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鄂西民族研究学会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召开了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了学会理事会。理事会选举向延槐为会长,李辉轩为名誉会长,田寿延、余建方等为顾问。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同志交流了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十八篇,并分别就鄂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文化教育问题、民族艺术问题和民族历史发展问题等进行了认真讨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司城是湖北恩施州城土家族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分析其景点的布局和经营情况,认为应从景点建设、经营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具体有建设土家风情社区;可组建以土司城为核心资产,以宾馆为配套项目的旅游集团公司,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使其打造成为鄂西文化旅游之亮点。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爱国将领陈连升是在一八四一年抵抗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清史稿》、《清史列传》、《湖北通志》、《恩施县志》均为其立传、最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以及为纪念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自治州文化  相似文献   

5.
恩施州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恩施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重大战略选择。恩施州应以“主角”的身份,从理念思路、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接,融入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视阈下发展恩施旅游新经济。  相似文献   

6.
梯玛信仰与叶梅的小说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信仰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既体现为土家人的刚健性格和乐观精神,也隐含着土家人的生存意识、集体意识。在土家族女作家叶梅的中篇小说《撒忧的龙船河》和《最后的土司》中,梯玛信仰是结构文本的核心因素。对于小说世界中的土家人民,梯玛信仰潜在地引导和约束着他们的生活,根筑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期冀;而对于作家叶梅而言,写作即展演土家文化,这不但饱含了她对土家文化的认同,也饱含了她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态势中对本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之一。恩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对恩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必要。因此,恩施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对体育旅游的主导作用,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与资源整合,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宣传,打造鄂西体育旅游精品,积极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鄂西的城镇 (一)鄂西的自然人文环境湖北省西部(简称“鄂西”),有一大片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历史上城镇的发生时期虽然较早较长,但在建国前,一般地说,它的发育十分迂回缓慢。建国后,虽然鄂西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在建立自治州、自治县以后,速度更快,可是如何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仍然是急待我们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地处偏僻的鄂西南,与邻近的渝东、湘西及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中饱经洗礼,经历了比其它民族地区更多的艰难曲折才走向共和,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的中坚分子,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应该说,辛亥革命对包括恩施在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鄂西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鄂西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人口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对土家族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大体上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鄂西地区土家族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进入90年代后,鄂西土家族研究的这种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改变。纵观鄂西地区90年代土家族研究的态势,大体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健全机构,凝聚队伍的蓄势阶段,后期才是出批量性成果和真正起飞的阶段。其显著标志至少有下列两个:其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法治建设的推进,恩施土家族的纠纷解决机制有所变迁,但是恩施土家族的法观念和国家法观念并不同步,传统乡土文化的纠纷解决方式仍有巨大的生存空间。本文试图从微观方面具体分析非诉调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在解决恩施土家族纠纷中的运作与变化,以及探究依法治国背景下国家制定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鄂西的悬棺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发现鄂西的悬棺葬分为插桩式、崖洞式、崖窟式、岩礅式等四种类型。葬具有船棺式、木槽式、木函式、小屋式、木箱式、木柜式及与当地土葬棺木相近等几种样式。其分布在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利川、建始、巴东、来凤、咸丰、宣恩等县市和宜昌市的宜昌、秭归两县。经过考证分析,认为鄂西悬棺葬沿续时间很长,大约从战国晚期到元明时期。从文献记载、田野调查和随葬品看,鄂西悬棺葬的族属应为土家族及其祖先巴人。  相似文献   

13.
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数出现在民歌的曲首、句首、句中和句末,与民歌正词一起构成整首曲子,决定着民歌的风格、意境和情感等,一般以语气助词、称谓词、拟声词、习惯语或俗语的形式出现,具有描述当地土家族生活、抒发土家族情感、弘扬土家族艺术精神、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功能。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鄂西山区也使当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还具有粗放纯朴的山区饮食文化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鄂西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特点,结合鄂西南恩施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实际,对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恩施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优势,提出恩施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鄂西圈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鄂西圈可以构建为"三心、三轴、三圈"的旅游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优势资源,建设民族文化生态圈是确保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武陵山区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建设土家族文化生态圈必须以文化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家族文化生态圈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旅游开发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打造生态文明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普及生态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湘鄂西地区各族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湘鄂西地区,(本文所指的湘鄂西地区,是以清代区划为标准的历史地理名词,而不是指现在的行政区划.它包括湖南西部的辰州、永顺二府所辖的沅陵、泸溪、溆浦、辰溪、永顺、保靖、龙山、桑植等八县和乾州、凤凰、永绥、晃州四厅以及湖北西部的施南府所辖的利川、恩施、咸丰、宣恩、来凤、鹤峰等县.这些地区现在大部分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来是土家族、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千百来年,各族人民在这里进行着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又共同进行了反对外国侵略、反对封建剥削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毕兹卡,译成汉语就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聚居于湘西、鄂西一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有六十六万人。主要聚居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花垣等县;桑植、泸溪、吉首、凤凰、大庸等县,亦有少量的土家族。此外,湖北恩施专区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等地有二十一万人;川东、黔东也有少量的土家族。据了解,目前我州在土家族来源问题上,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西来说:是古代巴人之后,世居川东、湘鄂西;一是东来说:来自江西。两种说法,各有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