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4 毫秒
1.
政党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高度重视政党软实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科学建党、治党水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政党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软实力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政党软实力建设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前提,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提高政党软实力有着良好的基础与传统。提高政党软实力除了要加强自身建设外,还要注重提高政党文化软实力,要提升多党合作的内涵与深度,要加强政党外交来展示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选择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其特殊的优势.但是,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我国的政党制度面临许多考验和问题,需要从党的领导、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党际关系、参政党自身建设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制度建设的渊源性理论,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建立了理论参照系。从逻辑层面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贯穿着实践的最大逻辑,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达成政党制度建设的动态平衡;从科学内涵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将制度贯通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把握这一核心要素是形塑党的建设正确方向和科学样态的前提;从价值意义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根本的质的规定性,为无产阶级政党文明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注入理论因子。  相似文献   

5.
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中,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参政党的视角与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履行的进路去理解新型政党制度,可以发现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扩展巩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代表性,展现了国家治理利益代表广泛性的优势;民主党派塑造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性,展现了国家治理效果共识性的优势;民主党派参与新型政党制度协商的多层次和广泛性,展现了国家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建设促进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对新型政党制度发挥效能应具备的适应性、正确性、高效性、稳定性等要件进行分析。阐述目前影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主要因素:民主党派的界别模糊化与参政议政内容的趋同化,民主党派的参政合力不强与总体参政质量不高,部分党派成员的参政内容缺乏全局性与长效性、民主党派参政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建议:增强政党意识,提升民主党派参政动力;增强理论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加强交流合作,提升民主党派参政合力;加强机制建设,保障民主党派参政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必须正确剖析当代中国各种主要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提高现实针对性;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中国近百年以来的特定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定现代化目标创造出的重要政治制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这一制度的形成与成熟完善,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彰显的规律性,政党制度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性,政党制度运行的合理性和政党制度国家治理绩效的有效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背景下,这四重来源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实现整合,以共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增强其优越性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说服力和传播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阐明它对世界政党制度与政党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而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通过构建品牌价值—企业软实力模型,可以探讨企业软实力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联系。基于该模型,企业可以从树立远大愿景、构建特色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硬实力以及加大沟通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建立并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反映和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这不仅从民主的实现机制中体现出来,而且从与旧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纵向比较和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横向比较中体现出来.尽管如此,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政治价值追求的产物。在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本质地体现为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等一系列政治目标和社会要求。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完善政治价值内涵,强化政治价值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政党软权力是一个政党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治理水平吸引和说服广大民众的能力。它对于政党成长以及政党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政治"的不断扩展与延伸,执政党软权力的发展与维系受到了一些冲击。研究表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协调与培植政党和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关系;探索实施新媒体战略是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挑战,建构中国共产党的软权力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领导权和"软权力"的视角论证文学与政治的审美关联:在理念层面,文学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建设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相契合;在经验层面,河北"红色经典"以宏大叙事为党的"软权力"建设进行了合理性阐释和合法性论证,创造了政治性需要和地方性表达和谐融合的范例;在实践层面,在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提高社会主义文学介入现实的能力和党的"软实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着力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强化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群众组织力;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增强党的的社会号召力;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党的制度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1956-1966年这一社会主义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期,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左”倾错误,给党的权力运行的实践、权力运行秩序本身的规范化构建带来了危害:在政党文化层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倾向,严重干扰了权力运行的正确方向;在政治社会化层面,日益呈现“革命”性和庸俗化倾向,封建观念未能消解;在组织权力运行体制层面,日益高度集权化,削弱了权力监督内生动力;在权力运行体制内部关系层面,法制建设衰退化,加剧了制度规范的总体缺失;在政治关系层面,党际关系、党与社会组织关系日益封闭,造成权力外部监督群的缺位;在政治行为层面,初步探索的制度型反腐路径逐渐摒弃.  相似文献   

16.
皇权政治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威的核心内容并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皇朝统治,但是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超凡魅力型政治权威的本质。邓小平清醒的看到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弊端,认识到这是事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长期执政的问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重塑。首先,正确处理了领袖个人权威与政党权威的关系,带头实行了退休制度。其次,强调民主权威和法治权威,坚决要求把党和政府的权威建立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将党的执政活动切实纳入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建立了政治权威的法治基础。第三,加强中央权威,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个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必须依靠中央权威,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7.
硬权力是一种制度性支配权力,软权力则是一种非制度性柔性权力。软权力对硬权力能产生乘数效应,两者协同可构成真正强大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建党历史中,在各个不同时期进行了硬、软权力协同建设实践探索,一方面高度重视发展党的队伍、武装力量、政权组织、制度体系以及国家机器和党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机制等方面的硬权力建设;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榜样效用、领袖群体人格魅力吸引、真情为民服务、创造良好政绩等方面努力所形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认同力,充分发挥软权力作用。这种硬权力与软权力协同构成的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事业发展和人民拥护的重要保证,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文化立国、以文化治党的现代政党,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实践的历史课题。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在思想意识层面,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文化价值诉求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切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落实到文化现实实践层面;在文化实践层面,必须妥善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将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实践的落脚点;在文化发展方向上,必须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心。这些规律性认识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众多,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矛盾、多元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民众的民主诉求、参政议政需求与制度的矛盾等.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价值多元化、道德失范成本太小、道德行为缺乏共识等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通过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阐明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动力、基本规范、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仍需要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