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潮剧源于南戏,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其他声腔、剧种的影响。昆腔唱词典雅、声腔细腻,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深远。作为地方剧种,潮剧在与其他戏曲的交流中,移植其中的昆腔剧目。通过一系列音乐上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潮剧巧妙地吸收其曲牌作为伴奏音乐;在唱法上,吸收其赠版的演唱方式,从而使潮剧唱腔具有细腻、委婉的特色,这种特点在潮剧的头板曲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使潮剧艺术表现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潮剧是广东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在潮剧中小生行当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文章以表演实践,对潮剧女小生行当的表演提出一些看法和感遇。  相似文献   

3.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粤东潮汕、闽南泉厦漳及台湾等地闽南语方言区的一个民间爱情故事,戏曲搬演以潮剧、梨园戏为著。通过比较潮剧、梨园戏《陈三五娘》的音乐结构、人物唱腔和器乐曲牌等,探讨潮剧与梨园戏的音乐特色,发现潮剧《陈三五娘》的音乐与时俱进,偏于抒情;梨园戏的音乐固守传统,偏于古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此正是两剧种"同源异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饶宗颐先生作序,萧遥天先生撰写的《潮州戏剧音乐志》是第一部有关潮剧源流研究的专著;随着历史的进展和史料的发掘,关于潮剧源流的研究也展现出了众家学说各抒己见的争鸣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潮剧源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潮剧源流的认识,逐渐明晰并也可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关戏童"是潮州的巫术仪式,它通过戏神田元帅降神附体于戏童进行歌舞及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娱人功能。萧遥天《潮州戏剧音乐志》认为"关戏童"是潮剧的鼻祖,吴真《潮剧童伶制探源》主张"关戏童"是潮剧童伶制的源头;事实上,就"关戏童"的戏神田元帅和所表演"戏"的来源看,从关戏童班到潮音戏的演进之路难通。但"关戏童"作为一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演剧,考察其与潮剧的关系,不失为反思巫术仪式向戏剧演化路径论证的绝佳例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丰富的潮剧舞台表演实例,探讨了潮剧舞台表演重视与观众交流,“和不承认存在第四道墙”的“梅氏体系”的美学特征,以及舞台表演艺术的程式化与技巧性的美学原则,力求从美学角度来透视潮剧舞台表演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潮剧唱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受弋阳腔及昆腔的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有很大区别。潮剧的唱腔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调”,一般的调是指音阶,潮剧唱腔的调却是指一定的音阶组合。潮剧诸调包括[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锁南枝调]、[斗鹌鹑调]、[犯腔犯调]等。潮剧诸调唱腔特殊,演唱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8.
新编历史潮剧《东吴郡主》对古老潮剧的创新与探索,既保留发扬古老潮剧的神韵,又革新传统、融入现代,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可贵的创新,对担纲该剧主角的青年演员的艺术创作予以赞赏和肯定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商榷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
潮汕地区民间音乐极为丰富。潮剧在历史发展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还体现出某些艺术创造性。这对当代的潮剧音乐创作也有重要启示。潮剧艺人的吸收、创造建立在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熟悉上,可以说对民间音乐的掌握已经达到"饱和"的艺术状态。潮剧艺人对潮汕民间音乐了然于心,才能够活学活用,根据剧情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从而促进潮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布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海南岛、雷州半岛,以及泰国、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地区,并随华侨、华裔传播到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潮剧明代称为潮腔、潮调,清代初称为泉潮雅调,以后有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等称谓,建国以后统称为潮剧。潮剧源于宋元南戏,用潮州方言唱南北曲,兼收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梆子腔、皮黄腔等牌调及潮州歌册、歌谣、小调的唱腔,融汇变革。历代潮剧艺人和社会志士用智慧和血汗,浇灌成今天的艺术奇皅——潮剧。潮剧…  相似文献   

11.
潮剧《陈三五娘》于明代中叶基本定型,是南戏精神和本土情怀的反映。它在潮汕族群社会广泛传播,影响至深,亦被官府士绅视为"淫戏"而屡遭戏禁。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和抢救潮剧传统遗产运动促进了潮剧《陈三五娘》、《续荔镜记》的整理,成为传统剧目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典范,舞台演出繁盛。经历"文革"后重生的《陈三五娘》走出国门,以新的面貌投入潮剧创新和发展,产生了《益春》等获奖佳作,广受群众欢迎。20世纪90年代后,潮剧《陈三五娘》的文献、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发展,明确了它在潮剧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推进了它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巩固潮侨关系,槟城的潮州会馆每逢节日向神明举行祭祀,献上戏剧,戏剧非潮剧不可。潮帮的组织和祭祀观念,在槟城或南洋华侨之中,与传统的中国宗族主义结合是最为突出的。综观南洋华侨诸帮相传的戏剧,潮剧是保留古老戏剧形式的独一无二的剧种。从槟城潮帮的祭祀活动与潮剧的演出,可以看出,第一,潮帮是特别尊重中国中原文化的族群;第二,潮帮内部组织是以宗族观念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3.
潮州歌仔册与潮剧,是潮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它们的探究,我们可以了解潮汕地区民众,尤其是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娱乐方式,以及近代以来潮州文化形态的变迁。本文以口述采访作为主体材料,补充典籍流失的缺憾,来展现歌册在学与唱上的独有方式,以及潮剧童伶制和半夜反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4.
潮剧孕育于潮汕文化,用潮州方言演唱、以潮州音乐伴奏.是极富潮汕地域特色的地方戏曲.历史上,湖剧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目前的发展存在着城市戏院衰落、专业剧团困顿、乡里广场戏兴起的特点.今后的发展出路应以广场戏为主要依托,在潮剧的创作中,迎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为广大观众服务;不断提高剧目质量,实施精品战略:着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员;并通过走出去扩展潮剧的发展空间,使潮剧能够进入长足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琵琶与潮剧     
琵琶作为一种传统民乐演奏乐器,在潮剧音乐伴奏具有承担主旋律和伴奏的演奏任务、独特的情感表达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章对潮乐琵琶如何走好自身发展的道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弋阳腔是明代戏曲中的四大声腔之一,形成于江西东部一带。其特点表现为:保留了徒歌与帮腔,出现了滚调,曲牌联套具有民间音乐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明代以来,弋阳腔流传到全国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方言土语、民间腔调相结合,形成了川剧、湘剧、赣剧、婺剧、潮剧,安徽的四平腔、福建的闽剧、江苏的淮剧等许多新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悲喜交融、同中求异,婉而多讽三大方面,对张华云先生潮剧喜剧的美学特色及语言特点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杨越、王贵忱、岑桑、顾锡麟、刘焜炀等同志编辑的《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正如吴南生同志在序言中指出:这些戏文,“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戏曲史和潮剧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个人潮剧戏曲教学实践,试论基训课与剧目教学相互之间的教学关系,强调基训课与剧目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剧目教学选择的针对性。讨论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能做到基训课与剧目课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表演技巧。  相似文献   

20.
潮剧《葫芦庙》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对立形象贾雨村为主要人物,力图通过贾雨村的身世和宦海沉浮的人生经历来揭示封建社会晚期官僚体制的整体性腐败与黑暗。贾雨村是个复杂而清醒的坏人。从本质上看,他并不坏,他刻苦读书,志在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兼济天下。然而。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晚期,只要他企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纳入当时黑暗的官僚集团内部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出卖良心,丧失人性,无法面对天下的老百姓,灵魂就必须受到煎熬,贾雨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归路。潮剧《葫芦庙》因塑造了贾雨村这样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而饱含美学意蕴与社会、人生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