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时代精神演变的结果,它包含着空间和时间演变的双重因素,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时代变迁、种族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云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孕育它的独特地理环境。云南文化区域在区位上的边缘性特征蕴涵着朝主流发展的时代机缘,地理空间的相对封闭独立和温和舒适的气候所形成的民间文化原生态愉悦风格包含着现代文化的原创因子,多样性的民族分布促进了文化生态丰富性的形成。根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云南文化民间原生态理念的形成及其在当代地理情势中的进一步提高与转化,是本课题人类学艺术地理考察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汉唐制度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时政制、律令多有革故,亦不乏鼎新,并以法律儒家化为其标榜,发展为隋唐制度之渊,是隋唐达到中华法制高峰的基石。魏晋法律文化有着传承、解放、独立三个特质,正是受当时学术分野所影响,也是魏晋文化的风度与风流所造就。将魏晋法律文化置于其时文化大环境,特若学术环境而言,更能考察在整个社会巨变背景下,魏晋法律文化作为魏晋文化的一个因子,是如何与其时历史发展密切关联并交互影响,又如何丰富魏晋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华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宏观纵向角度比较了中华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在历史渊源、立法、思想、法律、精神、社会实践基础等方面的传统差异。指出我国当代法律文化应当反映几千年中华法律文明的精神成就,对中华法律文明抱有自信,走出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法律思想与中国法律文化李交发毫无疑义,重构中国现代法律文化,必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流经几千年,成为一种具有惯性的文化背景,孕育、培养、影响着人们,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后人总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对其内容或进行质的继承、量...  相似文献   

5.
“临川文化”是以临川治属为核心而涵盖周边11县(市)的古代临川区域人民所创造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临川文化所具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同一、个性的鲜明和独特、成就的巨大和突出,使其满足了区域文化成立和命名的条件;临川文化之所以用“临川”命名,是为临川在区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的文化总是会受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其对于藏传佛教的传入、形成、传播与分布、习俗与教义、寺庙建筑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是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及人们在建立或面对该制度时所表现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行为模式的总和。良好的法律文化既是法治国家的标志,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一定模式的法律文化,是由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深受传统法律文化或域外法律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其自身构成要素间矛盾运动的结果。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就绝不可忽视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应根据一定原则对权利和自由进行科学分配,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法律意识,因为真正的法律不是印在书本之内,而是融化于人们的内,u之中,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的异质性是地域、民族、国家等演进过程中显现的独有文化特质,是区域文化脉络、民族传统乡情、国家本土风物流变、发展及其规律化、社会化对法律的特殊要求,反映在法律概念、法律意识、法律原理、法律调整等皆不尽相同。民族国家传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之间有差异,同一法律文化场域之内也有差异。其特殊性格通常在群体文化的矛盾运动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理、民族、法学教育等多重原因,中国法律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制约着中国法律文化的整体发展.然而,在中国统一的政治环境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法律文化是能够实现有效的整合的,这需要我们在把握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的同时,实现民主政治的社会化,适应法律文化发展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强法学教育,为中国法治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与文化的区域性 文化定位是一种文化范畴的圈定,也是具有排他性的文化标识。文化范畴和文化标识是包括民族性、区域性两个因素的特征表现出来的,是民族性、区域性的有机统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中,由于地域辽阔,各个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生产条件不同,各个区域之间的情况差异很大,尽管大的文化背景还在影响着,但还是使得某一个区域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与行为的精神因素,是理解法律制度与法律行为的关键。在学界里, 人们为了研究的必要,对法律文化作出各种类型划分,其中,中西法律文化是一个最基本的划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文化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与广泛。而没有比较就意味着没有相互的吸收与借鉴,就更难发展与升华。因此,中西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法律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的生成、供给与创新一个以相关制度资源的最佳配置为核心的动态平衡过程。本文应用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研究了法律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探讨影响法律供求的诸多因素,进而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经济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等相关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导致法律的供给也随之变动不居,使之难以达到与法律需求完全吻合的理想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每种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回族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法律文化,同时也有许多和今天的法治不相协调的内容,有着现实缺陷。仔细分析这些缺陷和影响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区域经济重要支撑的陕北区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地理环境和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生活,形成了陕北人自我满足的小农意识,知足常乐、安土重居的观念束缚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在榆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必须改造制约经济发展的文化观念、文化制度.加快榆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先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为榆林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考证、推理、演绎等研究手段,研究荆楚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等的规定和影响,荆楚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影响与现代需求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观念、精神和价值体系。而这种观念、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渗透着它所孕育其中的社会道德价值。道德、经济、传统文化及旧的法律意识无不影响、制约着法律的发展。面对社会转型的时期,要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法律价值,以尽快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前论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观念对民间宗教信仰传播的影响,至于从区域文化特征加以深刻论述的论著更不多见。荆楚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而每一种因素对文化影响的力度则因时因地而异。因此荆楚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湖北民间宗教信仰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治平教授的法律文化类型研究可谓当代同类研究中的典型代表,如果将梁治平的法律文化类型研究视作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出现的一个"事件",从一种"思想史的社会视角"予以审视,可以发现,以梁治平的相关研究为代表的法律文化类型学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时期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既有诸如社会科学的移植背景、"文化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又与梁治平个人独特的学术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之后.在面临中国法律文化向何处去的困境之时,“和谐”以它深邃的蕴涵再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分析中国法律文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法律文化向和谐的法律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并努力尝试着对中国法律文化如何走向和谐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论晋商经营体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在几百年经营中,所形成的经营体制深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作为经营主体的晋商,其自身以及其所创建的具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已有法律制度的模仿和套用,在法律精神、法律原则上都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意旨。分析晋商的经营体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晋商,我们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法治社会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