注(时间>60秒)瑞芬太尼0·25μg/kg,0·5μg/kg,0·75μg/kg和1μg/kg;约1min后静脉给予异丙酚1·0~2·0mg/kg,麻醉起效后开始胃镜检查。按50~100μg/(kg·min)的异丙酚静脉注射维持至术毕。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胃镜检查均在麻醉下顺利完成。Ⅲ组和Ⅳ组术中SpO2较麻醉前和Ⅰ、Ⅱ组显著下降(P<0·05),各组麻醉恢复时间及离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25μg/kg、0·5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而0·75μg/kg和1μg/kg的瑞芬太尼则剂量偏大,可能抑制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