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浅析徐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为特色理论体系的一部分的同时,它自身以其理论框架、层次和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将它概括为四个层次:(1)哲学基础;(2)国内外形势判断...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以农民问题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三农"问题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南.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三农"问题思想、方法论以及方法论启示,对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先贤 《探求》2004,(5):8-10,33
邓小平发展观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的典范,其生动体现是一系列"两手抓"策略思想.本文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两手抓"、强调加强民主和健全法制要"两手抓"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发展观中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4.
"两个大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指导必须关注的两大战略重点,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在战略层次的升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构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真学习和贯彻"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对逐步缩小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确立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并不是一个空概念,它本质上是反映现代精神和现代活动特点的意识。在邓小平的活动和意识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现代意识性,它包括三个层次,即现代的时代观、现代的活动观、现代的思维方式观。要把握邓小平的现代意识理论,便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以深化我们对邓小平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皖毅 《唐都学刊》2005,21(5):95-99
"三个文明"建设与宏大的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紧密相关,尤其是与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现实需要以及领导人的思想状况等原因,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朝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8):27-30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是邓小平廉政建设思想的"发轫"期。在领导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中,邓小平逐步形成了关于廉政教育、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群众监督等廉政建设思想的萌芽。尽管邓小平廉政建设"发轫"期的思想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观点,但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人,他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廉政建设"发轫"期的实践和弥足珍贵的思想萌芽,为我们今天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德广 《社科纵横》2004,2(4):13-14
邓小平法治思想 ,作为其理论体系的—个有机组成部分 ,深深地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之中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邓小平在管理国家的长期实践活动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出发,文章分四个历史时期探讨了邓小平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归纳了邓小平管理思想的特征,分析了邓小平管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理论的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农村经济改革理论是他本人一贯的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重视和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思想方法的逻辑发展 ,是对中国共产党内长期存在的正确的农业政策思想的合理继承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对广大农民和干部创造智慧的集中和提升 ,极大地丰富了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理论内容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理念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理论历史性地突破了传统重农思想的局限 ,为实现百年来几代中国人所憧憬的农业现代化理想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途径 ,作为经济思想史上一个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理论范式 ,它又是江泽民“三农”思想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就厨川白村研究而言,目前中国和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用"现象"与"本体"来加以归纳.一般认为前者的研究与比较文学有关,后者的研究与国别文学有关.在我看来尽管它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但背后都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而且是可以融合打通的.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王露璐 《唐都学刊》2013,29(5):6-10
“政策性离婚”是指因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出现的离婚现象,其实质是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规避政策的限制,以实现个人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诱发“政策性离婚”的伦理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至上导致的婚姻伦理关系的淡化、道德监督缺失带来的婚姻主体道德责任的弱化以及制度伦理失范引发的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为了减少“政策性离婚”等类似社会现象的发生,必须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坚守婚姻的道德底线;健全道德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推进制度伦理建设,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钱大军 《求是学刊》2013,40(5):94-100
权利本位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即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也备受质疑。权利本位理论中的权利主要是作为"类"存在的普通的民众个体的权利。因此,权利本位理论是为个体权利保障而构建的理论。权利本位理论不仅包含普通民众或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包含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造成权利话语恶果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权利本位理论,而在于没有适格的人或者说是没有恰当权利文化的人。权利本位理论与实践并非脱节,而且与刚性维权没有必然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新经济”的讨论不绝于耳。赞成者称之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者新的“经济时代”;反对者称之为“伪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认为是媒体炒作的产物,严肃的学者大多不屑置喙。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经济”?是弃之如敝屣?还是通过认真的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它所隐藏的丰富内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潘昌龙 《日本学刊》2001,(4):112-123
一1 8 74年 1月 (明治七年 ) ,福泽谕吉在《明六杂志》第 2号上发表《学者职分论》一文 ,同期还发表了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周和森有礼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从行文意思来看 ,明显是福泽的观点在前 ,而其他人则是针对福泽的文章来反驳的。看起来 ,这一题目在“明六社”内已先有讨论 ,付诸文字只是公开化而已。福泽的文章是收入《劝学篇》中的一篇 ,是有体系、有系统的论述 ,其他人当然也不是仓促应战。这场文字之争 ,其意义绝非几个文人在争辩一个学术问题 ,它事关日本维新事业的大局。这场“论争”为后人观察和研判日本的启蒙思想或思想的近…  相似文献   

20.
黎业明 《唐都学刊》2005,21(2):61-64
<孟子>"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历代注解<孟子>的学者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在已有的解释中,以王夫之的解释为最具启发性.不妨试着将"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的"终"读为"众",则其意可分别解释为"乐岁则众得以身饱"、"乐岁众依然身受其苦",上下句文也就自然贯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