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特质。”“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着差异和变化。”事物的特质和差异,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我们认识事物,除了认识它们的共同性,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它们的差别性;否则,将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同此,研究和认识新古典主义,不仅要弄清它和其他文艺思潮的联系,而且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有这洋,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地了解新古典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变动不居、生生灭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状态中,这就涉及事物的转化问题。本文想对什么是转化,转化的层次问题,转化与同一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恩格斯说:“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4页)。转化之所以说是伟大的基本过程”,就因为转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转化,事物才能前进,才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有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 从认识方面讲,只有在事物的变动中,在事物的转化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5):30-3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类事物,也总会有区别,所以我们在说明事物时,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之间区别的标志。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外露的,有的是内涵的;有的是现象,有的是本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尽力找到它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深刻地说明它。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深入研究,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特征,认清本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概念究竟反映什么?一种意见认为,“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种意见认为,“概念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我认为前者是恰当的,后者是不妥的。 一、概念只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是表面和片面的东西,反映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偶然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毛泽东选集》合订本261页),揭示事物的  相似文献   

6.
范畴是人的思维反映现实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的逻辑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上纽结。人们的认识从个别推进到一般,从具体推进到抽象,从事物的外部现象推进到事物的本质,从繁复的偶然性推进到必然的规律性,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依靠范畴,才能在思维中把握住事物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范畴既是人类认识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它既表现出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人类认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其具体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其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8.
认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这是当前经济学界普遍流行的看法。我们认为,这种在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上承认统一而不承认矛盾的看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既看到二者统一的一面,又看到二者矛盾的一面。这并不是玩弄哲学的思辩游戏,因为正是二者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反映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根据,只有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9.
事物的存在形式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 现象通过感觉就能认识, 本质作为认识对象是极其广大的,而感性的范围则是比较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物质”是极其广大的, 理性才能把握,因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理性哲学。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围则是较小的, 是感性哲学。当我们谈实践时, 我们的认识范围就缩小了。缩小了的范围一般就是感性能够感觉到的。理性本体作为认识的一极是关于事物起源发展的东西, 因而是更重要的本体。但感性本体作为认识的起点也是不能丢的,舍此我们对事物就会毫无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因果关系的运动’实际上等于在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上被抓住、被把握住内部联系的物质运动以及历史运动……”(《哲学笔记》第170页)。这一观点表明,因果关系是事物的“内部联系”,亦即本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列宁还对此观点进一步作了具体阐述。他说:“一方面,应该从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对实体的认识(概念),以便探求现象的原因。另一方面,真正地认识原因,就是使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哲学笔记》第167页)所谓“实体”是和本质、基质、自在之物等属同一序列的概念,而同它们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在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时发现并联系起来的,因而揭示它们的内在关系,也就是揭示范畴在人们认识秩序上所处的前后位置及其通过怎样的逻辑,把人们的认识推向深入。 现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另一种安排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这两种安排有共同的特征,表现为:其一,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总观这些范畴就会发现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是侧重于从静态、横向地考察事物,其它三  相似文献   

12.
(一)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它们彼此间互相联系但又互相区别。人们能够说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能够说出各种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名称,这是因为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各有自己的质。所谓质,就是事物和现象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是决定这些事物和现象区别于另一些事物和现象的那种特性和特征(特殊点)。质,是我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事物的结构,看作事物的“骨骼”。科学家们总是通过对结构的研究而取得成就。化学结构的创立,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NA双螺旋结构的表现,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本质。马克思根据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揭示出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这些史实告诉我们,要了解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就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就要了解事物的构成成分或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  相似文献   

14.
摄影画面是体现摄影作品内容的物质形式,是摄影创作的终结,是摄影欣赏的开始。摄影家的思想情感通过摄影画面表达,欣赏者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感受也只有通过摄影画面才能产生。摄影画面是联系创作和欣赏的桥梁,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形式手段。对摄影通过画面表达的方式,我们称之谓摄影画面语言。任何摄影作品,只有符合摄影画面语言的表达规律,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各种事物的特征只有在与它类事物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本文试将摄影画面语言与人类的自然语言、绘画的画面语言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摄影画面语言的表达特征。以期能有助于对摄影的认识、理解,创作和欣赏。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自己固有的规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掌握事物内部及其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才能推动事业顺利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规律总把它看成是以一个一个单独的状态存在的;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以规律体系的状态存在的,没有注意规律和规律之间的诸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时候,往往仍然避免不了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中主体内向性思维是指人在与客体的交融共存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是“天人合一”观的一种体现,与西方摒弃主观才能接近和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思维有着质的区别。中医学中也有主体内向性思维的体现和折射,但浸淫在现代观念中的我们更多的是将主体内向性思维简单自贬为唯心主义的范畴。对传统的主体内向性思维,我们有着某种程度的自我理解的困境。当下,我们只有贴近地进行自我质询,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内向性思维而恰当地继承与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未必可以真正认识它,只有从本质上把握了的事物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对于新闻发言人这一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新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也是这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本质意义上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陕北人说普通话时普遍保留五种语法现象:NP+的、VP+不(没)、得+VP、VP+着、语气词“噻”,其根深蒂固的存在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干扰。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它们与普通话及古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应规律,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有意识地避免方言句法结构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体现为“超媒体”和“互动电视网络系统”两种形式。传统符号学以语言为本体论基础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是误导,符号的本质也被还原为符号现象。图像与文字,由于各自的不同“给予”,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要求。认知的中介本质、符号的非中立性以及符号体系必须拥有的三大元功能不仅为区别图像与文字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且也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更是理解虚拟现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根本属性及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以往我们对规律的特点只强调其稳定性,现在看来是不够全面的。当我们依据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将规律同参考系统联系起来考察时,就不难发现,规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规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参照系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规律只有在特定的参照系中才能表现出稳定性。变换了特定的参照系,原来的规律就会失效,就会被新的规律取而代之,这也就是表明规律具有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