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晓东 《社科纵横》2006,(10):105-107
本文拟就汤显祖《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造以及对《紫钗记》与《牡丹亭》和未完稿《紫箫记》的比较分析来具体探讨汤显祖爱情观内在建构的多层次性问题。认为汤显祖的爱情观中存在着“常情”、“痴情”、“至情”三个层次,他肯定“常情”,讴歌赞赏“痴情”与“至情”,并且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下,对其爱情观形成的原因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和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旧唐书·经籍志》对《西域记》未加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子录道家类,自宋以后,各著录家多入史部地理类(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那么,《西域记》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呢?胡适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这两部书之间“有点小关系”(《中国章回小  相似文献   

3.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一生主要的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即《还魂记》)、《南柯记》与《邯郸记》,由于每部剧作都有“梦”,合称“四梦”。在《与丁长儒》的信中,汤显祖曾说:“弟传奇多梦语。”……  相似文献   

4.
森鸥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德意志留学三部曲”之一的《泡沫记》1 ,其舞台搭在德国的慕尼黑。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日本画家巨势是一个自费留学生 ,专攻美术 ,他在慕尼黑切身体尝到与德国少女玛丽纯真的、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的恋爱 ,目睹了巴伐利亚国王癫狂的恋慕为女主人公一家带来的灭绝之灾。  《泡沫记》中飘荡的 ,是芳醇甘美的异情调和浪漫主义氛围 ,其中 ,也融进了欧外青春的憧憬和人生的感伤。研究日本近代文豪森鸥外的民主意识及其创作心理历程 ,《泡沫记》是一篇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一、从《泡沫记》、《神曲》和《风流佛》看爱的升…  相似文献   

5.
认为1931年由联华影业公司摄制出品、卜万苍编导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既有着对中国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尝试,又蕴含了追求爱情婚姻自主、争取女性自由解放的现代启蒙思想,并流露出同情底层民众、批判贫富差距的进步阶级意识.多重张力的相互扭结,使《桃花泣血记》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个独特的电影文本,带有20世纪20年代旧式市民电影向30年代新兴左翼电影过渡的痕迹.影片中隐含的现代启蒙思想和进步阶级意识,为卜万苍后来执导《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黄金时代》《凯歌》等左翼电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隋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北京地区的某些州、郡、县建置沿革,前后矛盾,疏漏多见,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以《隋志》之玄州、平昌郡及《旧唐志》幽州大总管府、玄州、三河县、密云及燕乐县为例,加以考辨,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7.
张明富 《求是学刊》2015,(1):152-157
《明史食货志》之编纂始于清初潘耒辑录"明实录"的有关资料,志书草稿成于王原,而后删改成王鸿绪《明史稿》之"食货志",雍乾之际再加修改而成其书。此书是研究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依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20世纪中期以后,海内外学者开始对之进行校勘,纠正其失误。近几年对初校本《明史食货志》校勘记的修订是在尊重并吸收前贤有关成果的基础上,复核、修订初校本原有校勘记,并对新发现的问题加以考证,作出增补校勘。每条校勘,首先从论证较详的校勘记长编入手,而后简化成扼要的校勘记。初校本《明史食货志》原有校勘记99条,修订后形成了校勘记长编247条,又从中择出223条简化成校勘记。文章选列其中校勘记长编30条,希望读者由之了解本次校勘修订工作的大体状况。  相似文献   

8.
《历代法宝记》(下简称《法宝记》)是清末在敦煌发现的一部佛教禅宗文献,因其记载了别具特色的“净众·保唐”一系禅宗的历史及有关问题,备受学者注意。国内外学者对其籍校录、研究者不少,且有许多成果问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以笔者浅见,对《法宝记》的史料价值不能估计过高,引用此籍,应以慎重为好。这里,我们从《历代法宝记》的传衣说入手,提出一些问题,请同行学者批评指正。 《法宝记》从第二大段开始,即转引《付法藏经》,叙述了释迦灭度之后,自摩诃迦叶开始,至于师子比丘的二十四代传法世系。不同的是:其在上述二十四代的基础上,又加进了五代,建立了与《景德传灯录》等禅宗正统谱系楷定的“西天二十八祖”稍异的“西天二十九祖”的法统说。《付法藏经》所说的二十四祖是:1摩诃迦叶、2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救母记曲本》,是新文化运动巨匠胡适先生旧藏珍本戏曲之一。戏曲史学家吴晓铃先生曾为之撰写跋文,认为该本系清宫连台大戏《劝善金科》的祖本之一。吴氏之后,此本下落再未见披露。笔者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访得此本,对其来源进行了考证,并以之与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首都图书馆藏康雍旧本《劝善金科》、清武英殿本《劝善金科》相比勘,介绍了《救母记曲本》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其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骆驼祥子》和《约伯记》这两份经典文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生发于中国近现代文化文学传统的《骆驼祥子》,和从西方基督教———《圣经》思想文化文学传统衍生出来的《约伯记》,它们立足于各自的历史语境,都对“个人”的境遇及其归宿进行了探索,对“个人”观念的确立与意义作出了强有力的质询和反思。然而,它们各自的“个人”话语模式在出发点、指向和言路等方面却迥然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中“个人”观念的巨大差异。作者力图探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试图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