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Schooler在其1965年的文章中提出了产品的来源国形象会对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与评价产生影响。本研究显示外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及社会发展评价积极,印象深刻,并认为中国品牌具有覆盖面广、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等优势,对中国品牌手机的功能、科技含量、性价比等优势较为认可,但认为中国品牌在质量把控、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品牌价值内涵拓展等方面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不仅可以获得收入、锻炼自身的能力,而且可以接触现实、了解社会.高职院校一般都比较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兼职氛围也较为浓厚.然而,在大学生的实际兼职过程当中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也特别引人关注,因此,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对研究和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兼职活动,并引导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主要表现为基本概念、权利和义务、政治和法律知识的掌握。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现状为概念知识较好,具备基本的法律和政治常识,但对权力和义务的知识了解不够,受性别和专业影响较为明显。要改善我国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状况,必须依靠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社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高校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掌握公民知识。  相似文献   

4.
培养优秀大学生是众望所归的事情,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各方对优秀大学生含义的理解有很大差异,究竟衡量优秀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2007年5月进行了《优秀大学生评价标准》的调查,采用问卷随机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主要面向用人单位、大学生家长、老师、大学生、外国留学生、社会其他人士等六大群体,全面了解社会对优秀大学生的评价标准,目的是在相关人士意见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优秀大学生评价标准体系,促进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朝着优秀大学生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但在校大学生面对未来职业规划呈现理想化、盲目化和学风不严谨取向.文章针对在校和已就业两类大学生分别作了调查问卷,把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已就业大学生实际境况及对影响就业因素的不同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过于依赖学校和父母.为此,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一直是中国社会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特殊在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文化传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在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显露其效应的时候,大学生这一群体得到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媒体对大学生的报道也呈现出多元的状态。本文即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探究上海媒体如何呈现大学生的形象,上海媒体在对大学生的报道过程中是不是会受到某些框架的影响,以提示人们在认知大学生形象的时候应更加谨慎地处理媒介的报道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营养知识、态度和营养行为,为提高大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与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论]大学生营养状况和营养知识的水平一般;营养态度、行为总体状况较好.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了解较零散、肤浅,不能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用于指导自己饮食行为;女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总体状况比男生好,但偏瘦的比率较高;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学生村官现象进行政治生态学反思.认为,从制度的形式、运行与效果要件看,选拔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是中国政治生态的系统产物,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生态的长足进步,就不可能产生大学生村官制;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制所内涵的"知识与社会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上层与基层相结合"的政治发展理念将对未来中国政治生态产生系统而深远的影响,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生长点、起飞点,对形成既适合当代语境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具体类型,对探索、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生态建构与转换模式,对培育深层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治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政治生态转换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制也面临一些具体而深刻的政治生态困境.从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个特定人群的相对特殊制度,向"开放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规范的基层官员选拔制"这种相对一般制度转换,是大学生村官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村官制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系统转换中一个重要部分或者说重要成果,其推进对中国未来政治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其完善离不开中国政治生态的系统转换.历史将对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的互动关系作出最终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以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大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弥补了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完善了全方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式、新渠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素质与大学生形象的辨证关系入手,认为素质是形象的支撑,形象是大学生素质的外化和体现,社会需求的是素质,大学生自重的是形象,并就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群体新形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在教育实践中把"素质"与"形象"联系起来,用"塑形象"来促进学生提高素质,用素质教育来改善大学生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