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道德礼法、经史、诗歌、女红,这些教育内容对她们的诗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道德礼法教育使女性的诗作频繁出现"三从""节义""移天"等道德礼法内容;经史教育使女性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化用经史语典,或借用经史语典言事抒情,或化用经史语典巧妙措意;唐代女性诗歌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学习男性诗人诗作,在方法上主要为诵习抄写,这样的教育特点使她们的诗歌多有借鉴和模仿男性诗人诗作的特征。同时,唐代女诗人又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为唐诗创作提供了新的关照事物的角度,使诗歌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女红教育使唐代女性诗歌中出现了较多诗歌与女红物事并现的女红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女性诗歌既是对20世纪女性诗歌书写的承续,亦有坚定的悖逆与拆解。历史想象力的重铸是 “独白”姿态的一种转向,女性诗人从自身转向历史与现实,有效勾连了自我与世界的现实关系;女性经验的拓展则承续了1990年代女性诗歌的经验书写,但连续中有着鲜明的变异,即女性诗人挣脱了闭抑的、概念化的性别经验的呈现,而将女性经验融入到个人具体的生存境遇之中,并藉此抵达更为阔大的生存本相;日常美学的扩张是新世纪常态化社会语境下,当代女性诗人对于诗歌书写范式的一种自觉选择,将诗意下沉至日常生活,并从中形构出一套寻求诗意的诗学方式。上述三种书写向度都表征了一种新的女性诗歌的形成,包涵了新世纪女性诗人特有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的三种写作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大致分三个阶段,呈现出三种写作姿态:第一阶段(1977-1983),敏感的觉醒者,代表诗人是舒婷和林子;第二阶段(1984-1999),执着的建设者,代表诗人是翟永明、唐亚平和伊蕾;第三阶段(2000- ),轻松的游戏者,代表诗人是尹丽川和巫昂.写作姿态的转换与共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女性诗歌秩序.通过它,不仅能对新时期女性诗歌三个阶段的不同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而且还能勾勒出一幅相对清晰的女性诗歌地图.  相似文献   

4.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对诗歌认识的改变,女性诗人不仅以诗歌的姿态表述自己,而且以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人"的立场进入诗歌,聆听和感受世界,既不放弃性别立场,又不放弃艺术价值,使女性诗歌达到人文价值与诗性价值合一的高度。90年代女性诗歌的语言写作,使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的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台湾女性诗歌在兴起的时间上充当着一种先飞之鸟般的角色,那么大陆女性诗歌则以其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具有鲜明的后起之秀特质.二者既存在着"时间差",又在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地域环境背后呈现出分流同源、殊途同归的发展轨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致力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思考;第二,采取叛逆与解构的姿态,摧毁男权神话体系,表达女性对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渴望;第三,利用女性的躯体器官与生理现象洞开女性生命之门,拓展女性经验的诗性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女性诗歌”的评论一直夹带着某种男性目光的审视力量,其中包含着对女性从事诗歌写作能力的蔑视、诗歌的评价标准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以批评实践对“女性意识”的巧取豪夺式改写。我们应该通过对19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和相关的批评话语梳理,回到当时语境中的女性诗歌那里,重新阐释其所蕴涵的女性书写特征的复杂性,譬如对女性性别身份的真实体认,对女性经验的深切开掘以及对于女性书写风格的自觉探索和诗歌文体的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女性诗歌是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女诗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她们的诗作分三类,即宫廷诗、民间诗和异域诗。通过对汉代女性诗歌的研究,既可以了解汉代众生百态特别是女性的真实生活,又可从中把握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美的失落--浅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时期,西方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从浪漫主义的“美”转变为现代主义的“丑”。本文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从三个视角分析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女性意象:一、作为异化大众的女性意象;二、作为性和情爱对象的女性意象;三、作为叙述意识的女性意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女性意象转变的原因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一、艺术风格的转型;二、诗人对现实环境的异化感;三、父权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中涉及了大量的女性描写,其内容之丰富,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总体上李贺笔下的女性可一分为二,即虚幻世界的女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虚幻世界的女性又有神女和鬼女之分,其诗歌中对神女的描写形象尤为突出。袁行霈先生说李贺的诗歌"一言以蔽之,就是书写内心的苦闷。"李贺对女性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抒发,并且大量的女性描写已经成为他抒发内心苦闷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11.
舒婷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不仅标志着“人”的复归和“女性”的觉醒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她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女性书写 ,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翟永明和伊蕾是新时期女性诗歌的代表人物。她们的女性诗歌尝试了不同的途径,显示了各自不同的努力,却在在女性意识的确立和女性自我价值的认同上殊途同归,是女性主义诗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性出游诗歌是唐代女性抒写自身出游见闻与思想情志的诗歌.与传统女性文学相比,女性活动于社会公共空间所留下的这些诗歌,内涵深厚有味,情感自适放达,除了一以贯之的相思离愁,更涉及山水纪游、应制奉和、咏史怀古及政治理想的咏叹,整体上呈现出参与群体的广泛性、主题内涵的多样性、浓厚深挚的抒情性及丰富多样的审美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女性主体意识构成其灵魂。以女性主体意识为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女性诗歌”话语建构在定义、边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灰色区域”和“盲区”。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框架内 ,笔者利用文本和互文分析考察“女性诗歌”与其他文本和其他话语之间的对话性 ,目的在于以批评的眼光解读贴在“女性诗歌”上的种种标签 ,认真探讨其形式和审美意义 ,重构群体话语和个体诗学的互动关系 ,考察“女性诗歌”话语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维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些寄托了他的人生感慨,有些则是表现了他对女性之美的欣赏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些女性意象的存在不仅表明了王维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和内心精神的健康活泼,而且对构成王维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发挥了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英汉女性诗歌有着共同的主题取向和相似的创作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位英、汉女诗人的作品,从语言学、文学和诗律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能揭示出英汉女性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共同的主题取向追求平等,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能总结其创作方法上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宫廷女性比普通女性面临更多的窘迫和危机,汉魏六朝诗歌对此有多方面的表现。缘于长门幽怨和班婕妤故事的"宫怨"类诗歌,叙写了宫闱竞争的残酷与失宠妃嫔的悲怨;缘于刘细君和王昭君故事的"和亲"类诗歌,抒发了政治设局中公主远嫁异域、青春被毁的忧伤;《中山王孺子妾歌》、《铜雀台》、《碧玉歌》等乐府诗题以及大量风格香艳的宫体诗,则揭示了地位低下的宫女在生活中是君王玩狎的对象,在诗歌中只能是审美性物化符号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诗歌发展受时代因素和社会思潮影响,相当复杂多变。女性诗歌的发展正好契合了中国女性解放和女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女性的人格建立与身体书写所引发的女性角色确认,无不显示出两岸同根同源的女性诗歌既有同质感应,又有异质变奏。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性诗人更加关怀日常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经验 ,在现实的女性境遇中来书写女性。从家庭这个角度 ,我们可以很好地剖析当代女性诗歌中男女两性文化的关系。对于婚姻 ,男女有不同的想象 ;妻子们往往成为家庭的“囚徒”,被繁琐的家务所击败 ,伤痕累累 ;男女对峙的结果使她们不是成为沉默的“神女”就是成为疯狂的“魔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